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校本研训,促教师专业提升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研训保障机制,确保研训质量
  学校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第一,把教师专业成长“十个一”作为学科教研要求的模块之一。“十個一”是指: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有一个研究主题;每周在备课组内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展示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提交一份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教学金点子;每学期制作一个有质量的教学课件;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做一次专题研讨的中心发言;编制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第二,每位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每位教师根据学校“十个一”的要求,针对自身的“教研底子”为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量体裁衣”,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从工作目标、学习目标、研究目标三个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从教、学、研三个方面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目标的制定给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明确了方向,便于教师调控教、学、研工作中的脚步。同时在教师的规划中清楚地了解到教师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校本研训应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什么帮助。第三,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在师德修养、理论学习、教学教研、基本功、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收获和困惑,记录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足迹。第四,组织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展示交流活动。提供教师分享、交流、展示的机会。
  二、关注差异分层要求,实现个体发展最优化
  正视教师群体的差异,关注差异的存在。基于此,在培训策略上,学校既制订了学校长远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又制订了每个学年的校本研训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对培训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又有利于获取新一轮培训的生长点。在研训实施过程中,遵循教师的职业生涯理论和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新教师要尽快适应教学实际,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要求成长期教师要有赶超骨干教师的雄心,立足课堂,融入课程新理念,夯实各项基本功;要求骨干教师要努力朝名师方向前进,能扎实、求实、务实地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能带领新教师和成长期教师迅速成长。为此,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级带教制度”。第一级是年级备课组带教,采取“老带新”的做法,由备课组长负责,保证见习一年内基本掌握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五步走。第一步:岗前培训。每年的8月中旬,对新分配的教师,在新教师见面会上发放《给新教师的一封信》,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让新教师事先熟悉,然后进行抽查考试,以便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学校的制度,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尽快地脱离“磨合期”,进入“适应期”。第二步:跟师学习。目前学校有近40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还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优秀的备课组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双带教”师傅,一名为学科教学师傅,一名为班主任工作师傅。学科师傅负责新教师学科方面的指导,班主任师傅负责指导新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同时签订《曾营小学师徒结对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的内容师徒共同履行职责,教导处跟踪指导。第三步:以会代训。在每两周一次集体教师会上安排专题讨论。如:如何加强控班能力,如何做好班级一日常规等专题,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介绍经验;期中,让新教师介绍自己快速成长的经验,不但激起了新教师的自信心,更对新教师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期末,让新教师根据一学期来的实践谈谈收获和困惑,以此为基点,调整学校的研训计划,使新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第四步:阅读指导。基于“每日一读”和“每月一思”的要求,为新教师量身推荐阅读书目。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自主自发》《学生第二》,“新教师教学研究从哪里入手”(选自《中国教育报》推荐书目)等。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共读一本书《做好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进行读书心得展示,每位教师每学年订阅不少于两种专业报纸、杂志,阅读不少于4部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并做好摘抄批注,教师们勤于笔耕,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获奖并发表。第五步:定期考核。为了落实新教师基本功学习,把基本功打扎实,学校每月组织考核小组,定期对新教师进行基本功考核,考核项目有粉笔字、钢笔字、简笔画、毛笔字、片段教学、微课制作、白板一体机使用等,考核结果及时公布,让每位新教师即有压力又有动力,促进个人踏实成长。第二级是教导处带教,采取“优化组合”法,由教导主任和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各学科教师结对子,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第三级是校长室带教,采取“三个优先”法,由校长负责,发现管理苗子,优先给机会,让他们外出进修、考察学习培训;优先给梯子,让他们在各级各类竞赛和评比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优先压担子,让他们在中层管理部门摸爬滚打,锤炼素质,尽快成熟,独当一面。通过实行三级带教,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个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后备干部群体,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力量,形成梯队,后继有人。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培植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切的教育教学理论都要在课堂中实践、创新、发展。隐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外显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实践。基于此,学校坚持“教研训一体化”的研究路子,把同课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抓手,扩展课例类型,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在研究中摸索出几种的课例研究方式:“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多人同课异构”的操作模式;形成“全组集体备课—形成课例—各成员试上—修改补充,形成典型课例—校级展示课—形成典型课例资源包的操作流程。丰富的课例,多样的研究小主题,从教师身边开掘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反思与研讨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实践证明,反思已经成为曾营小学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成为自发的需求。学校的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文化初步形成。
  校本教研注重研训一体,有年度计划、有周安排,有过程记录。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教研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竞赛、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活动。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确立学校学科课题,做到每个备课组、教研组均有自己的校级课题,积极申报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目前学校有区级以上课题8个,有4位老师成为集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学校建立了“三级特色带教”机制,以“教、学、研”等方式促进新教师发展及骨干教师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学期初举行了隆重的师徒带教仪式,学年末进行总结,交流带教经验。通过采用主题式教师培训、集体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曾营讲坛”“岗位练兵活动”“做最好的自己”等专题讲座,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孙绍振语)如何引导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实现“同化与调节”?根本的途径是根植于阅读教学,以读为经,以思为纬,编织一道建构语言、发展思维的风景线,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要求落地。  一、聚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关注“自己教”的同时,逐步向注重“学生学”的方向转变。课堂上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质疑思辨,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本课堂不光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管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核心素养可以被分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较注重整体教学方式,并没有凸显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性,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还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刻认知和有效培养策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注重互动讨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要素。英语
期刊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对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展开后继学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应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智慧。  如何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把“无形”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并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本文以人教版五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一、在情境中感知  在小学数学
期刊
“篆、隶、楷、行、草”为我国五大书法字体,笔墨纵横汪洋,点画顿挫奔放。谭万宝在《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写道,书法艺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意蕴美。形式美具体表现在点线美、结体美和章法美,意蕴美则表现为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性。  隶书上承籀篆,下启楷书、行书、草书,在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为现代文字及书法艺术奠定基础。隶书笔画、结字、章法等比较简单,形态与现代文字更为接近,适合初习书
期刊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污浊”“懒散”和“志存高远”等词语的意思。  2. 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 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期刊
学生对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输入、下沉、重组、上浮、输出”的数学思维过程(图1),在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现实问题,引领学生不断地自我审视、解构新知,进行自我肯定或思维否定,适时调整完善、形成新知,从而内化丰富认知结构,获得数学思维生长与综合能力提升。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确定超市位置”一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地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自觉地不断反思
期刊
一、香港基础教育之特色——“小”教育  被称作“弹丸之地”的香港,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这个人多地狭的城市,高楼林立,很少见到两层建筑,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设计中使用。为什么我认为香港基础教育的特色是“小”?不仅是因为它的地方小,更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小处都用认真和极专业的态度来对待。例如合理地利用空间、学校精细化地管理、校园布置的精巧、图书馆的布置、明确的学校培养目标、完善的入学前心理测试、普遍的
期刊
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与台北教育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8年10月27至28日在福州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与教师代表齐聚福州仓山小学,围绕“基于儿童视角,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主题,展开深入、多样的学术交流。本届研讨活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课堂信息让儿童喜闻乐见  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师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期刊
【編者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了精读教学、略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这样“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完整体系。如何准确把握“三位一体”体系中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上出略读课文的特色,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本专辑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