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忧与思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问题教学”“合作学习”“探究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各显神通,使当前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物理课堂教学语言也随之丰富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双赢”“整合”“拓展”等词汇忽如一夜春风来,充满了物理课堂,让人着实感受到新课程带着新面孔真的来了. 然而,冷静下来以学生的角度来聆听这些词汇,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以一个“传统”教师的眼光来看语言效果,常常感觉是在故弄玄虚;仔细研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开始为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语言担忧.
  
  一、从新课程下的课堂上听到的三句话说起
  
  必须指出的是,引用听课时听到的以下三句话绝不是针对授课教师,只是想提出当前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第一句话,一教师讲完了两个类似的斜面上受力问题后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把已知条件整合起来研究,研究时需要注意类似问题的差异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解题方法内化”;
  第二句话,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变力做功后,分析研究过程与方法时告诉学生:“没有我的引导,看你们一筹莫展,可以肯定你们是分析不出来的……”
  第三句话,一教师上好课后总结说:“这节课我们用了科学探究中的理论探究方法,用到了控制变量、物理建模等科学方法;通过归纳、猜想、合作完成问题探究过程. 下面留下实验探究课题,你们课下选做”.
  
  二、三句话背后的忧虑
  
  1. 课堂语言背离了实际功能
  物理课堂语言的根本特点应该是学生能够听得懂,而且是很容易听明白. 物理课堂语言的生存点在于为物理教学服务,而不是华丽的词汇充斥课堂,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例如第一句话中的“整合”用“综合”代替,“差异性”用“差别”代替简单明了. “内化”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其实在该处就是简单的“掌握”就可以代替,而且这样学生也更容易听懂.
  2. 教师课堂语言脱离了对象
  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告诫老师:“课堂上不要说学生不懂的话”. 课堂语言的对象是课堂中的学生,不是听课的教师,也不是自我陶醉的教师自己. 脱离了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语言都是废话. 第一句中的“整合”“内化”、第三句中“探究方法”“科学方法分类”等都不是讲给学生听的语言. 不管授课教师讲此话的动机如何,显然说话时没有考虑到最重要的听众——学生.
  3. 新语言老观念
  新课程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应该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应该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语言. 思考列举的第二句话,该教师无非想要透露出一个师生在探究过程中有过合作的信息,然而听到这句话的学生只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只会感觉到自己探究过程中的努力毫无价值而沮丧. 探究的过程本来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本来可以说成是完美的师生合作,然而却抛弃了情感目标,十足地显示了旧课堂上教师的绝对权威. 可见,新语言还是包不住老的观念,教师绝对主体的老观念显露无遗.
  4. 形式化的语言越俎代庖
  科学思想方法教育更多的需要隐性渗透,而不是一遍一遍地给学生重复. 在探究过程中,喊口号型的科学思想的方法教学仅仅是一种安慰剂,安慰的是老师自己,表明“我已经展开了科学方法教学”. 对学生而言,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也只是“在鸭背上泼水”——不留痕迹. 在某次课上,要探究“电阻率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问用什么方法研究时学生异口同声说“控制变量法”. 然而,当教师请学生用此方法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时,真正能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人却寥寥无几. 可见,学生听得太多,做得太少,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反思
  
