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常见改进方案对比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7页实验2-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初中学生进入化学以来第一个重要的化学实验,课本上是一个演示实验,很多学校都会拿来做一个学生实验来处理,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但是这个实验有很多关键操作,对实验成败的影响很大。在很多资料和文章中有很多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改进,各有优势。
  关键词:氧气含量 测定实验 实验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7页实验2-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初中学生进入化学以来第一个重要的化学实验,课本上是一个演示实验,很多学校都会拿来做一个学生实验来处理,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培养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但是这个实验有很多关键操作,对实验成败的影响很大。在很多资料和文章中有很多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改进,各有优势。
  一、新旧教材中的实验对比
  (1)2004年新课改前教材中的实验。将钟罩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记录钟罩内水面的位置,以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成五等分,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并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优点:该实验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容易控制装置的气密性,可以明显观察到钟罩中水位不断上升。缺点:该实验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①钟罩容积大,空气多,消耗的红磷的质量大,没有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②红磷使用量较多,燃烧的时间过长,产生的热量过多,等待实验结束的时间长。③整个实验不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把红磷燃烧再伸入钟罩内,会导致红磷在伸入钟罩内前,产生的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在伸入钟罩内的过程中,钟罩内空气受热逸出,导致存在系统误差。④)钟罩、水槽和水都是无色的,不便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⑤钟罩水面以上的容积刻度的划分不是很方便,一边采用注水的方法来确定刻度,因为容积大,标刻度和观察水位时都存在一些误差。⑥钟罩和水槽等装置体积大,需求的水的质量大,携带不方便。
  (2)现人教版中的实验。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优点:该实验相对课改前的实验有了很大的改进,装置小了些,携带也方便了很多,集气瓶的容积小,消耗的红磷比较少,体现了现行的绿色化学理念。燃烧结束后冷却的时间较短,节约了时间,不管作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有很好的可行性。缺点:虽然相对与课改前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一些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对实验的真实性有很大的影响。①对实验的气密性要求很高。②整个实验不再密闭容器內进行,先用酒精灯燃烧红磷,导致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再伸入瓶内时,有空气受热逸出,导致了实验结果偏大。③实验中集气瓶、导管和水都是无色的,不便观察实验现象,需加入几滴红墨水。④实验过程中,导管中会存在有少量的水,会导致实验结果会偏低。
  二、一些改进实验方案的对比
  (1)针对课改前的实验的改进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记录玻璃管内水面的位置,以水面为基准线,将玻璃管水面以上容积分成五等分,把粗铜丝一端加工成小勺,盛满足量的白磷,另一端拧成螺旋状,塞好瓶塞,加入铜丝,观察白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该方案针对于课改前的实验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①用玻璃管代替钟罩,白磷的用量要少得多,节约了资源。②整个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减少了污染和空气的逸出导致的误差。
  该方案也存在了一点问题,①采用了加热粗铜丝的办法来引燃白磷,因为粗铜丝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散热,导致引燃白磷的时间较长。②白磷有剧毒,并在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取用白磷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2)针对现教材中的实验的改进。在集气瓶内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用放大镜引燃红磷或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引燃白磷后,观察燃烧的现象。待红磷或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这两个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行人教版教材的实验上做了稍微的改进,解决了整个实验都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问题,防止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又减少了伸入瓶内空气受热逸出导致的误差。
  这两个方案也有一点点遗憾:①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很高,需要检查气密性。实验结束后,导管中会残留有一些液体,导致测定的结果会偏低。②前者需要放大镜聚光,而着火点很高,因此实验室或课室里光线要强,否则实验难以成功。后者使用到了白磷,白磷有剧毒,且着火点很低,容易发生火灾,有很大的危险性。
  (3)比较理想的改进方案。图1的实验方案中,取有刻度的玻璃管,一端用软木塞塞进,另一端塞如活塞,推动活塞,检查气密性,再放入白磷,用沸水加热白磷,观察现象和测定结果。图2的实验方案中,取一个小玻璃管,注水测定容积,两端连接好注射器,固定一端,推动另一端,检查气密性,再放入拧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入玻璃管内,加热,边加热边交替推动两端的玻璃管,冷却后把其中一只注射器中的气体完全推到另一只注射器中,观察测定结果。
  这两个方案与以上3个方案都有共同的优点是整个实验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减少了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误差。这两个方案还有更理想地改进:①都用到了有刻度的仪器,比人为做的标记要准确,那么测定的实验结果更准确。②这两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比较简便,只需推动活塞,观察是否能回到原刻度即可。
  图1中方案和图2中方案对比,①图1中使用了白磷,而图2中使用无毒的铜丝代替了有毒的白磷,使实验更加安全,使用的铜丝可以通过酸清洗后再次使用。②图2中方案使用了2只注射器,在实验过程中交替推动注射器,可以使容器内的空气完全反应掉,防止氧气没有反应充分。因此图2方案更理想,更加符合当前的绿色化学理念。
  总之,在实验的改进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实验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资源的使用和是否对环境有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华英、刘怀乐等著《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2005年Z1期《化学教学》
  (2)农恒东著《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个常规实验和几个改进实验》
  (3)秦翔著《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 2014年《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下)》
  (4)杨胜武著《“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改进》2015年02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一个问题,都讲了N遍了,学生还不会做,这是怎么了?”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这种抱怨。问题的关键还是由于老师的大包大揽,让学生们失去兴趣,失去激情,失去思考的能力,缺少自主性。除非自控能力和意志力特强的同学可以继续思考和钻研,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早就“灵魂出窍”了。一个会上课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能随时抓住孩子的心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一、设计制造课堂中的“饥渴感”  多数人有一种共同的心理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 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師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
期刊
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
期刊
一、课堂教学需要“主问题”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对于教材,主问题的设计克服了阅读教学中肢解文本,零敲碎打等弊端,起到了梳理课文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陈娇玲,2010)。在课堂教学上,主问题还是教学进展的路标,是一系列能够导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性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
期刊
背景描述: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科学教学行为是从一种假设出发的,那就是离开了我们的教,学生就无所适从,学生学得也就枯燥无味。那么,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应如何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飞扬呢?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案例素材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片断:  引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有利于学生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规律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初中学生在现阶段正处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要求实验来提供感性认识
期刊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老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期刊
化学计算过程,主要是一个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量化过程。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解题能力。各层次能力的形成,知識点及基本解法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代数的思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的重视。  所谓代数意识,是指在解题时,依据有关条件,直接求值,找关系式,由变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建立不等式,构造函数表达式然后求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知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到数学难学,而且成绩不理想,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期望,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来气。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各科都是高强度作业模式,多次的多校联考已经测底被打击,数学成绩也是不如在七,八年级时取得的成绩。这样几次循环下来,数学注定是考不好,而且信心全无。那么就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发掘学生无限潜能,激发他们的学
期刊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跨进写作文的门槛,很多小学生实对作文产生害怕心里,也不知道如何去写,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作文启蒙阶段就成了作文的关键环节,在这重要环节,教师的恰当的引导学生,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引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