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给网络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通过微信的功能和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概念出发,分析了微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个微信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学习模式构建
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课堂但是不会取代我们的传统教育。于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出现了,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它结合了数字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2]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通信通讯,截止到2013年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三亿人才,微信已然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一种日常沟通的方式。微信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具有跨平台、免费、实时通信等特点,微信用户通过友好的界面在信息沟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体验,此外信息的简洁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借助微信的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微信更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快捷、多元的体验。所以将微信运用在教学中,让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更加能够创建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弥补日常教学的不足。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本这门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和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课程安排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但是平均每周三课时的课时量对于一门实践性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将微信平台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可跨课时、跨时空的交流和学习,弥补了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能够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微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
微信可以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课前预习、课后答疑、知识拓展等环节,在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微信平台可以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弹性教学。微信可以随时记录学习心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教师通过发布教学任务、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随时阅读其他学生的作业,做到交流无处不在,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微信平台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微信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弥补理论课上的不足,利用平台将课上和课下有机的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平台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展示丰富的教学功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当代大学课堂存在师生情感缺失的现象,微信作为一个即时的沟通软件,老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加愿意利用这个平台来学习。
二、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学习系统中主要有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几大要素,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混合式学习能够极大的丰富学习过程。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利用微信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分析,了解学生的对本门课的需求即学习需要分析。(1)可行性分析。手机的普及给混合式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微信作为一款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为师生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不能辅助教学,也能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学的开展(2)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和所学内容,参考课程标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学习目标。[3]
(二)混合式学习的开展
在教学的前期分析阶段,教师需要利用微信辅助教学,发布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具体策略等。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预习和课后练习中,可以借助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课外的学习小组,打破了时空限制,为课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提供机会,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语音指导,也可以发布一些思考练习题供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讨论情况以及参与度,这样便于后续对学生做形成性评价,更加客观地展示了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此外学生也可以加入跟本门课程相关的公众账号中来,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学习评价
评价是一个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对整个日常教学过程有强化和监控作用,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态。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微信平台和课堂教学的表现来收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并结合考试、测验等总结性评价,可以给出学生本课程学习的一个客观评价,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4]
结语
总之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互补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只是构建一个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要是能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在使用微信作为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万不可期待微信能够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的参与,学生为主体才是合理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何克杭.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2]百度百科.微时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57319.html.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处教育,2003(190).
[4] 王元彬.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6,p10.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学习模式构建
随着网络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课堂但是不会取代我们的传统教育。于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出现了,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它结合了数字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时代,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2]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通信通讯,截止到2013年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了三亿人才,微信已然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一种日常沟通的方式。微信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具有跨平台、免费、实时通信等特点,微信用户通过友好的界面在信息沟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体验,此外信息的简洁化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借助微信的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微信更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快捷、多元的体验。所以将微信运用在教学中,让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更加能够创建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弥补日常教学的不足。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本这门课程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和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课程安排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但是平均每周三课时的课时量对于一门实践性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将微信平台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可跨课时、跨时空的交流和学习,弥补了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能够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微信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
微信可以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中课前预习、课后答疑、知识拓展等环节,在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微信平台可以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弹性教学。微信可以随时记录学习心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教师通过发布教学任务、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随时阅读其他学生的作业,做到交流无处不在,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微信平台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微信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弥补理论课上的不足,利用平台将课上和课下有机的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平台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展示丰富的教学功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当代大学课堂存在师生情感缺失的现象,微信作为一个即时的沟通软件,老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更加愿意利用这个平台来学习。
二、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学习系统中主要有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几大要素,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混合式学习能够极大的丰富学习过程。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利用微信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可行性分析,了解学生的对本门课的需求即学习需要分析。(1)可行性分析。手机的普及给混合式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微信作为一款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为师生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不能辅助教学,也能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学的开展(2)学习需要分析。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和所学内容,参考课程标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学习目标。[3]
(二)混合式学习的开展
在教学的前期分析阶段,教师需要利用微信辅助教学,发布教学目标及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具体策略等。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预习和课后练习中,可以借助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课外的学习小组,打破了时空限制,为课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提供机会,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语音指导,也可以发布一些思考练习题供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学生的讨论情况以及参与度,这样便于后续对学生做形成性评价,更加客观地展示了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此外学生也可以加入跟本门课程相关的公众账号中来,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学习评价
评价是一个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对整个日常教学过程有强化和监控作用,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态。在混合式学习中,通过微信平台和课堂教学的表现来收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并结合考试、测验等总结性评价,可以给出学生本课程学习的一个客观评价,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4]
结语
总之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互补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只是构建一个混合式的学习模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重要是能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在使用微信作为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万不可期待微信能够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的参与,学生为主体才是合理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何克杭.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2]百度百科.微时代[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57319.html.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处教育,2003(190).
[4] 王元彬.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6,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