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当社会关爱对灾后孤儿心理的不良影响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x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不良影响进行基本讨论和浅显分析,通过对职校生的个案分析与思考,对这些孤儿进行辅导和帮助,使他们回归正常,并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孤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关键词:社会关爱;孤儿心理;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一、灾后孤儿的特殊性


  灾后孤儿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和失去亲人的双重创伤下,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伤痛,而且在心理伤痛康复的过程中,还要承受缺乏双亲情感支持的沮丧。

二、小B的第一次心理辅导


  2016年4月,女生小B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据小B自述,她因为一场天灾变成了一个孤儿,她对亲生父母以及七岁时的那场灾难毫无印象,如今令她痛苦的是与寄养家庭的关系。她称自己与寄养家庭的家人关系一般,几乎无交流,特別是与养母的关系非常紧张,最近晚上睡觉时总感觉门没锁,认为自己产生了幻觉而主动来寻求心理辅导。

三、第一次心理辅导后的信息材料收集


  小B离开后,我查了她学期初入学测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结果显示:抑郁2.3,强迫症状2.4,精神病性2.2,这三项略高于标准分,其他分值都在标准分以下。我根据当年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小B七岁时因为一场天灾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她成为了孤儿,且小B是在被废墟整整掩埋了13个小时后获救的,获救时不仅腿骨折了,身体也由于长时间浸泡石灰水,被烧伤了。住院期间,她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此事。出院后,小B被安排到当地一所大学生活,学校给她安排了专门的宿舍和保姆,但是小B在接受关爱时流露出厌烦和逆反的情绪。后来,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学校给小B找了一个新家,并帮助落实了户籍关系。

四、小B的第二次心理辅导


  第二次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小B明显少了之前的拘谨,她是个爱笑的女孩,但是她说自己的笑容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很多时候只是个习惯。且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她开始不信任养父母。

五、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1.志愿者的不规范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
  大多数志愿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难以充分考虑孤儿的心理情况,容易犯一些言语、行动上的小错误,使孤儿产生心理落差,造成隐形的心理创伤,而且这种创伤一旦形成,就很难通过后期努力弥补。
  2.“特殊对待”和过度关爱造成依赖感和索要心理
  小B的小学老师在博客中记录:小B在学校吃饭的位置被安排在她班主任的边上,由班主任督促小B吃饭;小B在接受其他同学的东西时总是很习惯,但同学向她要东西时,她总是不给。学校给予的看似爱护的安排,却变成了对小B的特殊对待,让小B形成索要心理,不懂得与同龄人分享。
  3.过度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加剧心理的脆弱性
  当和小B提起关于她小学毕业的那篇报道时,小B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她称自己小时候经常要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而每次采访要说的话都由老师预先写好了让她背出来,而照片上的笑也都是摆拍的,所以她厌烦了这一切,不愿再和别人提自己的伤心往事。
  4.寄养家庭的不当行为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这个案例中因寄养家庭的养父母没能给小B家的温暖,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不断伤害她,对她造成二次伤害。与寄养家庭的不融洽也让小B倍感孤单,再加上养母的不断数落和谩骂,长期的焦虑和恐惧让她产生了抑郁情绪。

六、建议与思考


  (1)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使心理援助更加专业化。
  (2)不要一味地给予特殊的关照,而是要和平常孩子一样对待。
  (3)灾难发生后,在“黄金时间”内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4)严格筛选寄养家庭,提供相对稳定又有爱的生活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对孤儿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需要长期的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郝玉国,李念华.浅谈孤儿学生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下旬刊),2012(9).
  [2]李 睿.不恰当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的不良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J].新闻传播,2014(13).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作文评价的有效性、使自己的批改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决定作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处理这一环节对整个作文教学起促进发展作用,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有效性;人文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一、作文评价的现状  1.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抑制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期刊
摘 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改革势头下,轻负高质的有效教学逐渐为广大初中社会教师所追求。初中社会有效教学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课堂活动设计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自主完成学习。  关键词:有效教学;历史与社会;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虽然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及知识与能力的三维目标
期刊
摘 要:当前,我们迎来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崇高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深刻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度和程度。因此,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显得至关重要。在践行中国梦的大潮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寻找理想信念教育在学校、社会、网络和大学生自身方面的路径创新。毋庸置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的创新和拓展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
期刊
摘 要:体育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体系高度契合。文章以足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体育课程中以不同的策略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如注重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规范常规训练使学生懂得健康生活,开展比赛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体育课程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2
期刊
摘 要:学困生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切实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造成“学困”的原因有身体或心理两方面,据此,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健康学习习惯,助其远离身体原因造成的“困境”;通过引导其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和高尚健康的品德成长,助其远离心理原因造成的“困境”。具有身体与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也是教育工作者需关注的,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仍存在提升空间的现状,文章以成长性思维模式为理论支撑,结合大学生学习和高校英语教学特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策略,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期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实现更有效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模式;高校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H319  文献标识码:A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家进入大城市打工、经商的也在增多,这一群体的孩子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教育,生活技能、学习和品质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形成原因;对策  中圖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一、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问题   作为班主任,我在平时与家长或监
期刊
摘 要:教师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桥梁,文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如何实施差异化的教师评语策略,通过满足情感归屬需求的爱心评语、满足尊重需求的肯定评语、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激励评语,使学生感觉到被关爱、被尊重并激发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最终成长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教师评语;爱心评语;肯定评语;激励评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民众素质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各种草根公益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类组织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好,而且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独特功能,愈加引起政府与群众的关注。但是,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公益理念冲突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拓宽筹资渠道、加强文化理念建设。  關键词:无名公益;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2.
期刊
摘 要:高中区域地理是地理科目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它涵盖了经纬度、地形地貌、水文、自然植被、洋流、人文、经济区域等多种知识点,很多学生都觉得知识点太散、太乱、太杂。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地理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油画”的步骤来学习,谈了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关键词:区域地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油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学生反映地理知识点和历史一样烦琐,小的知识点不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