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巴马当选谈民主的“试验—纠错”机制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民主是个好东西”,并不意味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只是说它是对各种政策进行“可控社会试验”的有效机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就长期坚持下去;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政策,就迅速予以纠正
  近一年来,“一个黑人、一个女人和一个老人”的竞选吸引了世人的眼球,现在,这场大剧终于落幕了,黑人获胜,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对于旁观者来说,第一个黑人总统或者第一个女人总统,显然比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更有看点。选举结果表明,美国选民与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吻合的,推选“新人”作代表的民主党全面压倒了把希望寄托在“老人”身上的共和党。
  很多人把奥巴马视为“肯尼迪第二”、“黑皮肤的肯尼迪”。除了同样的年轻、英俊、哈佛毕业、呼唤“变革”,奥巴马与肯尼迪还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少数人群出身,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个天主教徒总统(大多数美国人是新教徒,上一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也是天主教徒,本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有力竞争者罗姆尼是摩门教徒)。这说明,美国的宪政民主已经超越了“多数人暴政”、“多数人垄断”,美国公民的身份超越了族裔、宗教的身份,这正是哈贝马斯所谓“宪法爱国主义”的真谛。麦凯恩在承认竞选失败的演讲中说:“在这场持久而且艰难的竞选活动中,他(奥巴马)的成功赢得了我对他能力和毅力的尊敬。但是更让我赞赏的是,他激起了数以亿计的美国人民的希望……美国为所有勤奋并愿意抓住机会的人提供了机会……再也没有比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当选美国总统更能证明这一点了。我们要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没有理由不珍视他们的国民身份,珍视这个地球上最伟大国家的国民身份。”
  小布什执政8年以来,美国的国际形象严重恶化。小布什把西部牛仔作风应用于外交,悍然退出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不通过安理会批准就发动伊拉克战争,得罪了美国的许多传统盟友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大兵陷身于伊拉克泥潭,既不能速胜,又不能撤出,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又趁机死灰复燃。最近几个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各国,并且危及到全球实体经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选一个黑人当总统,换一个党上台执政,竟然使全世界的人对美国的观感焕然一新。不论是在奥巴马的祖籍肯尼亚、他曾度过童年的印度尼西亚,还是在与美国有盟友关系的发达国家,都出现一片欢呼声浪,连美国的宿敌伊朗总统内贾德也给奥巴马发来贺信,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领导人首次向美国当选总统表示祝贺。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民主政体的软实力与自我更新的内在活力。奥巴马在获胜后的演说中称:“对那些怀疑美国的灯塔是否还在闪耀的人,今夜我们再次证明,美国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武器的威力,也不是来自财富的多寡,而是来自我们的信念的持久的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永不放弃的希望。”不管他将来会怎样做,仅仅是这些言辞。就让天涯海角各种肤色的人感到振奋不已。
  意识形态挂帅,驴象各执一端,党人冥顽不化,政客互相拆台,这是一些人想象中的美国两党制弊端,却不是其运行的全部真相。事实上,美国的两党政治,既有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又有政策的延续性,还有在面临危机时的举国体制。众所周知,共和党总统林肯签署了黑奴《解放宣言》,民主党总统约翰逊签署了《民权法案》,这是两党为消除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做出的两大关键性贡献。美国的政党并没有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民主党曾是南方蓄奴州的政治代言人,现在,90%以上的非洲裔美国人却选择投民主党的票;美国的基本国策也不会因为政党轮替而轻易动摇:民主党总统杜鲁门执政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医疗保险、充分就业和工会权利保障的立法措施,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不仅没有把它们推翻,反而给予了进一步的推动;当美国面临战争和危机的时候,两党制也不会妨碍举国团结一致格局的形成“二战”期间,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历史上唯一连续四次当选的美国总统;在“9.11”事件后,美国国会给予了共和党的小布什总统以充分的授权。
  我们很难说是民主党更“好”还是共和党更“进步”,纵观美国历史,两党都有不可泯灭的功劳。19世纪最受好评的美国总统是共和党人林肯,20世纪最受好评的总统是民主党人肯尼迪,这是多少次民意测验的定论。在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垄断资本的反托拉斯举措,进步主义运动达到高潮。在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推行了“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奠定了美国福利社会的基础。共和党的里根总统领导美国摆脱经济“滞涨”,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则把美国带进了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经济”。民主党的总统兼总司令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统领全国军民打胜了两次世界大战。共和党的总统兼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尼克松、里根、老布什,把美国拖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泥坑,取得了四十多年冷战的胜利。不是哪一个政党,而恰恰是两党竞争制度,成为推动美国社会持续进步的引擎。
