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衡量,对教师的教来说,要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对学生的学来说,要看是否学得积极主动,是否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而适当。现就如何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谈点认识。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如果我们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课堂气氛,适合于课堂内容的环境、气氛当中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便是人为的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伴随或弥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环境气氛。良好的教学情境可概括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融洽,从而表现出一种浓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励,达到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如在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活动: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然后教师问:“大家屏气时有何感觉?”学生会说:“憋不住……”。此时老师说出人需要呼吸,再迁移到植物,思考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呢?等问题之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由学生来回答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讲授与讨论——巩固与反思——作业与预习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愿望。
教学情境的要素有:
(一)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学生的原有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如讲解血型时,父亲和母亲分别是A和B型血,子女可能的血型是?母亲是A型血,怀的子女是B型血,为什么子女安然无恙生下?同学们通过讨论,结合生物学知识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很快掌握到了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二)从创设情境中引导自信
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有机地运用情境创设使课堂富有情趣,具有一定的情节,如通过临床实例,并声情并茂的形象化语言描述,激发好奇心,在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教学中引导自信,所以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差,只要给他足够的自信,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鼓励会让学生产生力量。当学生学习困难时,要知道学生渴望热心帮助,教师应热情地帮助其分析困难的原因是能力有限还是心理问题,要善于从正面引导,启发先要树立信心,而不能简单的责怪和轻易表现出没有信心的神态。激励永远是培养自信的有力方法,如“别着急,进步很大,再努力一定会成功”等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学生会倍感信心大增。
运用“正强化”原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正强化”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一种手段。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的行为因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得到强化的过程。运用正强化原则,可以有效进行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
1.运用激励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要不怕学生失误,应千方百计寻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回答问题怕错而被人耻笑不敢發表自己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活动、多训练。这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独特表现,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等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喜欢公平公正,能了解学生,又能与他做朋友的老师。
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总之,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学效果比严肃的教师好的多。
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如果我们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课堂气氛,适合于课堂内容的环境、气氛当中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便是人为的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伴随或弥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环境气氛。良好的教学情境可概括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融洽,从而表现出一种浓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励,达到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如在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活动: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然后教师问:“大家屏气时有何感觉?”学生会说:“憋不住……”。此时老师说出人需要呼吸,再迁移到植物,思考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呢?等问题之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由学生来回答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讲授与讨论——巩固与反思——作业与预习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愿望。
教学情境的要素有:
(一)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学生的原有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如讲解血型时,父亲和母亲分别是A和B型血,子女可能的血型是?母亲是A型血,怀的子女是B型血,为什么子女安然无恙生下?同学们通过讨论,结合生物学知识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很快掌握到了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二)从创设情境中引导自信
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有机地运用情境创设使课堂富有情趣,具有一定的情节,如通过临床实例,并声情并茂的形象化语言描述,激发好奇心,在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教学中引导自信,所以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差,只要给他足够的自信,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鼓励会让学生产生力量。当学生学习困难时,要知道学生渴望热心帮助,教师应热情地帮助其分析困难的原因是能力有限还是心理问题,要善于从正面引导,启发先要树立信心,而不能简单的责怪和轻易表现出没有信心的神态。激励永远是培养自信的有力方法,如“别着急,进步很大,再努力一定会成功”等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学生会倍感信心大增。
运用“正强化”原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正强化”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一种手段。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的行为因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得到强化的过程。运用正强化原则,可以有效进行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
1.运用激励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要不怕学生失误,应千方百计寻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回答问题怕错而被人耻笑不敢發表自己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活动、多训练。这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独特表现,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等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喜欢公平公正,能了解学生,又能与他做朋友的老师。
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总之,和蔼可亲的教师教学效果比严肃的教师好的多。
创设情景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