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 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的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美;兴趣;多媒体
  
  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 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感”.
  一、问题引入的艺术美
  (一)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引入《四种命题》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主人很热情地约了四个朋友一起过生日,结果只有三个朋友赴约,主人见人没有齐,便说:“怎么该来的没来.” 过一会一个朋友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时另一位朋友也走了. 主人见情形不对,对剩下的一位说:“我又没说他.”结果三个全走了. 提问:主人的朋友为什么会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 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达与四种命题有着惟妙惟肖的关联.
  (二)文学与数学的完美结合:诗歌趣题
  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将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类大全》中的一道题抛给学生: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赠;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这种将文学渗透到数学的导入方式更为新颖,如果在导入时再加以手势予以辅助,营造出那种诗境,让学生在“绿水塔影”的意境中感受数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数学,相信效果更佳.
  (三)实践产生意料之外的“惊讶美”
  《集合》第一课时,说:“请个子较高的同学站起来.”学生的反应是:自己要不要站起来?以观望的态度,观察周围同学有没有站,又以疑问的眼神看着教者:“老师我要站吗?”此时我说:“那就请1.8米(包含1.8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这时班上刷的一声站起来七、八个人. 接着又说:“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利用现身说教突出重点:集合的确定性. 在让学生掌握的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兴趣,可谓是“一箭三雕”.
  二、数学中简单的图形美,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因而在课的重点、难点的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教者仔细斟酌,如何设计才能有“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的效果呢?
   《椭圆及其性质》这一课的引入可设计为:两名同学相互配合,图钉固定绳子两端,用笔将绳子拉直并在绳子上滑动,笔下形成椭圆;然后将绳子放长点,再放长点……这样多画两个椭圆. 让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椭圆的性质,而随着绳长的变动引入离心率这一概念.
  这样的引入方式,比之常规的引入法更新颖、更具吸引力,让学生感性认识椭圆这一几何图形,尤其是通过操作实验,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智力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数学中的“残缺美”让学生感到“有惑”,激发想学下去的欲望
  数学中的不和谐“比比皆是”,这就构成了数学的残缺美,而我们的教科书,数学始终在自我完善中. 探索数学残缺美的过程,为丰富我们的数学内涵,培养我们的数学能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结局”的不完整性,激发学生去研讨、解惑.
  在讲“平均数”时,最后留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某市体委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每人射击5次,打中环数:甲:7环、8环、9环、8环、8环;乙:5环、10环、6环、9环、10环. 据以上数据,你认为选谁参加全运会较为合适?可是对成绩进行分析:①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②中位数:甲是8环,乙是9环;③众数:甲是8环,乙是10环. 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乙都优于甲. 但市体委却选中了甲参加全运会. 你认为公平吗?请谈谈理由. 学生激情高涨. 是呀!为什么不让乙参加?因为乙发挥极不稳定. 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于是学生迫切继续研究能体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 但教者并不急于讲解,只说我们以后会学到. 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让学生去研讨、解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的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易南轩.易南轩中学数学美育探微.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雅克·德比奇著徐庆平译.西方艺术史.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exe格式的swf文件不过是一个Flash播放器程序后面跟着一个swf文件,两个文件合成一个文件.由于它自带了播放器,所以比较方便,但缺点是文件体积大.本文着重介绍运用VB 6.0实现对*.swf文件到*.exe文件的转换.  【关键词】VB6.0;转换;Flash播放器  1.引 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制作的Flash课件拿到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的机器上不
在介绍《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时,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先生认为:“有人说人的思想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或其他活动养成的,这个道理是不充分的,因为我们的学生有70%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是在上课的过程之中,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培养学生,我们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不论哪一门课程都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
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具体的知识点是数学的外显形式,易于发现,是构成数学各分支的材料;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我们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有机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活的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而教材是按知识发展的纵向系统编排的,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没有被明确地揭示,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必须在实践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