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校育人 特色引领发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之时,我们也迎来了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尤其是近期,在教育局“师德为先、质量至上、安全第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校立足实际,在工作中,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一一对应的确立了三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省级精粹教育课题,即《心理--道德教育途径的研究》、《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整合与渗透研究》。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深入的研究探讨,我们又惊喜的发现:这涵盖学校整体工作的三大支柱性课题,已经成为推动我校德育、教学、安全稳步前进的三双大手,托着我们第五小学,一步步由沉默走向活跃,由羸弱走向奋起,由名不见经传走向家喻户晓。由于时间关系,在此,我仅从《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角度谈谈我的粗浅看法,与大家分享。
  《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突显了我校教育教学之特色
  《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研究》是我校在十一五课题《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结题基础上确立的又一龙头课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传承中华经典,诵读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深植文化根脉,让师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文化中,了解历史,知晓人文,汲取营养,使校园时刻保有读书之声,时刻散发书香之气,这是我校多年来教育教学方面的一大特色。以下我想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 我们要求一线教师博采众长——多读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也都有各自的不足。木桶的短板效应,说的就是决定木桶装水量多少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那就要多读书!多读书,可以增加自身的书卷气、改变气质;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多读书,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多读书,可以与时间逆行,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多读书,可以开启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思想纵横捭阖,通向伟大的心灵。我们读书是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备课中要求教师既要备好课程的内涵知识,又要关注课程的外延内容——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我们要求教师定期将自己阅读的好书推介给学生,推介给同事,我们还依托精粹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使教师以“好书读后感”的交流会形式将读书心得共同分享,我们也适时把大家交流的稿件整理编辑成一本学校内部流通的集子,供大家传阅。同时,我们还把陶行之的十大读书秘诀推荐给师生们,请师生们以此为借鉴,鼓励多读书。
  二、我们要求课堂教学精准高效——多悟
  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精粹教育的目标指引下,我校提出了“高标准实施精粹教育、低重心开展主题教研”的思路.
  一是引导老师们必看两本书: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李如密的《名师教学风格论》,要求教师悟出如何做智慧型教师、如何生成智慧的课堂。
  二是我们经常强调为效益而教,悟出课堂教学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超出学生理解力的不讲。
  三是打造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悟出如何向课堂更深处漫溯。
  四是通过有步骤的听评课活动,即引路课→汇报课→评估考核课→过关课→跟踪课和有层次的教师梯队培养,即通过青年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模仿课、名师示范课、师徒传艺课等悟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数学课的“引、探、练、创”:
  引:由教学课题或新旧知识迁移为引导,提出问题;
  探:师生对提出问题进行自探、合探,总结规律和方法:
  练:对所学会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创:举一反三,质疑,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 敢于挑战难题。
  语文课及其他学科可共用的“聚焦、分解、展开、提升”
  聚焦:课的开始师生共同聚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核心问题,使学有重点。
  分解:将所聚焦的内容做分层次的设计和有序的环节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循学而导。
  展开:学生的学习心得、存在的学习困惑在此环节充分展开,让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共同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提升:提升学生的认知,学有所获;或启示方法、或引发思考、或总结要点,或思想渗透,进而填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当然,这些教学模式的开发仅能说明一线教师的“悟有所得”,仅是从关注一条线和关注几个面的角度进行的大胆有益的尝试,存在的不足和纰漏也定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我们要求培养学生饱学善思——多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勤奋好学之君子、育全面发展之人才。我们除按照国家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外,还开设了一系列彰显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活动课程。古诗文诵读课是其中的一个最大亮点。我们把中华古诗文的精品文章根据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的特点,分低、中、高由浅入深地编辑了三册《古诗文名篇精选》作为校本教材,主要收录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笠翁对韵》、《老子》、《大学》、《论语》和毛泽东诗词、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等。同时,将校本课古诗文编入课表,有专职教师任课。全校的班主任也是古诗文诵读的兼职指导教师。为尽可能多的提供师生背诵的时间,学校还根据实际开发设计了朝早轻松读、课闲自由读、周末充分读、师生享受读、父母陪伴读、活动表演读等八大诵读方法,每一天的晨读时间、每一节课的课前一分钟、每一个大课间,都能听到学生朗朗的吟诵声。为使学生快速记忆,学校又开发了熟读成诵法、联想入境法、自我对照法、归类法、激情导背法等诵读方法;为定期检验学生的背诵成果,学校采取比武打擂、年级验收、背诵达级等活动进行督促。   另外,我们还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古诗文诵读文艺表演、古诗词配画展、师生同台背诵、家庭亲子体验背诵活动等。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书香名师、书香达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我们还依托古诗文诵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兴趣小组舞蹈、乒乓球、象棋、二胡、架子鼓、剪纸、板画、国画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书香之气溢满校园。
  记得老子的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在我们广大师生完成规定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增添了额外的工作,但无论多忙多累,我们都乐此不疲。今后,我们还将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古诗文考级活动,使学生们不仅仅是背过,而更重要的是背会、背好,循序渐进,为学生6年后的成长,16年后的成才、26年后的成功、乃至36年后的发展夯实国学基础。
  四、我们营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
  走进校园,“强心健体、厚德益智”的校训让我们感受到校园的蓬勃、乐观、向上之气;学校的走廊里,“人之初,性本善”,“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等玻璃展板,人性化地提醒着学生的言行,富有浓郁的古典书香之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等标语激人奋进,闪耀着先哲智慧的灵光。班级里,“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标语与古诗文书法作品、名诗配画交相辉映,印下了学生们彰显个性的成长足迹;图书角里,《老子》、《论语》、《史记》等经典书籍供每个孩子尽情翻阅。细节决定成败,就连学校的上课铃声我们也都用《咏柳》、《春夜喜雨》等古诗名家朗诵的古诗词代替,真的很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用学校的每一处角落育人,我们用校园的每一处景致怡情。每一处都很别致,每一处都具匠心,只要你愿意停一停、看一看,都是一份心灵的净化和陶冶,让墙壁说话,和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在文化中浸润,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滋长(环境育人)。
  我们真心希望并诚挚兄弟学校同我们一道,用圣贤经典开启学生慧智之门,复兴中华道德之邦;用经典感化学生,让和谐走进校园。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承圣贤经典、创建书香校园、奠基求索人生、培育少年君子的伟大工程,必将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功德无量的贡献!
  当然,我们所思所想所做的这些琐碎工作,兄弟学校肯定都在做,而且做得更好,“德育、教学、安全”在学校管理中说起来是那样平凡、普通,但我却一直与教师们共勉的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建和谐文明校园、塑德艺双馨教师、育全面发展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永恒的追求。
  最后,让我们以一名教育工作的执行者,一名校长的名义,建议所有教育工作者为家乡的孩子们,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培养目标入手,首先教会孩子珍爱生命、重视安全、学会做人,然后再教会孩子以健康的心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传播好正能量,才是最给力的!我们也才可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校长。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迅猛发展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大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信息技术本身也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们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技术化时代发展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教学方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到卢梭的自由教育,再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关于什么样的教法才是好教法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而这些先贤在各自的研究和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教学。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人在变,人的理念也在变,关于教育的一些方法势必也要随之而变。然而,改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或者
科学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科学小实验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简易的用具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