  根据传统的民主理论,民主就是“主权在民”,就是“多数统治”。波普指出,这里存在一个“民主的悖论”。柏拉图早就诘问,假如人民的意愿是他们不应当统治,而应由专制君主来统治,将会怎么样?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马克思说,1851年12月20日和21日的大选把第二个波拿巴推上西奈山,不是让他去接受法律,而是为了让他去颁布法律;阿克顿说,那项需要有四分之三多数的法律竟使路易’拿破仑本人成为皇帝。正是选举和表决中的“多数统治”,埋葬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迎来了“作为笑剧出现”的波拿巴帝国。类似的情况在80年后的德国再次上演。1932年7月,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大选中获得37%的选票,在国会608个席位中占据233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按照完全合乎宪法的方式把总理一职的重任委诸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3月23日,国会以444票(纳粹党人占288票)对99票通过《权力授予法案》,达到了宪法要求的三分之二多数,把独裁、专制的权力拱手交给了希特勒。这两个事例,是对“民主的悖论”——以民主的方式取消民主,按照多数人的意志拥立“一个人的统治”——的历史注释。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悖论,波普对传统的民主学说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说:“我心中的这个学说并不出自所谓多数统治固有的善良和正当,而是出自专制的卑劣;或者更确切地说,它基于如下的决定或采纳如下的建议:要避免和反抗专制。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政府。第一种类型所包括的政府是可以 不采取流血的办法而采取例如普选的能加以更换的那些政府——这就是说,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本不能除掉的。我建议,‘民主’这个词是第一种类型的简略代号,而‘专制’或‘独裁’是第二种类型的简略代号。”两党制或者多党制,就是一种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避免和反抗专制”的社会建构。
  除了“民主的悖论”,历史上更多出现“多数的谬误”。在1930年代,欧美国家的多数民意都支持“关税壁垒”政策,现在我们知道,正是这种政策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的多数民意支持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政策,到了19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根据波普的试错法或批判理性主义,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确证的真理,正确的意见也不是经常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历史的进步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探索过程,是不断试验和纠错的演进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不如依靠能够保障“试验一纠错”程序顺利进行的一种机制。
  一党独大的政体,会出现两方面的弊办法来更换的那些政府——这就是说,社会建构提供一些手段使被统治者可以罢免统治者,而社会传统又保证这些建构不容易被当权者所破坏。第二种类型所包括的政府是被统治者若不通过成功的革命就不端。当党内缺乏政治强人的时候,常常缺乏社会试验的动力,在需要政治决策的时候无所作为;当党内出现超级政治强人时,则又容易因为个人的错误而带来整个国家的错误。
  在一党独大的政体中,政党丧失了利益整合、政策筛选、民众动员的功能,成为单纯的官员输送的管道。譬如在日本,国会议员不需要经过激烈的竞选,常常由世家子弟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父兄的席位,他们在政治上是非常无能的,往往沦为行政官僚的傀儡。日本政府的实质性决策,通常是由各部常务次长以下的中级官员很随意地制定。在实行赶超战略的时候,行政官员尚能够以美国为榜样,制定出相当漂亮的发展计划;而当日本的人均GDP超过美国以后,以模仿为能事的行政官员就失去了政治方向。日本在经过多年的经济停滞和政治彷徨后,开始呼唤“政治家”。中国现在的情况也很相似。当“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需要有较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和体制更新时,人们发现,政坛上多是维护现有系统运行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缺乏勇于制度创新和承担责任的“发明家”和“设计师”。在美国两党制的政体下,通过大选同时赢得总统职位和国会多数席位的政党,就能够在多数民意的授权下展开新的社会试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即将出任奥巴马白宫办公厅主任的拉姆·伊曼纽尔称,除了近期的应急刺激经济一揽子方案,奥巴马还计划推动全面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措施,不排除采用“重磅”手段。奥巴马当选后在电台发表的首次演讲中说:“我们无法承受在我竞选时确定的关键优先事务上停步不前的代价,关键优先事务包括干净的能源、医疗、教育、为中产家庭的减税措施。我们也需要向中产阶级提供一个营救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提供投资以创造工作岗位,向那些收入减少、存款消失的家庭提供帮助。”自然,如果他采用的“重磅”手段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不用等到下一次大选,两年后的中期选举,就会受到报应。
  所谓“民主是个好东西”,并不意味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只是说它是对各种政策进行“可控社会试验”的有效机制。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策,就长期坚持下去;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政策,就迅速予以纠正。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以普选方式和平地进行权力交替,是当代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他文献
