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导思 授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对于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现有教学体系的一个薄弱点,出现了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家长都开始犯愁的情形。如何将作文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乐于写作,在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和规律可循呢?
  关键词:兴趣 信心 思维 个性 方法
  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不怕作文、爱写作文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这种兴趣的培养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其一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审美的兴趣。作文即是生活,作文素材源于生活。这种现象随时可见,学生抓破头皮、咬碎笔帽,最终无从下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写什么。因此,只有解决"有米下锅"这一关键,才下笔有神,滔滔不绝。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即是生活"。日常生活中有日落西山、红霞满天和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自然之美;有真诚善良、助人为乐与勇敢坚毅、乐于奉献的人性之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丰富多彩、形式不一。所以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视觉、触觉、嗅觉及至味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实现对美的发现、欣赏与追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审美的兴趣。这不仅是作文写作的需要,更是使其心灵得到陶冶、净化,使其人格得到完善、升华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因趣成文"。
  其二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思想认识的兴趣。作文高于生活,无数的文字符号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必定要承载创作者的意识、见解、感悟和思想。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每个人的胸怀视野都在不断地拓宽。而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深层次的疑问、矛盾与他们不期而遇,这些疑问和矛盾甚至已经上升到哲学思想层面了。比如说:"人生是怎么一回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自己之外的世界究竟怎样?""如何处理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等等。在对这些问题的亲身体验中,学生们便在自己的头脑里产生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语文教师便要抓住学生这一好奇心,使之产生探究的兴趣,并使之体现在他们自己的写作中,以"我手写我心"。
  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写作文而言,在培养其写作兴趣之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同样显得迫切和必要。因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怕写作还表现在缺乏写作的必要信心,不敢正视自己所具有的作文实力。当然,学生之所以缺乏写作文的自信心,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上,批评多、鼓励少;问题多、方法少;要求多、引导少。导致他们最终渐渐完全丧失了写作文的自信心。平时,我们应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每周在班内进行佳作分享和经验交流、定期更换班级展示栏内的学生习作、及时更新班级博客内的作品等。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所希望成为那样的人。可以说,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只有没有信心写好作文的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伟大,我们都未能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找到信心,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当然,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学生努力的基础之上和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科学估价之上的。
  二、激活思维,发展个性
  所谓"思维",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而作文就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就是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前期准备。如果没有活跃和敏捷的思维,各种能力与技巧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激活学生大脑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人们常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是战争能否"决胜"的关键。我们的作文写作同样如此,就是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维又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我们即是要激活学生的这两种思维。形象思维也叫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就是要大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生动的语言,使其开阔眼界,扩大生活面,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读好书,勤奋写作,热爱写作。
  进行形象思维的具体方法又可以包括"夸张法"(对事物进行夸张式叙述),例如一个小姑娘个子很小,将她一夸张就成了"拇指姑娘"了;"移植法"(对同类事物进行移植式描写),例如你要写一座理想的美丽花园,就可以把其他一些公园的美景"移植"到一处来写;"逆向法"(从相反方向对事物进行思考),例如对于"开卷有益"一词,学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写"开卷未必有益",等等。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应用推理的方式进行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类比思维法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如果说在作文写作的准备阶段需要充分激活学生思维的话,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形成个性化的写作。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作文理念总是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太多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些学生甚至一篇相同的作文小学时写,到了中学再写,到了高中仍然还在写。所以长期以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丝毫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
  因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的个性风格得到充分的舒展,放飞学生的真实思想。鼓励学生在忠于生活和心灵的基础上,勇于扔掉一些条条框框,勇于突破陈规旧矩,写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经历。同时,尽量少进行或者不要进行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写作,不拘形式,不拘字数,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开阔,心灵真正自由飞翔,情绪真正宣泄。   三、提供方法,举一反三
  古语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意思是说给人家送鱼,不如告诉人家捕鱼的方法。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要求他们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作文方法,然后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写作的一些技巧,让他们不再害怕写作文,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些方法具体来说又可分为审题立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方法、行文修改的方法等。
