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提高识字、朗读、理解等语文能力,还可以教会怎样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学会怎样读书,怎样认识世界和自己,怎样搜集和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何赏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有专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衡量教学效率的第一条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这堂课一定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是不是兴致盎然、充满热情、充满自信,是不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不是神情愉悦。学生的阅读状态好,阅读效果一定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内容毫无兴趣,教师引导得再好,学生在閱读上耗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收效甚微。激发兴趣办法很多,课堂开始时欣赏一曲轻音乐,朗诵一首诗歌、短文,看一点名著改编的电影等。课堂中间可以组织读书沙龙、名著赏析、经典再现等活动。
二、注重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阅读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记叙文侧重于表现手法、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的教学;说明文侧重于说明方法和写作手法的教学;诗歌侧重于朗诵和感悟以及仿写的 教学。
其次,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有朗读功底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范读,有写作特长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写范文,还可以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改写、改编;有表演特长的教师可以现场表演课本剧、话剧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此外,教师还要吃透教材,善于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研讨、辩论的过程中,使阅读教学焕发生机。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而不会思考就会读成书呆子,只有将读与思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汲取书中的精华。
三、注重读书方法传授,加强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并能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获取知识,获得体验。阅读时,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和不同的阅读需要,可能选用精读、泛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选读等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有选择地阅读。这些读书方法各有长短、互相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和阅读对象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文摘卡片,教会学生做圈注批注,并学会给读书卡片分门别类,学会给读书笔记做目录、索引等。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和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在情感受到熏陶,在思想上面得到启迪,在审美上获得乐趣。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朗读和感悟的关系,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这样做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读书的质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很难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养成日读不辍、坚持阅读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的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养成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应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读,比如《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童年》《伊索寓言》《三国演义》原著,让学生通过读完整的名著感受文学和阅读的魅力。教师还应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这些活动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分享读书心得,学习读书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朗诵名家名篇、朗诵自己的习作、诗歌、散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克福,二级教师,庄浪县教育局兼职教研员。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提高识字、朗读、理解等语文能力,还可以教会怎样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学会怎样读书,怎样认识世界和自己,怎样搜集和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何赏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有专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衡量教学效率的第一条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这堂课一定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是不是兴致盎然、充满热情、充满自信,是不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不是神情愉悦。学生的阅读状态好,阅读效果一定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内容毫无兴趣,教师引导得再好,学生在閱读上耗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收效甚微。激发兴趣办法很多,课堂开始时欣赏一曲轻音乐,朗诵一首诗歌、短文,看一点名著改编的电影等。课堂中间可以组织读书沙龙、名著赏析、经典再现等活动。
二、注重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阅读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记叙文侧重于表现手法、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的教学;说明文侧重于说明方法和写作手法的教学;诗歌侧重于朗诵和感悟以及仿写的 教学。
其次,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有朗读功底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范读,有写作特长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写范文,还可以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改写、改编;有表演特长的教师可以现场表演课本剧、话剧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此外,教师还要吃透教材,善于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研讨、辩论的过程中,使阅读教学焕发生机。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而不会思考就会读成书呆子,只有将读与思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汲取书中的精华。
三、注重读书方法传授,加强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并能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获取知识,获得体验。阅读时,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和不同的阅读需要,可能选用精读、泛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选读等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有选择地阅读。这些读书方法各有长短、互相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和阅读对象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文摘卡片,教会学生做圈注批注,并学会给读书卡片分门别类,学会给读书笔记做目录、索引等。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和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在情感受到熏陶,在思想上面得到启迪,在审美上获得乐趣。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朗读和感悟的关系,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这样做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读书的质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很难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养成日读不辍、坚持阅读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的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养成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应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读,比如《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童年》《伊索寓言》《三国演义》原著,让学生通过读完整的名著感受文学和阅读的魅力。教师还应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这些活动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分享读书心得,学习读书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朗诵名家名篇、朗诵自己的习作、诗歌、散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克福,二级教师,庄浪县教育局兼职教研员。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