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庶谈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en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提高识字、朗读、理解等语文能力,还可以教会怎样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学会怎样读书,怎样认识世界和自己,怎样搜集和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何赏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有专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衡量教学效率的第一条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这堂课一定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是不是兴致盎然、充满热情、充满自信,是不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是不是神情愉悦。学生的阅读状态好,阅读效果一定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阅读内容毫无兴趣,教师引导得再好,学生在閱读上耗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收效甚微。激发兴趣办法很多,课堂开始时欣赏一曲轻音乐,朗诵一首诗歌、短文,看一点名著改编的电影等。课堂中间可以组织读书沙龙、名著赏析、经典再现等活动。
  二、注重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阅读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阅读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记叙文侧重于表现手法、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的教学;说明文侧重于说明方法和写作手法的教学;诗歌侧重于朗诵和感悟以及仿写的 教学。
  其次,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有朗读功底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范读,有写作特长的教师,课堂上可以多写范文,还可以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改写、改编;有表演特长的教师可以现场表演课本剧、话剧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此外,教师还要吃透教材,善于创设情境,在课堂中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研讨、辩论的过程中,使阅读教学焕发生机。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而不会思考就会读成书呆子,只有将读与思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汲取书中的精华。
  三、注重读书方法传授,加强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会并能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从而获取知识,获得体验。阅读时,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和不同的阅读需要,可能选用精读、泛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选读等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有选择地阅读。这些读书方法各有长短、互相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和阅读对象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文摘卡片,教会学生做圈注批注,并学会给读书卡片分门别类,学会给读书笔记做目录、索引等。
  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和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在情感受到熏陶,在思想上面得到启迪,在审美上获得乐趣。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朗读和感悟的关系,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这样做有益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读书的质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很难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养成日读不辍、坚持阅读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的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养成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应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推荐一些大部头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读,比如《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童年》《伊索寓言》《三国演义》原著,让学生通过读完整的名著感受文学和阅读的魅力。教师还应经常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这些活动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交流读书方法,分享读书心得,学习读书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朗诵名家名篇、朗诵自己的习作、诗歌、散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作文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克福,二级教师,庄浪县教育局兼职教研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一个企业慈善路径之变    风起于青苹之末。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都由国家负担,很难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益慈善。  1995年,原常德卷烟厂由以往简单的捐钱开始迈出新的步伐,“芙蓉学子”大型公益活动的最初版本——“一帮一”助学活动登台。但这仍只是一种自发的、单纯的经济捐助。  其背后的因素有着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自信和对慈善义举的冲动萌发;更开始于一个弱者福利不再由国家大包大揽的时
中国上届政府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到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到建立和谐社会、畅想和谐世界愿景;从2003年几乎窒息首都北京的SARS,到2008年初让半个中国濒于瘫痪的雪灾……在经历机遇和危机,目睹挑战与应战之后,过去5年画下怎样一个句号?  上届政府政绩如何?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盘点过去5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选择用事实说话,以数据为证。    中国特色7大目标13个核心指标
我依然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所以我很在乎每天的身体状况,每天早上起来都很兴奋,而且没有哪天不看书。我不相信一个人真铁了心要做一件事会做不到。只是很遗憾,很多人都很羡慕人家的结果,而不愿意付出。我会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我要重新爬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而那个山峰上的风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长江是吉胡·阿莎传奇般的“人生漂流”的开始。后来,她在北京念大学,在法国出书,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在剑桥求学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大约先后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中国失去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并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现平平且收获不多。21世纪的新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受到部分院士的关注。  2011年5月5日和9日,《科学时报》连续发表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截至5月26日,共收到108位院士的反馈意见,意见充分显现出两院院
今年7月3日至22日,湖北连续发生5轮暴雨,雨量之大,强度之高,受灾面之广,10年来少有,多地降雨极值刷新历史记录,全省103个县市全部遭受或反复遭受暴雨袭击、降雨量大于300毫米的有41县市。    两江洪水夹击,汉江下游告急  湖北的汛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7月23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武汉,检查指导湖北防汛抗洪工作,慰问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广大军民,并于当晚在武汉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长江流域
2006年,全球总体经济发展形势比预期的好,处于经济周期上升的通道。但是,围绕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和负面因素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多层面的种种考验。    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2006年,全球经济虽受到油价高位波动、利率提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东地区动荡加剧以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但未能阻挡其良好运行和快速增长。第一、二季度全球经济同比分别增长了4.
在生态危机困扰下,人们把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视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西方一些左翼学者,特别是一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理论完全有资格成为指引当今人类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的旗帜。这些学者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教授、《每月评论》杂志主编J.B.福斯特是杰出代表。     一    福斯特指出,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
按:“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2005年起,病榻上的钱学森多次问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如今,大师早已西行,他留下的“世纪之问”人们还在苦苦寻求解答。在《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那么,封建思想是怎样阻碍
“中国文化周”除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文化外,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文卫等。中国文化崛起备受世界广泛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今年中国被淹没在红色中。从7月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到10月中国人民喜迎国庆的同时,全民共庆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数以亿计的学生、官员、退休人员甚至互联网、企业的高管都加入了演唱歌颂祖国“红歌”的行列。今年举行的“中国文化周”美国行,
为了迎接崭新的2011年,各国领导人纷纷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发表新年贺词,期待团结一致、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本刊选取其中的关键词,以飨读者。(任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