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来源 :社会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是国内最重要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机构之一。
其他文献
2006年6月18日-7月1日,应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之邀,美国著名社会学家、2003—2004年度美国社会学会会长麦可·布洛维(Michael Burawoy)教授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3天的学术访问。
2006年7月21-23日,为进一步推动生活方式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学科化进程,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全国城市生活方式转型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着“生活方式与社会学理论的融通与互构”、“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活方式”和“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生活幸福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
2006年9月4日,以“依法维权,化解张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冲突与化解”公共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及亚洲基金会协办,会议邀请北京市依法维权市民代表、第三部门代表以及社会学、法律、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旨在搭建一个多方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及其化解,以寻求各界力量达至和谐社会建设。
1906年北京法政专科学校开设社会学课程,此为社会学进入中国高校之始。值此百年之际,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于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社会学进入中国高校100周年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社会学进入中国高校的百年历史回顾”与“重新激活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逐步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咯目标。作为关注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社会学能在这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2006年11月11-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0多家教学、科研、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本文从文化与现代性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韦伯对现代性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韦伯之将现代性的一般文化特征归结为形式合理性的观点是一种简单化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既看不到现代性与非西方文化传统共存的可能性,也看不到现代性在西方也有超越形式合理性的可能性。韦伯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其社会行动类型学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区分过于僵化,这种区分使他无法解释传统文化(尤其是非西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也无法理解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在现代性背景下的共存.
“华人社会口述历史工作研讨会”作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口述历史档案计划》的一部分,于2004年11月12—13日在香港举行。
武汉大学“社会学理论工作坊”于2005年3月创建。该工作坊旨在增进国内外社会学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发展,提高武汉大学社会学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学生培养层次。这种形式的工作坊不仅为社会学的同行提供了一个稳定、务实的学术交流机会,而且对在校的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包括学习和训练如何参与学术讨论、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对别人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意见等。
时隔近20年之后,《话语与社会心理学》(以下简称《话语》)一书从英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一方面见证了其自身的价值,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社会科学界吸纳西方学术进展的工作尚任重道远。面对类似的著述不断传人中国,我们有一种深切的矛盾心绪。在社会心理学三个世界的划分中(杨国枢,1993),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入这些著述,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于2005年7月正式成立。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在中国被撤消后,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和雷洁琼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为保留社会学火种做出了贡献;王康先生也曾在北京政法学院工作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