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学术论文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其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己的“我要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一是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从而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增加了学生的自读课文量,这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朗读、背诵法。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如果读起来结结巴巴,停顿不当,语气不对,这就很难说他对文章有了正确的理解。因此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以便发现用词不当、句式不对、语言不通、思路不清等毛病,并设法纠正。教师除了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多朗读,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背诵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诵,识记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要求学生背下来后,对于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就大有好处。还可以在课本中划出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背诵,特别是古代文学中的名句。背诵的过程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背诵,我们语文教学中,要强调长时记忆,这是前人学习的有效方法,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帮助。
  (二)笔记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也就是做读书笔记。通过边读边记,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阅读时可以广泛地使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训练,进行这种训练可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然后再阅读说明文、议论文等,通过理解评点内容,着重掌握这些文体的特点和写法。运用评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两句话中的“作记号”、“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的意思,这就是指阅读中的文字批注法。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三)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如读论说文,就推测中心论点将怎么提出,可能会摆出什么论据,将会怎样逐层论述下去,最后将怎样结束。读小说就推测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矛盾冲突将如何激化并获得解决,人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正如自己所料,则说明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形成过程;如果后边的安排出乎自己的意料就要好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而自己却没想到,他的安排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作者的安排并不很好,也要想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样阅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运用测读法给小说、故事续写。
  (四)精读法。精读就是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主旨句,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五)设疑导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如选读前言、后记或者内容提要,再择其所需阅读,抛弃与自己所需无关的东西,专读所需要的材料。如读《最后一课》,感受小弗朗士的心理历程。设问:小弗朗士的心理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你认为哪些描写最能反映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你对小弗朗士的一言一行认可吗?为什么?这样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选择判断能力。这样的阅读,才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才能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巧妙的多方设疑,“一石投水”的阅读指导,往往会取得“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
  (六)比较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范进中举》,他们都写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他们的结局是不同。
  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出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灯正是用这一红一绿规范着行人与车辆的交通行为。交通信号灯作为城市交通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制城市运行秩序的一种基本语言,与我们的日常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也更加追求心理健康.心理学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高,有些心理学专业术语被一知半解地应用后,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噱头.原生家庭这个
期刊
“公务卡新政实施,对300元以上白酒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以公务接待为主要团购客户的茅台、五粮液等一线白酒品牌。实行刷卡消费将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公款消费,这将对2012年的酒水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酒行业观察家吴勇     人怕出名猪怕壮,每当一个新政出台就会让处在高景气度的白酒行业为之琢磨一番,“公务卡”消费新政的出台同样也不例外。按照财政部新近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
摘 要 山林、丘陵地带道路崎岖不平,甚至没有路径可行走,每当山林发生火情时,几乎都是靠人工徒步进行灭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救火当中人员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确带来很大痛苦,在此之下,能够在崇山峻岭之中行走自如的消防用车急待需要解决,为此设计一台能够将火灾区跟安全区迅速分离,隔开的隔离机,是很有必要的,小型防火隔离机,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阻止火势的蔓延。小型防火隔离机设计体型
【摘 要】备课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每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才能换来的。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是引导、组织、参与、分析、讨论等的综合,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谁来备、备什么、怎样备,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备课 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教
摘 要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而财政支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存在市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健全等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难以依靠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本文对广西发展低碳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政府管制与财税政策等一系列针对市场失灵的改进建议。本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为促进广西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理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重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强调田径教学的优化发展.田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不利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本文主要以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这一课题为主,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能对中学个性化阅读现状有充分掌握,进而提出针对性改进对策.通过营造轻松的教育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与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共同构成人大“四大基本职权”.rn近年来,浙江各级人大
期刊
全国首座山地版欢乐谷将于6月18日在重庆礼嘉国际商务旅游城开园.届时,全球最先进、全国惟一一台山地版飞翼过山车,全球第六大摩天轮,西南最长最大木质过山车,全球最大风洞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