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管理,并结合自身的探索、反思,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学校班级管理对策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主任,是每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班主任如何抓班级的管理?
一、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怎样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呢?
首先,班主任在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了解,再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古语有云:“因材施教”,这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别、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其次,了解学生的家庭及社交背景,以便以后能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经常与家长联系,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根据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实践证明: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全面依靠学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班主任的思路为中心,强迫学生遵守纪律、听话,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和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以致常常对学生的做法看不惯或难以理解。“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被动的听话“机器”,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是拥有巨大创造力的班级建构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班主任是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标是促使班集体尽快地形成和尽好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主体,在教师、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下,自己主动选择、体验、尝试、修正的变化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成长过程;也是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所以,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是主体积极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发展就意味着进步。班主任应尽量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诊断研究性建设;启发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并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的发展。这样,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就能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逐步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变“你要管我”为“我要管我”。
三、全面评价学生
传统的评价,学生是被评价者,班主任作为唯一的评价者使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许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习目的明确,课堂纪律好,回答问题主动,考试成绩优良”等诸如此类的泛泛而谈上,重视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程肯定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班主任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强项,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成长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进展程度,反映学生的现有潜力,有效预测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纠错和激励,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做人态度,发展元认知能力,以及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高质量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多样性发展和优化性发展。教师更应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对学生探索结果的要求,变“一元化”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与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目标.这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这才符合现代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好。当学生经常看到自己参与管理过程的评价和饱含激情的评语时,自然倍受鼓舞,从而养成更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和成功心理,促进组织管理才能得到可持续提高。
四、全面发展学生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家长”、“保姆”,对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细节实行紧盯不舍的战术。这种管理方式,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生成依赖性,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不仅仅要“管住学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多元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主要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班级组织,选举合适的班团干部,分工授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形成一个“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使自己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班级的整体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自律能力正处于一个可塑阶段的特点.班主任作为促进者,要通过积极的、热心的指导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2]徐世贵.教师应用心理学——60个案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关键词】学校班级管理对策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及全面发展,对完成教学和教育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班主任,是每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班主任如何抓班级的管理?
一、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兵书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怎样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呢?
首先,班主任在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了解,再有针对性地安排工作。古语有云:“因材施教”,这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别、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其次,了解学生的家庭及社交背景,以便以后能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经常与家长联系,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根据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实践证明: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全面依靠学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班主任的思路为中心,强迫学生遵守纪律、听话,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和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以致常常对学生的做法看不惯或难以理解。“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被动的听话“机器”,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是拥有巨大创造力的班级建构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本能来自内部,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班主任是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标是促使班集体尽快地形成和尽好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主体,在教师、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下,自己主动选择、体验、尝试、修正的变化过程;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成长过程;也是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所以,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是主体积极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发展就意味着进步。班主任应尽量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诊断研究性建设;启发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并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的发展。这样,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就能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逐步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变“你要管我”为“我要管我”。
三、全面评价学生
传统的评价,学生是被评价者,班主任作为唯一的评价者使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许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习目的明确,课堂纪律好,回答问题主动,考试成绩优良”等诸如此类的泛泛而谈上,重视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程肯定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班主任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强项,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成长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进展程度,反映学生的现有潜力,有效预测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纠错和激励,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做人态度,发展元认知能力,以及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高质量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多样性发展和优化性发展。教师更应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对学生探索结果的要求,变“一元化”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与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目标.这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这才符合现代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好。当学生经常看到自己参与管理过程的评价和饱含激情的评语时,自然倍受鼓舞,从而养成更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和成功心理,促进组织管理才能得到可持续提高。
四、全面发展学生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是“家长”、“保姆”,对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细节实行紧盯不舍的战术。这种管理方式,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容易导致学生生成依赖性,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不仅仅要“管住学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多元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主要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班级组织,选举合适的班团干部,分工授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形成一个“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而使自己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班级的整体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自律能力正处于一个可塑阶段的特点.班主任作为促进者,要通过积极的、热心的指导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来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2]徐世贵.教师应用心理学——60个案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