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璇:撑起留守儿童的艺术梦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汪璇,一名“常人眼中的退休舞者”。
  作为一名舞者,我已过了最佳年纪,但在教师行业里我却是一位新老师,一位年轻的老师。
  我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的舞蹈编导专业,经过十四年的专业学习,我登上了无数的舞台,获得无数的奖项,但就在2015年,我从排练厅、舞台转到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
  公益演出遇见留守儿童
  临近毕业时,我参与了一场公益性演出。这是一场特别的演出,观众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听力障碍儿童。在演出开始前,他们只是坐在座位上,不说话也不笑,仿佛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陌生,又那么茫然。但是,当音乐响起,我们在舞台上开始跳跃舞蹈时,他们的眼神紧跟着我们,生怕一眨眼我们就消失了似的。从他们纯真的眼神中,我读到了渴望,一种对艺术的渴望。但是,这种渴望,转瞬间就变成了忧伤,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淡淡忧伤。
  演出结束,我们全体成员和小观众们留下了一个合影,合影时,一个聋哑的小天使对我用手语做了个“谢谢你”,当时,我的内心一阵惊讶,参加过很多次演出,听过很多次舞蹈结束后的掌声,但这个用手语笔画出的谢谢,却让我的心上泛起不可名状的感动。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三支一扶并了解到这个是以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到基层支教,脑海中突然掠过那个小天使纯净的眼神和手语,原本计划毕业后在舞蹈方面走得更远的我改变了初衷,决定支教!由于我的家乡没有支教名额,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跨县区的乡村支教工作。
  突破常规改变课堂模式
  当我来到了这个距离家乡一百多公里的乡村学校——江西省弋阳县樟树墩学校,我发现作为乡村学校,它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任务也是以完成文化课程为主,专业课程安排得并不多。尽管如此,我仍旧不忘初心,希望能用我的专业帮助学生们实现追逐艺术的梦想。虽然乡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城里孩子条件优越,但她们不缺灵性,我要用我所学,竭尽所能挖掘她们舞蹈艺术的潜力。因此,我一边在课堂中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一边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社团活动,让所有对舞蹈音乐有兴趣的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能上舞蹈音乐课。在社团活动中,我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班、爵士舞班、芭蕾基础班进行分类教学。学校没有这些舞蹈用具,我便自带舞蹈用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们了解舞蹈,爱上舞蹈。我也会播放一些舞蹈家的成长经历故事以及练习视频,让他们知道舞者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坚持,音乐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这个权利去接受艺术的熏陶,我想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艺术梦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我结合自己的舞蹈特长,突破常规的音乐课堂模式。舞蹈是肢体的艺术,通过服饰、舞蹈动作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的含义以及情绪,在课堂伊始根据歌曲内容为学生们自编小舞蹈进行展示,并让同学们来猜表演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习二年级的《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我就融入了一些傣族的舞蹈元素。學唱歌词时,每一句加入一个傣族动作,让学生跟着我边读歌词边表演动作,动作的变化与歌词的完美衔接让课堂变得丰富灵动。
  课中,我用自制的道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孔雀的羽毛、傣族裙、泼水节的工具等,通过使用这些舞蹈道具让学生们直接体会歌词的主要内容,体会不同少数民族的风情。结尾时,我让学生们观看触摸孔雀的羽毛,感受孔雀的美丽与可爱从而喜欢上孔雀。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舞蹈编创活动,音乐的分段分组表演让音乐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音乐舞蹈的熏陶,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音乐教师,我只能尽力给他们创造条件,为他们创设舞台,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供最大的支持。幸运的是,我的学校也很支持我的想法,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完善音乐教室与配套设施,我自己买舞蹈鞋送给孩子,还给教室增添瑜伽垫和瑜伽砖等硬件设施,通过四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由刚开始的扭捏、羞涩,到试试看的心态参与练习,变成现在已经能熟练掌握多个舞蹈动作,完整地完成一套又一套的动作,看到这群大小朋友们开心的笑容和由于练习微微出汗的小黑脸蛋,我欣慰不已。
  为学生争取更大的舞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家乡有成千上万的外出打工族,这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留下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快乐童年变得孤独寂寞。但是我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谁说农村的留守儿童就不能有一个艺术梦?
