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中国寻求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天人合一’”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喜欢中国,阿尔斯通也很喜欢中国。”布尔布勒· 克鲁德笑着对《商务周刊》说。
  作为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员工们更习惯称呼他为老布。58岁的老布戴一副眼镜,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很有兴趣。除了开拓阿尔斯通在中国业务,他也奔波于环保项目。2008年12月2日,由阿尔斯通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推出的“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北京启动。“滇西北项目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老布向中国记者灌输到。1928年成立于法国的阿尔斯通(Alstom)是全球发电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先驱,它建造了世界速度最快的火车和动力最高的自动化地铁,并为利用水力、核能、燃气、燃煤和风力等各类能源形式的电厂提供交钥匙整合电厂解决方案、设备和相关服务。2007/08年度订单额为235亿欧元。
  作为《财富》全球500强公司之一,阿尔斯通已参与中国电力和轨道交通基础建设50多年,三峡工程、大亚湾、台山核电站、石太客运专线电气化项目、北京机场快线以及北京、上海、南京和香港的地铁网络建设等大型项目都有它的身影。目前,阿尔斯通在中国拥有18家实体和业务机构,员工总数近9000人。
  《商务周刊》:“滇西北梅里雪山一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启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阿尔斯通。您如何看待企业社会责任与阿尔斯通在中国战略发展的关系?
  布尔布勒·克鲁德: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我不想用太深奥的哲理来说明,我给你讲一个小男孩和鱼的故事吧。一场风暴过后,海滩上躺满了无数因为退潮而回不到海里的鱼,在太阳的暴晒下它们很快就可能干死。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拾起一条一条的鱼往海里扔回去,不停地拯救这些海滩上的鱼。但鱼实在是太多了,旁边一个人对他说:“这么多鱼,你不可能救完的。你这样做,又有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抬,继续不断将一条一条鱼扔回海里,回答说:“它在乎,还有它,它,它……”
  环保和地球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每个人、每个政府、每个公司都切实面临的问题。对阿尔斯通来说,环境保护,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和我们日常的工作、业务是自然关联的。它们之间不是抵触的关系,而是平衡的关系。
  我们非常重视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阿尔斯通集团全球战略的核心。不过我们选择滇西北生物多样性项目和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之所以投资并启动环保项目,是阿尔斯通在回馈社会以及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
  其实还有我个人的原因。我在法国的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区,附近还有法国的国家公园,我看过怎样把环保项目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西方人,我有一些切实的体验。西方人在做环保项目的时候仅仅只去保护大自然而已,而忽略人的发展问题,等于就忘掉了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人的存在。在实施类似这样项目的时候,不能够实现足够程度的和谐,那这样的项目肯定是要失败的。而滇西北项目可以达到自然和人之间的平衡。所以我认为很值得去做。
  选择滇西北,是因为这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最典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地区之一。虽然这里面积不到中国总面积的0.4%,却拥有中国20%的高等植物种类和25%的动物种类,几乎是北半球生物生态环境的缩影。这里是全球最密集的江河并流带,有“三江并流”的景观。除了自然生态,这里也居住着很多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比如藏族、羌族和傈僳族等。可以说选择启动这个项目既因为它体现了环保的内容,也体现了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容,而这正好符合我们阿尔斯通重要的主题——在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平衡。
  《商务周刊》:说到平衡,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利益有时会受到外交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法国企业今年对此一定有所感触。例如,目前萨科齐事件影响了中国与法国之间的贸易和正常经济交往,阿尔斯通如何保证自己在中国有一个融洽的商业环境?
  布尔布勒·克鲁德:我想换个角度,从价值观不同对商业的影响来回答你的问题。萨科齐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价值观不同带来的巨大影响。尽管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并不完全相同,但我相信一些普世价值观的存在,比如我们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旨在通过保护当地的生态与传统社区,促进当地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中西文化和各种价值观,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项目。在商业领域,更是如此,很多方面大家都是共通的。因此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多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上,完全可以开展各种商业活动。
  《商务周刊》:作为电力和轨道交通巨头,阿尔斯通在中国的业务更多需要和政府打交道,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布尔布勒·克鲁德: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我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让阿尔斯通可以很好地利用,比如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引导,核电发展的长期规划等等。我们在中国参与的大型项目,比如三峡工程,只能由政府来主导,我们企业能做的就是要跟紧政府的“指挥棒”,并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去满足这些项目的需求,从而赢得市场。
  开拓全球市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当然还需要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我们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与中国合作,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对于电力和轨道交通两个基础设施行业,政策的要求会推动行业的发展,而中国要求所有在2000年以后批准新建的电厂都必须安装脱硫设施,这就给像阿尔斯通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市场机会。
  《商务周刊》:但是跟上政策的思路也不容易。例如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刚刚启动7扩大内需的政策,很多工业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纷纷启动,而之前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收紧大型项目建设的调控政策,这种政策的突然改变是否会给阿尔斯通带来战略制订上的困扰?