  1. 言简意赅是不变的教学语言真谛
  言简,用最简单的话和学生交流,用学生能听懂的词汇来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听课教师,更不是教师自己.作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另一方——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交流的语言,也只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有共同语言.
  物理课堂要求言简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艰深晦涩的概念通俗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意赅,意思完备,让语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重复累赘的语言不管涉及的内容有多重要,总会有学生讨厌的时候.因此,物理教师的语言力求要有这样的效果——在解决好旧问题的同时能概括同类或者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能激发新问题,能在理解规律概念本身的同时激发对拓展问题的思考热情和方法.
  2. 以新课程的理念来约束课堂教学语言
  (1)切实更新理念,优化语言源泉
  言为心声,受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支配必然会说什么样的话.若脑子里还是旧思想,即使精心包装课堂语言也只能掩饰一时,而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才能优化语言的源泉,才能够让课堂教学语言与新课程自然融为一体.
  物理新课程与以前的课程相比,除了一贯坚持的基础性、科学性外更具有时代感,那么物理课堂教学语言也应该有所体现,应该涉及物理科技前沿、贴近生活实际.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那么教学语言就不要过分地强调是单纯的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问题,应该以教育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导向,致力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平等对话,争取参与者“多赢”.
  (2)立足三维目标的落实,丰富语言内容
  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来看,课堂教学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层目标来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作为落实三维目标的一种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在内容上的选择尤为重要,严格来说,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在说出每一句话之前都应该先看看所说的话是否对于落实三维目标有帮助.例如,根据情感领域的目标,课堂教学语言内容上应该有意识地充分尊重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合作精神,应该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与创新,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达到这种效果,有必要丰富语言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语言内容中体现出尊重、合作、激励、期待等情感色彩.
  (3)服务科学探究全过程,挖掘语言功能
  新课程不是新在教学语言本身,而是新在强调探究的教学方法,强调探究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语言应该为如何开展好探究、为探究的全过程服务.课堂语言如果只是宣扬自己正在探究、或者自己如何探究的话,那么它仅仅是课堂探究的广告词.用语言宣告出来的课堂性质无论是探究还是传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经历的课堂、学生感受到的课堂到底是新课程下的探究课堂还是仍旧为传统的应试课堂.
  要服务好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就必须挖掘课堂教学语言的辅助探究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针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问题提出、研究方法选择、实验探究或理论探究、分析结论、评价结论等各个环节中审视有没有恰当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有没有自然地引导出探究的问题、合理指导自主探究的方法、调控实施探究的过程、分析清楚探究的数据、正确评价探究的结论.也只有有针对性地积极挖掘才能让课堂教学语言积极服务好探究的整个过程、辅助好探究的每一个具体环节.
  3.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追求物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新课程实施的教师需要全方位的培训和再学习,当然也包括课堂教学语言的再学习.物理教师也可以向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学习.例如练习广告语、模仿新闻播报、朗诵演讲名篇等,这样有意识的调整语音、控制语速,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爆发力,提高语言应用的基本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物理教师可以自己对自己的课堂录像,通过批判型的反思,进行语言基本功专项训练.当然,我们还要向学生学习,特别是多学习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从而多一些和学生的共同语言,从而避免课堂教学语言干瘪、贫乏.
  马卡连柯说过:“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不但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还要注意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将教学语言提升到艺术层面,就是应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能把物理规律讲透、能把物理现象研究清楚,还要能让物理课堂充满动情之处,简而言之要让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其他文献
在资产收益权能否成为信托财产的问题上,传统的分析方法是一种财产法的分析进路,从信托财产的确定性、可转让性切入,寻找资产收益权与信托财产的契合点,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得
针对复杂多滑动面的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应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对大坝和地基进行弹塑性应力应变分析,采用强度储备法研究了大坝的失稳破坏机理,并根据提出的应力
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教学更具未来性、前瞻性。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尝试在语文课中利用图像建构空间立体图,拓展学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想像力,使他们学得更加活泼、主
理财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不言而喻,个人生活的改善,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魅力的展现,都建立在创造财富的基础之上。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商业社会、财
1986年,一群热爱法学研究、矢志法治建设的年轻学子,在法大研究生院的支持下创办了《研究生法学》学术期刊。30年来,《研究生法学》编辑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研究生法
期刊
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的课,所教的内容都是高一思想政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框内容,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两种迥异的结果。下面撷取这两位教师执教的一些片段,并谈
对诉讼类型作科学划分是当代行政诉讼法的大势所趋。在这一共识之下,细分的问题仍不乏争议。如关于我国现有诉讼类型的划分是否明确的争议,以及应否在行政诉讼法中明文规定诉
我国的刑事公诉方式立法虽经历了多次变化,但都未能使审判走出卷宗审理的困境。分析立法的利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透过刑事公诉方式的价值属性。刑事公诉方式与审判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骨干教师在杭州某中学举行观摩课。教学《山中访友》(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执教者以“学贵于思,思贵于疑”开篇导读,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设问:“读后
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实施肯定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