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个性齐飞师德与师才共舞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下限”,管理者如何激发教师队伍的潜能,决定着学校发展的“上限”。笔者所在的学校——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附小”)较为特殊:一是教师队伍年轻化;二是生源复杂化,90%以上的生源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不被看好”的学校,短短四年间,在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究其根本,是学校在“人”的工作中寻得方法、觅得真经,挖掘共性,发扬个性,夯实师德,突破师能。本文结合“二附小”学校管理工作实践,谈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探索:共性决定“下限”,个性决定“上限”
  北宋学者、理学先驱胡瑗所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如何改变像我们这样一所质量处于末位的薄弱校,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了。
  1. 人人都要遵守规章制度和师德规范,成为了“底线”,也成了教师发展的共性问题。笔者一到“二附小”,首先了解到学校在师德规范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完善和修改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接着整顿校风校纪。我们通过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校长带头分享团队励志文章,激励教师们积极上进,讓他们学会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如此往复,营造一种你我共进的激情校园。
  2. 人人都要有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成为了“上限”,也成了教师发展的“修改”问题。要突破这个问题,摆在首位的就是教师的工作要得到尊重,然后变被动提升为主动发展。在这点上,管理者的工作理念是——细致入“微”。
  一是随手拍,“微”点赞。学校要求校长及行政人员巡视工作时,要带着发现的眼光将学校一些好人好事随手拍下来,及时进行分享并给予表扬,从而起到正面宣传示范作用。从中我们看到了有特长的教师在不断地发展自己,在教育和教学中不断出点子、想办法,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学校的校风校貌慢慢发生了变化,教学质量和学习习惯也不断得到提升。
  二是重人文,“微”关怀。学校把对师生的关心转化为“暖心活动”,除了嘘寒问暖,还专门设立了“寻找尚德好教师”的活动,并在文化墙、校刊校报中给予表彰与鼓励。作为校长,应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亲自写生日贺卡、送蛋糕和鲜花给过生日的教师,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和暖意。当教师得到了尊重,不用扬鞭自奋蹄。
  三是搭舞台,“微”展示。“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是教师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只有真正地成为教师的家园,为教师的发展创建一个身心愉悦、乐学奋进、团结合作的工作‘场’,才能激发教师的潜力与才智。” (左萍.薄弱学校改造与建设.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9.)“二附小”正是充分利用各种契机,搭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找到了自信。比如校徽的设计和图书馆标语,交给美术组和语文组的教师;校歌的创作,向全校征集并评出最优设计奖;每周的校本培训“尚学微讲坛”,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专家”;参与厦门市电视台电视大赛,学校微视频脚本创作;等等。这些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的才能与天赋。
  二、实践:人人参与教育,打造“明星”教师
  一所学校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由管理者(校长)带领整个团队(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用深入人心的学校文化凝聚人心,营造人人参与教育的局面,凸显共性,让“问题”教师成为“明星”教师,打造个性。“二附小”正是能够用心发现,搭建平台,才使得教师有了成长的机会。
  1. 推进课堂改革,打造“教学能手”。通过打造“三学”(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的课堂景观,促进备课、研课、磨课,锻炼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教学能手奖”和“教学进步奖”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知名度和自信心,并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2. 挖掘教师潜力,打造“尚美教师”。在小学,比较多的是语数英教师担任班主任,而我们却尝试让品社、美术和科学教师担任班主任,结果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个四年级的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平时根本坐不住,可是在班主任的美术课上却很专注、爱表现,画的画也很有创意,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发现教师身上的点滴优势,用“放大镜”式的评价对教师进行“明星打造”,形成了学校的“尚美教师”评价——敬业奖、爱生奖、勤劳奖、创新奖等,这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极大的肯定和促进。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JI.B.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41.)我们的管理实践,就是要给“普通教师”或“特殊教师”以“志向”,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突显更多的创造性,成为一个个岗位上的“明星”。
  三、展望:共性发展的沃土,个性成长的平台
  一所学校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教育质量首当其冲是生命线。而“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左萍. 薄弱学校改造与建设.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5.)。要使一所薄弱校有美好的未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提升教师团队的竞争力。“二附小”经过四年的打造,形成人人追求上进的局面,这与学校的研究氛围分不开。
  1. 成立名师“尚学工作坊”。相较于之前,“二附小”没有骨干教师领衔的局面,现如今师资水平明显提高了,学校成立了“名师尚学工作坊”,由三位省学科带头人引领,市、区骨干及成长型年轻教师组成,通过阅读沙龙、课堂打磨、专场展示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年来,我校有30人次在省、市、区级各级赛课中分获一、二等奖,4人还分别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班主任等。
  2. 积极促进“资源互补”。在区级的教师交流制度下,“二附小”的教师也呈现了良性的资源流动互补局面。学校还派出优秀教师到甘肃省临夏自治州东乡自治县支教一年,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资源互补。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教师,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盘活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寻找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共性,多与教师们谈心了解需求和愿景,制订出一系列可达成、易激励的制度,推进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搭建各种平台,使每位教师能获得专业自信和师道尊严,让共性与个性齐飞,师德与师才共舞。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关注“自己教”的同时,逐步向注重“学生学”的方向转变。课堂上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质疑思辨,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本课堂不光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管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核心素养可以被分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较注重整体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性,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还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刻认知和有效培养策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注重互动讨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要素。英语
期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对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展开后继学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应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智慧。  如何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把“无形”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本文以人教版五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一、在情境中感知  在小学数学
期刊
“篆、隶、楷、行、草”为我国五大书法字体,笔墨纵横汪洋,点画顿挫奔放。谭万宝在《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写道,书法艺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意蕴美。形式美具体表现在点线美、结体美和章法美,意蕴美则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性。  隶书上承籀篆,下启楷书、行书、草书,在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为现代文字及书法艺术奠定基础。隶书笔画、结字、章法等比较简单,形态与现代文字更为接近,适合初习书
期刊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污浊”“懒散”和“志存高远”等词语的意思。  2. 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 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期刊
学生对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输入、下沉、重组、上浮、输出”的数学思维过程(图1),在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现实问题,引领学生不断地自我审视、解构新知,进行自我肯定或思维否定,适时调整完善、形成新知,从而内化丰富认知结构,获得数学思维生长与综合能力提升。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确定超市位置”一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地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自觉地不断反思
期刊
一、香港基础教育之特色——“小”教育  被称作“弹丸之地”的香港,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这个人多地狭的城市,高楼林立,很少见到两层建筑,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设计中使用。为什么我认为香港基础教育的特色是“小”?不仅是因为它的地方小,更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小处都用认真和极专业的态度来对待。例如合理地利用空间、学校精细化地管理、校园布置的精巧、图书馆的布置、明确的学校培养目标、完善的入学前心理测试、普遍的
期刊
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与台北教育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8年10月27至28日在福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与教师代表齐聚福州仓山小学,围绕“基于儿童视角,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主题,展开深入、多样的学术交流。本届研讨活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课堂信息让儿童喜闻乐见  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师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期刊
【編者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了精读教学、略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这样“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完整体系。如何准确把握“三位一体”体系中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上出略读课文的特色,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本专辑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
期刊
一、建立研训保障机制,确保研训质量  学校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第一,把教师专业成长“十个一”作为学科教研要求的模块之一。“十個一”是指: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有一个研究主题;每周在备课组内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展示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提交一份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教学金点子;每学期制作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