  布尔布勒·克鲁德:阿尔斯通在中国的战略是我们对中国做出的长期承诺和投入。正因如此,所以当中国政府对于有关方面的项目采取减速的态度时,我们是继续按照自己的原计划去推进,而当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方面进行提升、加速的刺激计划时,我们必然会将这视为非常好的机会参与到其中。
  中国政府振兴经济、扩大内需的计划和措施,首先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积极的,其次对于像阿尔斯通这样的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消息。阿尔斯通的业务范围、业务能力是一个非常广泛全面的组合。例如在电力领域,我们有水电、汽轮机、燃煤发电、核电、风电;在交通领域,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我们有高速火车、地铁、城际火车以及有轨电车各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广泛的技术和设备能力,使我们在积极的政策变化中 一定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商务周刊》: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于动荡,经济危机给阿尔斯通带来了哪些影响?
  布尔布勒·克鲁德: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任何订单被推迟或是取消。从2008/09财年上半年的业绩看,阿尔斯通接获订单量又创新高,使我们的储备订单总额截至9月30日已相当于两年半的销售额。
  这次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尽相同。银行是主要的受损领域。其后这场危机开始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蔓延。基础设施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基础建设行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行业,是周期性较长的行业,很少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将面临的是融资问题,但最新财务信息显示,阿尔斯通拥有非常充足的现金流,因此不会直接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影响,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应对任何可能的经济下滑。而且,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依然格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说,危机对于阿尔斯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我看来,目前的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小波动。阿尔斯通在中国实行的是长期战略,着眼于10年、20年、50年……无论高峰低谷,从未动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非常稳定,中国政府制订了长期的计划,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还是针对外资的投资政策都是很稳定的,而且在未来还会继续稳定。正是由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坚定了阿尔斯通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
  另外,尽管世界经济形势确如你所说的处于“不稳定”中,阿尔斯通的现金流却非常好,我们有38个月的储备订单。在2008年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名列利润增幅最大的前50家公司榜单。我们的现金流足以继续我们的业务。
  《商务周刊》:我们知道在过去两年阿尔斯通在中国的员工总数由2000多人增加到9000人,我想您所推崇的“天人合一”一定也包含了公司内部环境,但是在经济的冬天,很多企业都被迫裁员减薪,阿尔斯通将如何保证劳资关系的融洽?
  布尔布勒·克鲁德:中国有非常好的智力资源,中国人要想做什么事情,就真的能做到。我很荣幸有那么多很出色的中国员工与我们一起努力。可以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才。中国员工和阿尔斯通在其他国家的员工一样享受公司的人才政策和福利。比如,去年收购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计划通过武锅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市场来。我们的锅炉中心在美国,我们安排中国的员工和美国的员工一起合作来进行培训,使得武锅能够生产全球最高效的锅炉设备。
  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认可自己成为真正的阿尔斯通一员。所以,我们要在充分考虑中国文化优势的前提下,把阿尔斯通的文化融合进来。比如2008年阿尔斯通开办的“发现之旅”培训项目,把阿尔斯通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合资公司20名管理人员聚集到一起,一周时间在中国,一周在欧洲,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增进管理层的融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让所有的阿尔斯通中国员工能够深深感受到自己是阿尔斯通的一分子,我们启动了“阿尔斯通共享计划”,也就是让阿尔斯通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的76000名员工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阿尔斯通的股票。全球的平均认购比例是30%员工认购了阿尔斯通的股票,其中中国的认购率达到了60%。
其他文献
