物理教育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ga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观念,是要把学生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目的。
  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被动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知活动,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它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同时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因为物理是一门动手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
  我在教学《浮力》时,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带到事先准备充分的实验室(每个小组都备有一块供记录;做图用的小黑板),并用投影仪把教学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投影到屏幕上,然后就让学生自主学习。我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由他们用20分钟的时间自行设计、组裟实验;自主观察、讨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把浮力的定义和物理的浮沉条件以浮力产生的原因都记录在小黑板上,并作出力的图示。然后再用15分钟的时间让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实验依据,最后我用10分钟的时间来指出各组的优点与不足,评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能力。真正完成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心理学认为,观察力是感知事物的特征、变化,是察觉相似事物之异,相异事物之同的能力。它是知觉形成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能力是智力的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透镜》一课,在研究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时。我是让学生通过看、画和对比实验现象等操作来认识透镜的形状、认知其成像规律的。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在事物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浮力》时,我把自已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摒弃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空间和思维密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地以实验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和智能开发与操练、观察、质疑、探究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散他们的思维,将物理教学融入多维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维、去想象、去“找米下锅”,结果,他们除了很好地完成书本上的实验外,还采用乒乓球、盐水等多种多样的器材和方法来补充实验:得出多种假设与结论。从通过相互对比实验结果中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即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们对所感知的事物表象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头脑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的联系,及需要时能随时提取信息的能力。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果。
  
  4.1 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忆可简单地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透镜的形状时,是让学生通过触摸、对比的方法进行机械记忆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直观的记忆。如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把定律换成这样一句话一切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从而加强对定律的认识和记忆的。再有就是通过对众多定义、定理和物理现象进行综合归纳,列表对比,了解和掌握它们相互间的联系,进行关联记忆的如在讲解《物态变化》一章时,我要求学生把本章中的各个知识点归类列表,找到它们相互间的异同进行记忆的。
  
  4.2 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物理是源于生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教学物理时必须要符合物理本身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它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来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情感,产生兴趣,如在教学《磁场》时,我把学生集中到学校的池塘边一亡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波的形成,传播等有趣的现象来理解,掌握磁场的知识。
  
  4.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茅以升说过:“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人的大脑只有不断地使用,不断地思考,大脑的机能才能得到锻炼和增强,记忆效果才能提高。
  总之,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其他文献
当老师乃吾今生最明智,  最甜蜜的选择。  尤以今日为重!  岁月的流逝,  根根白发已淡化了那原本的冲动和激情。  一切都那么原始,  一切都那么平静,  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  今天,我找回了过去的感觉,  找回了我的青春,  找回了……  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们,  是孩子们可爱的脸庞,  是孩子们稚嫩的纯情,  是老师的所谓的自尊。  他们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我要做回孩子如同八九点钟初升的
期刊
[摘要]从教八年来,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的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重视。把合唱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外活动中,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发展和推进。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合唱教学的意义以及合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合唱意识;合唱教学;合唱作品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
期刊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当中通过摸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境、树立新观念等方法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动之以情;创设情境;与时俱进;思想品德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却滑坡。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浅谈几点看法:    一、摸透学生心理,动之以情    提高道德素质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曾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不少学校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一直在谈“以人为本”,那“以人为本”究竟体现在哪里。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是立人之基。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德行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可取的,也是极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至理名言,极为贴切地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白和交融。博览群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善于终身学习和发展必不可缺的技能需求。在新课改情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
期刊
窗外秋夜的天幕上,挂着一弯新月,凉风习习。  晚自习的铃声响了,今晚是阅读课,两个班同时上。  我信步走向一班教室,还未进屋,只听屋内一片嘈杂,人生鼎沸,有敲桌子的。有大声叫嚷的。我曾经在班上强调过多次:铃响之后自己就拿出书来读,教室内不能再出任何声响。今天怎么又说话了?一个班级要有好的成绩必须有严格的纪律,这么乱怎么能行?此刻我只觉得内心有一股强烈的无名之火正在燃烧、喷突!我大踏步走进教室,厉声
期刊
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超前,要有全新的认识,全新的作为,其最紧迫的任务是转向素质教育。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既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就不要关在屋子里等着别人设计出一套学科素质教育的模式来,而是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  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即抓住非智力因素与学科教学的切合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及素质。    一、变被动教学为需要培养 
期刊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为什么是“锦上添花”,这还要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说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的理解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个表和里的关系,语文的“表”,最直接的呈现是它的工具性,它承担着交流和传承人类文化的重大使命,是信息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
期刊
今年三月末,宁安三中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同我校建立了联谊校,首先开展了送教下乡、送课到校活动。在三中学校校长鲁校长的亲自带领下,于3月31日到我校送课下乡,我有幸聆听了一堂数学课,其感悟有三:    一、在课前感到格外惊喜    当听到三中老师要到我乡送课,师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喜,都在询问我“讲课的老师是男还是女?”“年龄有多大?”“我们能行吗?”我也带着些疑问。这是多少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确实让
期刊
[摘要]学校管理中,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学校的动力,管理制度是学校的保障,资金管理是学校的凝聚力。  [关键词]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校长首先要吃得苦,耐得劳。范仲庵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作为校长便是应该先教师之忧而忧,后教师之乐而乐。什么事情都应该考虑在教师之前。要站得高,看得远。享乐则是应该在教师之后,不计个人得失,才能真正博得老师的信任与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