  在正式写作文的过程中,审题立意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着作文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也是写作者根据题目意图初步筛选、整理用以写作的材料的过程。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或者出错,作文就有可能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写作劳而无功。
  审题立意主要可分为"补题定向法"即为题目补充新成分、以明确写作方向的方法。例如《老师》这个题目,意思很模糊,一时无从下笔,这时学生写作时私底下(只是在意识中)不妨在原题目的前面,补充一些新的成分,如"我的"、"热爱学生的"、"学识渊博的",等等;"捕捉题眼法"即抓住题目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字词方法。例如《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题目,"题眼"就是"难忘的",学生写作时一定要突出"难忘";"辨析关系法"即分辨题目中并列的词或词组关系的方法。例如《我和同桌》,在审题时一定要分辨清楚"我"和"同桌"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关系呢?还是相互讨厌、常闹矛盾的关系呢?如果是前者,只要选取几件表现"我"和"同桌"之间互帮互助的典型事情来写就可以了。但是假若没有进行这种关系辨析的话,学生很有可能写成了《我的同桌》了。等等。
  所谓谋篇布局,即为文章的构思,它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只有对应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即构思充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如泉涌"。下面谈一谈几种作文谋篇布局的具体方法:
  一是"分类叙述法",即根据写作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事和物进行分类叙述、对道理进行分条论证。例如写一篇《美丽的家乡》的作文,就可以运用"分类叙述法"来写。家乡"美",美在哪儿呢?在构思时,则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写:家乡的山美;家乡的水美;家乡的人更美。这样,将家乡的"美"因性质的不同,分成三个方面来写,就可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二是"时空转移法",即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来安排层次或段落的的构思文章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构思方法主要适用于构思游记类记叙文。它又分为"时间转移法"、"空间转移法"和"时空经纬法"三种。
  三是"镜头组合法"。在完成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将大脑中存储的各个素材片断调出来,就像是最能体现主题的摄影镜头一样,然后再依照一定的顺序将之描绘出来,此即为"镜头组合法"。就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生活场景的"镜头"或景物的"镜头"来完成题目要求。各个"镜头"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关于作文指导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写作指导,挖掘素材,让学生仿写、发挥想象写等。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著
其他文献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现实教学中一个需要广为考虑的课题,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点要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对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来说是个难点,由于初中学生经历过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洗礼,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思维模式,这时候的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与否已经层次分明,具体体现在构思,用词,修辞等手法,以及表达情感和展开联想与想象能力方面,这给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影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好比是散乱的珠子,而过渡语则是串联这些珠子的丝线,没有丝线,再璀璨的珍珠也不能成为精美的项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具有启发性、迁移性、感染性的过渡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注重教学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经验,谈一点认识和看法。 
【摘要】教学是一种经验与创新的整合体,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汗水”浇灌那一片属于自己的沃土,而成果的丰俭取决于智慧,并不是只有勤劳,方法的有效才是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捷径。  【关键词】兴趣习惯合作练习  在教学的路上,我们有很多想说的话,不论是成绩的提升,还是素质的提高;不论是习惯的养成,还是性格的塑造,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需求,
【摘要】正如我国的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学分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美国卡内基分类法和中国武书连分类法做比较,拟得出对我国高校分类有益的方法或建议。  【关键词】分类比较原因建议  引言  正如我国的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所说:“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
天空因为飞鸟而绚烂,海洋因为波涛而雄浑,春天因为鲜花而多姿,冬天因为白雪而晶莹,而我的生活,因为“老师”而美丽。我身边的老师很多,但是有位数学老师是我最敬重的老师。  我二年级的时候从农村转入县城,数学只能考60多分。爸爸就给我请了一位数学家教,她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说是家教但没收过一分钱,因为她是我的小婶婶。每到休息日她就会牺牲两个多小时给我讲题。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可她一次又
【摘要】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议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那么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素养,各家也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笔者在小学任教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思考了多年,我觉得能不断提高学生素养,而且这个提高过程伴随学生一生,这件事唯有读书。笔者将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概括为四句话:激发兴趣,引导积累,强调背诵,写作实践。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人的本性总是趋利避害的,对明知道痛苦难受的事情会有一种抵触的心理,我们总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摘要】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管理,并结合自身的探索、反思,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学校班级管理对策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
【摘要】后“茶馆式”教学确定了两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干预因素:第一,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这一教学特征体现了“先学后教”、“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第二,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如果教师只管正确的讲解,不管学生在想什么,这样的教学是灌输。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尤其是关注“相异构想”的暴露与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在“读、议、练、讲”中,把灌输式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势必会导致农村边远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解决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拦路虎。寄宿制教育体制一方面促进了边远山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的控制了贫困生辍学问题,保证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寄宿制教育体制中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等客观因素,由此而衍生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中的问题也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