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研究呼唤大作与大家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的著作《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出版。厚厚的一大本,592页,对于喜欢短阅读和轻阅读的现代人来说,拿着这本书有些令人生畏。从出版的角度看,这本讲述美国公益慈善发展史的专著,很难有多大的市场和受众。然而这本大部头的销量非常好,阅读者众多,既有公益界的人士,也有文化界、商界的人士。其实,这本书并不是完全的新书,它已经经历了三次出版,三个书名,之前的分别是《散财之道》《财富的归宿》。有趣的是,在不断修订完善增加内容后,读者越来越多。
  资中筠并非专业研究公益慈善,而是在研究美国时偶然发现公益慈善的元素,再一步步深入研究。这是一本无心插柳之作。但如今,它已是公益慈善研究的“大作”。可以想象,如果这十多年来,资中筠先生专做公益慈善研究,她会有更多的该领域研究作品,如今也是该领域的学术大家了。只不过她有她的专业,志不在此。实在是公益慈善领域的遗憾。
  更早前的1999年,徐永光先生主编了一套第三部门研究的丛书,其中一本是秦晖教授的《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这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写得极为深刻。正因为如此,一般人难以看进去,于是它的价值和地位被严重忽略。
  这是公益慈善界难得的好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可以超越时间。
  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已有三十多年,进入快发展阶段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与实务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领域的研究和学术成果并不是太多,有影响、超越时间的开创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大师级的学者,在目前的中国各个领域都鲜见,公益慈善更是如此。但拿得出大作的大家,还是有条件出来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未来十年、二十年将迎来大爆发。同时,公益慈善既是专门的行业,又可以链接到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等,跨界的研究更值得期待。
  如今,不少学者都转到公益慈善的研究上来,也有年轻的学者自毕业后就进入该领域的研究中,这是出更多大作与大家的基础。
其他文献
财富越多,可能引发的矛盾也越多。因此,家族财富传承的过程一定要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社会投资,应被重点关注  《中国慈善家》:你是“财富生态系统”的倡导者,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李智:我们最早提出的是“金融生态圈”的概念,“财富生态系统”是“金融生态圈”中的一个点,是将资本产业化。每个资本化的进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金融演进,一个叫金融的标准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大力倡导金融的标准化;还有一
期刊
作为一个慈善家,或是作为一个基金会的负责人,抑或是一个草根组织的慈善项目执行人,如何提升慈善项目的效果,如何实现慈善捐赠的影响力,或者说如何让捐赠成为一流的慈善?这的确是一个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卓越的慈善可以称之为艺术  一笔慈善捐赠,不管数量大小,捐赠人都希望带来一些改变,产生影响,无论是让弱者温饱,还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获得自立,抑或是推动环境改变、公共政策的改良,捐赠人最
期刊
采访王建煊当天,早晨下了雨。  王建煊携夫人准时出现在约定的咖啡馆。他们是坐地铁来的,中间需要换乘两次,路上需要一个小时。  “亚洲最佳财政部长”“台湾监察部长”这些头衔,跟眼前慈眉善目的老者很难联系起来。寒暄几句,就感觉他平易亲和,像邻居家的阿伯。  正期待采访顺利展开,交流却差点戛然而止。在了解到《中国慈善家》的版面安排之后,王建煊反复对我强调,千万不要把他的个人单幅照片,单独放满一页。“我不
期刊
企业家如果不去关注治理模式,只是自己在市场中拼搏,就会有一定的治理风险,搞不好,就被抓到牢里去了。企业家必须关注法律里的“口袋罪”。美国的政治家一直在对大公司动手,动不动起诉其垄断、内幕交易。现在慢慢在变好,这和企业家的努力分不开  一旦进入市场秩序,  公共服务就非常有活力  《中国慈善家》:你曾考察过兰州企业家贺虎创办的私立学校和私人博物馆,它们运营得不错。贺虎原来是一家公立学校的校长,为什么
期刊
张帆是泥土中挣扎出来的成功者,教育将他塑造成型,知识又让他脱胎为金属身躯。再次回到泥土中,他的步伐和姿态显然不同了。他在泥土中建立一家教育基金会,让它在山村中生根,枝叶蔓延  几个山里的中国孩子,生于泥土,长于泥土,他们衣衫褴褛,脚踏宿命,背柴、赶猪、扛起锄头……不经意间,被人抓住神形,逐个捏成泥胎,然后翻模成铜,粗粝、沉重,硬生生地在北京展出。  这是《中国孩子》雕塑作品的一部分,作者是清华学子
期刊
在阅读宫崎市定著作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叹——以宫崎渊博而又深入浅出的学术功力,同时代的中国学者可以相抗的几乎没有  宫崎市定是20世纪日本著名的史学家,是公认的世界汉学重镇“京都学派”第二代“掌门人”,更是二战后日本史学界的领军人物,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他专治东洋史,实际上中国史占了绝大部分。  《中国通史》这本通史,宫崎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实际上是作者对一生所研究的中国史的一次总结。
期刊
为了客人们喝酒时所感受到的“小小幸福”,增田德兵卫谨遵父亲的言传身教,守护着已经延续340年的家族企业,并希望有一天能传给自己的孩子  增田德兵卫时常回想,若是平日里父亲经常跟他说做企业不容易,他可能没有勇气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  作为株式会社增田德兵卫商店(以下简称增田家)第14代继承人,他手中接管的,是家族从1675年就创办的日本清酒企业,至今已有340年历史。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百年企业最
期刊
只有开放,敢于冒险,不断创新,尝试一些未经尝试的新模式,且始终不忘责任和担当,我们才将最终找到能够产生最大影响力的慈善解决方案  斯蒂芬·汉兹(Stephen B. Heintz):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总裁  《中国慈善家》:你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总裁至今已经15年。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中,你的角色和职责具体是怎样的?  斯蒂芬·汉兹: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总裁即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基金会的管理,包
期刊
9月,君寿发起成立“君寿艺术公益基金会”,打算用艺术助力公益慈善  电梯刚开了个缝,一声朗笑闯了进来,“哈哈,来了!我应该去接你们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身正装的君寿(原名关士君),个子不高,笑得很开,温和中透着股豪气。  悬挂几幅写意画作,摆放些许照片剪报,这个酒店15层的房间大小正好,光线充足。房间正中占据满墙的六尺画作《佛光普照金色荷塘》,正是君寿赠予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的那副,此画为
期刊
“共享价值”的主要表达方式  是社会创新  《中国慈善家》:你提出的“共享价值”理念跟社会企业这一概念似乎有相同内核?  沈国军:对,其实核心内容是一样的,但它比社会企业那四个字更直观,更便于理解。你做一件事情,既做了公益,又做了商业,也就是说,既产生了社会效益,又收获经济效益,在未来,这一定是主流方向。  《中国慈善家》:是商业与公益某种适当的融合?  沈国军:的确。比如四川老河沟生态保护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