两年前闹过一阵病,中医说叫五更泻,就是早晨起来拉一泡稀。现在这病悄悄好了,但早起的毛病落下了,不管头天晚上多晚睡,早晨6点一准睁眼,夏天顺便就起身了,冬天天还没亮,就这么在床上瞪着眼睛等到一缕金色挂上窗棂。  问周围的商务人士,有这毛病的不少。一位朋友说,晚上又是开会又是应酬又是公司的烂事让你动脑子,好不容易睡着了夜里又梦见老板催着要材料,天不亮就又睁眼了。  另一位朋友说,你这还是做梦呢,我老板
期刊
如何更好实现跨国及跨区域、跨公司的技术合作以及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技术转让在垒球范围内的流行是伴随着物品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而到来的。从商业角度看,即跨国公司们最初并不是为了知识和技术的自由扩散,而仍旧是为了从贸易中获得可观和持续的利润。但客观上,技术贸易推动了技术在垒球范围内的流动和有偿共享,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通过贸易手段可以初步获得自己所需的制造技术和加工方
期刊
《商务周刊》:安永最近推出专题报告《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是什么原因让安永注意到这一趋势?这一趋势目前在中国的表现程度有多强烈?  李港卫: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下属的零售及消费品行业部门,客户包括了很多大型连锁企业,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我们往往会谈到消费趋势问题。另外,2006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0.7%,增速比2005年加快0.3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为强劲,比2005年增长13.
期刊
帕累托之法  2008年1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公布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就中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争端的终裁结果,上诉机构在汽车成套/半成套散件(CKD/SKD)进口关税待遇等方面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但维持了世贸专家组此前认为《办法》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的裁决。  消息传来。汽车业内外凉热不同:“入世7年来首次败诉”的标题登上了各大众媒体的经济头
期刊
情感会左右职业女性的消费心理,还会左右她们的人生定位    得体优雅的职业套装,精练又不失女人味的微卷短发,搭配和谐的伏贴妆容,第一次见到黄赢的人,很难猜出她已经接近50岁。作为京城第一家女子银行——北京银行望京支行女子银行行长,一位典型的职业女性,她讲究形象,热爱美丽,有着自己的专业美发师和来自法国的专业服装设计师。同时,她也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融入了女子银行理财服务的各个
期刊
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正式宣布退出F1。许多人认为,本田的退出与经济萧条有关,这与本田高层的说法一致,但想一想,本田为什么不退出自己能呼风唤雨的世界摩托车大奖赛(MotoGP)呢?显然可能的原因是本田在F1赛事中的投资效率更低。2008年,本田F1车队的花费约5亿美元,仅获得14个积分,折合每个积分花去3500多万美元,而麦凯轮和法拉利的这一数字应该在200万美元左右。但低效率的说法又被本
期刊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众多跨国公司带来了投资与发展的良机,然而只有少数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企业,自改革开放之初就积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共同发展。ABB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ABB创造了在华增长和赢利的奇迹。从三峡电站到西气东输;从南水北调到各城市地铁、港口、机场,在这些涉及中国百年大计的项目中,ABB的标志随处可见。    本地化发展  所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跨国公司都有一个共同
期刊
在跨国公司纷纷迈向全球整合的新阶段,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正努力实现由大变强的产业跃迁,如何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服务”升级转型,成为“2008年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200多名参会嘉宾的焦点话题。  10月14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商务周刊》杂志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搜狐财经协办的本届高峰论坛,在国
期刊
“我很喜欢中国,阿尔斯通也很喜欢中国。”布尔布勒· 克鲁德笑着对《商务周刊》说。  作为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员工们更习惯称呼他为老布。58岁的老布戴一副眼镜,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很有兴趣。除了开拓阿尔斯通在中国业务,他也奔波于环保项目。2008年12月2日,由阿尔斯通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推出的“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北京启动。“滇西北项目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老布向中国记
期刊
咨询服务与信息化技术的联姻成就了又一个淘金别动队    在全球金融服务领域,SAP和埃森哲是“黄金搭档”;两家于2003年9月建立起的盟友关系,至今已为全球超过1000家顶尖金融机构提供了创新商业解决方案。现在在风险管理领域,另一个联盟已经诞生。   2007年8月,德勤与CA软件公司宣布共同在亚太地区推广“首选联盟”计划。按照普遍的说法是,技术创新、全球化趋势、复杂的规章制度以及高级管理层和董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