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中应强化代数意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计算过程,主要是一个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量化过程。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解题能力。各层次能力的形成,知識点及基本解法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代数的思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的重视。
  所谓代数意识,是指在解题时,依据有关条件,直接求值,找关系式,由变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建立不等式,构造函数表达式然后求解的思维意识。
  例题1:为测定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的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的质量,部分测定结果如下:铵盐质量为10.00克和20.00克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铵盐质量为30.00克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克,铵盐质量为40.00克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计算该铵盐中的氮元素的中质量分数。若铵盐质量为15.00克,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设10克样品中含硫酸铵物质的量为xmol;硫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mol;NaOH物质的量为amol,10克样品中根据质量列方程132x+115y=10;投入10克和20克样品产生的气体即氨气使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经分析由于二者的NaOH溶液一样,一定是10克样品投入时NaOH过量产生的气体用铵根离子而20克样品投入时是铵根离子过量产生的气体用氢氧根离子计算。故可以列出方程2x+y=a-2y;投入30克样品时铵根离子继续增多,也一定是铵根离子过量,产生气体用氢氧根离子来计算。可以列出方程a-3y=0.68/17=0.04,
  ,解方程组,得x=0.02mol;y=0.064mol;a=0.232mol.进而可以求出该铵盐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x+y)×17÷10=14.56%
  若铵盐样品质量为15克,则样品中硫酸铵为0.03mol ,硫酸氢铵为0.096mol ,铵根离子物质的量总共为0.156mol ,而能与铵根离子反应的氢氧根离子为0.232-0.096=0.136mol ,铵根离子过量故产生的氨气为0.136mol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136×17=2.312克。此题还可以设问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当加入铵盐样品的质量在什么范围时产生的氨气为0 ,不妨我们大家一起来根据上面的思路自己考虑如何做出后面的两个问题。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32/0.05=4.64mol/。设加入的铵盐样品中硫酸铵物质的量为b ,硫酸氢铵物质的量为3.2b 时恰好使产生的氨气为0。因为由上面可以推出硫酸氢铵与硫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题意来列方程:0.232–3.2b=0,解方程,得b=0.0725mol,此时样品的总质量为132×0.0725+115×4×0.0725=36.25克。或者(0.232/0.064)×10=36.25克。故加入的样品的质量m=0 或 m≥36.25克时产生的氨气气体体积为0。
  例题2:为了防治环境污染并对尾气进行综合利用,某硫酸厂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再向吸收液中加入浓硫酸,以制取高浓度的SO2及硫酸铵和硫酸氢铵固体。
  为测定上述硫酸铵和硫酸氢铵固体混合物的组成,现称取该样品四份,分别加入相同的浓度的NaOH溶液各40.00mL,加热至120℃左右,使氨气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下)
  ①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由第1组数据直接推测:标准状况下3.7g样品进行同样实验时,生成的氨气的体积为 升;③试计算该混合物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④欲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选择第 组数据,由此求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⑤若在第2组和第3组实验之间加一组实验,需加 克样品时产生的气体也为1.68L。
  解:①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H++OH-=H2O;②由第1组数据直接推测:标准状况下3.7g样品进行同样实验时,由实验1和实验2可知样品增多,产生的气体也在增多,说明7.4克样品中铵根离子少,氢氧化钠过量,故3.7克样品投入后产生的气体是7.4克样品产生氨气的一半,体积为0.84L.③设7.4克样品中硫酸铵物质的量为x,硫酸氢铵物质的量为y,由实验1可知:,解方程组,得x=0.0125,y=0.05;故可以推出硫酸铵与硫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④欲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中的几组数据:若实验2中碱依然过量的话,那么产生的气体应该为1.68×2=3.36L。但事实上是2.24L,说明实验2中铵根离子已经过量。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a。实验2样品中硫酸铵为0.025mol,硫酸氢铵为0.1mol,铵根离子过量,产生气体用氢氧根离子计算a–0.1=2.24/22.4.故可以推出a=0.2mo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04=5mol/L。同样也可以用实验3来计算,实验3样品中硫酸铵为0.0375mol,硫酸氢铵为0.15mol,与实验2比较气体继续在减少,肯定铵根离子过量。产生氨气用氢氧根离子计算:a–0.15=0.05,也可推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⑤若在第2组和第3组实验之间加一组实验,要使产生的气体也为1.68L:实验1中氢氧化钠过量,产生气体为1.68L,所加的一组实验必定是铵根离子过量,产生气体用碱来计算。设样品中硫酸铵物质的量为b,则硫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为4b。由④推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列出产生气体的方程:0.2–4b=0.075,b=0.125/4;样品总质量:132×0.125/4+115×0.125=18.5克。高中化学教学,计算型习题教学是学生们倍感头疼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从小不喜欢计算,导致计算能力较差,而计算能力又是高考选拔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需要把代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化学计算题当中。熟练掌握了这种方法,学生在高考试题中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计算题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语言的魅力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况,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造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这样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关键词:活跃课堂氛围 融洽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妙趣横生,使教学增色不少,使学生对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
期刊
常见的作业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下的讲解,在笔者的实践探索下,还积极尝试了以下两种作业讲评的模式。  一、主体自悟式  所谓主体自悟式是指学生在作业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问题之处,根据已有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判断、修改,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对自己不能很好把握的练习有了一定的把握,对自己平时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自我反省、深刻自悟的过程,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期刊
“一个问题,都讲了N遍了,学生还不会做,这是怎么了?”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这种抱怨。问题的关键还是由于老师的大包大揽,让学生们失去兴趣,失去激情,失去思考的能力,缺少自主性。除非自控能力和意志力特强的同学可以继续思考和钻研,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早就“灵魂出窍”了。一个会上课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能随时抓住孩子的心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一、设计制造课堂中的“饥渴感”  多数人有一种共同的心理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 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師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
期刊
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
期刊
一、课堂教学需要“主问题”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对于教材,主问题的设计克服了阅读教学中肢解文本,零敲碎打等弊端,起到了梳理课文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陈娇玲,2010)。在课堂教学上,主问题还是教学进展的路标,是一系列能够导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性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
期刊
背景描述: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科学教学行为是从一种假设出发的,那就是离开了我们的教,学生就无所适从,学生学得也就枯燥无味。那么,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应如何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飞扬呢?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案例素材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片断:  引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有利于学生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规律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初中学生在现阶段正处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要求实验来提供感性认识
期刊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老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