《商务周刊》:米其林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米其林、回力和百路驰等于品牌,这些产品线是如何划分的?  夏逸夫:米其林有许多不同的生产线,如小胎(即所谓的乘用轿车胎)、大胎(卡车、集装箱车用轮胎)以及其他特种轮胎(如飞机用胎等等)。但我们只在小胎的产品线实行多品牌战略。我们的多品牌战略面对的是不同群体的消费者,米其林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一品牌,这一品牌是面向那些开车的专业群体,例如司机本身要求非常高,而我们这种
期刊
《商务周刊》:关于扑面而来的嘉吉等外资公司操控国际大豆价格的质疑声,您的回应是什么?  葛诺仁:当你置身事实的真相之中,却又听见局外人的讨论,说实话,很多时候,他们的讨论会让你感到荒谬。关于大豆价格操控的问题给我的感觉正是这样。我已经在粮食产业里待了30多年,坦白讲,根本没有任何公司可以控制得了粮食价格,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每天的平均交易量为5亿美元,面对如此大的交易量,你就会明白
期刊
两年前闹过一阵病,中医说叫五更泻,就是早晨起来拉一泡稀。现在这病悄悄好了,但早起的毛病落下了,不管头天晚上多晚睡,早晨6点一准睁眼,夏天顺便就起身了,冬天天还没亮,就这么在床上瞪着眼睛等到一缕金色挂上窗棂。  问周围的商务人士,有这毛病的不少。一位朋友说,晚上又是开会又是应酬又是公司的烂事让你动脑子,好不容易睡着了夜里又梦见老板催着要材料,天不亮就又睁眼了。  另一位朋友说,你这还是做梦呢,我老板
期刊
如何更好实现跨国及跨区域、跨公司的技术合作以及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技术转让在垒球范围内的流行是伴随着物品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而到来的。从商业角度看,即跨国公司们最初并不是为了知识和技术的自由扩散,而仍旧是为了从贸易中获得可观和持续的利润。但客观上,技术贸易推动了技术在垒球范围内的流动和有偿共享,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通过贸易手段可以初步获得自己所需的制造技术和加工方
期刊
《商务周刊》:安永最近推出专题报告《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是什么原因让安永注意到这一趋势?这一趋势目前在中国的表现程度有多强烈?  李港卫: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下属的零售及消费品行业部门,客户包括了很多大型连锁企业,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我们往往会谈到消费趋势问题。另外,2006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0.7%,增速比2005年加快0.3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为强劲,比2005年增长13.
期刊
帕累托之法  2008年12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公布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就中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争端的终裁结果,上诉机构在汽车成套/半成套散件(CKD/SKD)进口关税待遇等方面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但维持了世贸专家组此前认为《办法》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的裁决。  消息传来。汽车业内外凉热不同:“入世7年来首次败诉”的标题登上了各大众媒体的经济头
期刊
情感会左右职业女性的消费心理,还会左右她们的人生定位    得体优雅的职业套装,精练又不失女人味的微卷短发,搭配和谐的伏贴妆容,第一次见到黄赢的人,很难猜出她已经接近50岁。作为京城第一家女子银行——北京银行望京支行女子银行行长,一位典型的职业女性,她讲究形象,热爱美丽,有着自己的专业美发师和来自法国的专业服装设计师。同时,她也把自己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融入了女子银行理财服务的各个
期刊
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正式宣布退出F1。许多人认为,本田的退出与经济萧条有关,这与本田高层的说法一致,但想一想,本田为什么不退出自己能呼风唤雨的世界摩托车大奖赛(MotoGP)呢?显然可能的原因是本田在F1赛事中的投资效率更低。2008年,本田F1车队的花费约5亿美元,仅获得14个积分,折合每个积分花去3500多万美元,而麦凯轮和法拉利的这一数字应该在200万美元左右。但低效率的说法又被本
期刊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众多跨国公司带来了投资与发展的良机,然而只有少数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企业,自改革开放之初就积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共同发展。ABB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ABB创造了在华增长和赢利的奇迹。从三峡电站到西气东输;从南水北调到各城市地铁、港口、机场,在这些涉及中国百年大计的项目中,ABB的标志随处可见。    本地化发展  所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跨国公司都有一个共同
期刊
在跨国公司纷纷迈向全球整合的新阶段,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正努力实现由大变强的产业跃迁,如何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服务”升级转型,成为“2008年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200多名参会嘉宾的焦点话题。  10月14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商务周刊》杂志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搜狐财经协办的本届高峰论坛,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