  印象中一位特别的女生,她叫小怡。这孩子很喜欢舞蹈,经常跟着电视自己练习基本功。但由于在我到来之前,学校并没有专业的老师,加上离县城的路程较远,父母又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她父母得知我是舞蹈专业的老师,就希望我能利用课外时间多多指导,让她能学一些专业性强的动作技巧与完整的舞蹈排练。刚好我正在进行舞蹈社团的组织,于是带她全程参与了社团大大小小的活动,她积极参与,所有活动都尽力做到最好。每天晚上,她的父母都会发她的练习视频与我进行沟通,我也利用晚自习课后时间或者空余时间对她进行点拨和指导,365天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基本功有了长足进步,十分扎实,舞蹈小组表演得游刃有余。我想她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与能力,缺少的就是一个锻炼的机会。
  我开始留意有关少儿舞蹈的讯息,恰巧看到了上饶市教育局与中华民族文化工作组委会即将进行“梦想中国·全国少年电视精英盛典”江西赛区的选拔,初赛就定在两周后的上饶。我立刻帮她报了名,想为小怡争取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虽然我们在乡村,但是舞蹈是相通的。为了不耽误小怡的文化课,我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加课训练,每天保持一定的新内容教授与复习,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是眼神,我们都练习十遍百遍,但是她没叫苦也没叫累,一遍又一遍地跟着我的节奏,重复地学习,练习……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在《梦想中国·全国少年电视精英盛典》舞蹈初赛比赛里,小怡取得了直接晋级的资格,之后更是在江西总决赛中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当小怡登上舞台领奖的那一刹那,我明白了老师的意义,看着她如鲜花一般盛开在舞台上,更是坚定了我的初心。
  “今年花胜去年红,相信明年花更好。”我爱舞蹈,但更爱我的这群没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我要用我所学专业撑起他们——留守儿童的艺术梦!这条路并不顺坦,但我会坚守初心,怀揣梦想,砥砺前行。因为我相信只要上路,就会有庆典。
其他文献
6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举行毕业典礼。1249名毕业生中有近一半于4年前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模式(“631”模式)入学,即学生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同时,他们也是广东4所中外合作大学第一届“631”毕业生。
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结束了。绿色的三月送走冬日的寒冷满载希望而来。新的学期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着新的梦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  在这个开始的时刻,学校也给学生们准备了些具有仪式感的开学小惊喜。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学校  开学了,湖南常德市特勤中队消防支队组成12个
2001年6月,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课程价值观由片面发展向全人发展的取向转变,课程文化观向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取向转变,课程生态观向回归生活世界的取向转变,课程内容观向多元的选择取向转变,课程实施观由忠实取向向缔造取向的转变,课程政策观由专治向民主管理的取向转变。”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这一改革的实施过程就是新旧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是建构新型教育文化的过程,也意味着中国教
好老师让学生少走弯路  在母亲的指导下,刘雅珺幼时就爱上了朗诵,但这种学习,大多时候是她自己摸索着前进。十一岁时,刘雅珺第一次参加县级小学生朗诵大赛,末了,评委问她:“你是怎么理解朗诵内容中的‘乡愁’呀?”刘雅珺支支吾吾无法回答,这使她意识到:习得不等于掌握,她虽能熟背,却不懂品析。乡村学习资源的匮乏,让年幼的刘雅珺在一次次此后类似的挑战中发生了自我认知的失衡,变得有些羞怯与不自信。  高一,刘雅
在海拔两千多米、信号不好的大凉山美姑县拖木乡地莫教学点上,刘媛用青春见证了村子、学校和学生的巨大变化,她的身份也由最初的支教老师变为特岗教师,直至今日的正式教师。大学时,她曾和同学开玩笑地说:“我要把青春献给大山。”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她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大山里的青春也能有别样的精彩。  梦想成真  一直以来,刘媛都是一个对未来有明确目标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小时候
要说这三年级四班谁最有名呢?当然是秦尔波斯!你一定觉得很特别,以为是来自波斯的小王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外波斯成了我们班的红人。可是对内,波斯却是因为常常被老师逮住而“闻名”。  这一天,我如同往常一般向科代表询问作业情况,当我得知又是波斯没有交作业的时候,我大声地把他叫上来“审问”。此时,秦尔波斯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慢吞吞地走上了讲台,手足无措地站在我面前。我严肃地问道:“家庭作业怎么没交?
教学格言:幸福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最具幸福感的学生,培养最具幸福感的老师;同时打造最具幸福感的课堂,建设最具幸福感的校园。  在重庆市南坪中学校,记者见到了此行的采访对象——范国强校长。这个外表敦厚、气场沉稳的男子看上去格外有活力。而提起校长,老师们无不自豪地给我们介绍:“范校长提倡的‘幸福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潜能无限延伸,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2011年至今,范国强校长始终践行“培养
李正浪: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历任17年班主任、20年备课组长。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盐城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建湖县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现为江苏省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盐城市李仁甫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南京市张一山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建湖县李正浪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  教育的核心是“心灵成长”。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李正浪在语文教育上,有一套独有的见解。他认为,语文教育需要
11月12日,广东省教育厅官网挂出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下稱《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实施办法》,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成立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认定和处置,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学生欺凌综治委应吸纳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之间发生的不涉及违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  学校一般应在学校学生欺凌
前些日子,作为家长代表的我参加了女儿学校举办的家长陪餐活动。14位家长代表参观了学校食堂、贮藏室,全程参观食堂午餐的制作过程,最后陪孩子在学校集体用餐。在参观过程中学校食堂衛生干净整洁,食材分类科学合理,师傅制作过程规范、有序。午餐自然丰盛,有炒菜、包子、饺子、面包、鸡蛋、水果,还有排骨汤。作为家长我对学校这次午餐很满意,但用餐过后自然有了很多联想?为什么学校突然要搞家长陪餐?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