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开学季的仪式感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结束了。绿色的三月送走冬日的寒冷满载希望而来。新的学期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着新的梦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
  在这个开始的时刻,学校也给学生们准备了些具有仪式感的开学小惊喜。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学校
  开学了,湖南常德市特勤中队消防支队组成12个“开学第一课”宣讲小分队,以讲解消防知识,体验消防装备,开展消防演示等形式上好消防安全“第一课”。图为消防员给芷兰学校的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在校园内呈现出学生与消防员互动消防知识的可喜一幕。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开学第一天,荔湾区樂贤坊小学的每位学生都开心领取到了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开学红包,说是红包,但红包内没有现金,是各种福利的小纸条,比如可以免交作业一次等。一名同学获得免做语文作业一次,旁边的同学羡慕不已。
其他文献
“在这个平凡厚实的岗位上,我没有高深莫测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微不足道的行动与细节。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要以耐心陪他们成长,以宽容助他们成长。走了两年路,他们是年轮的刻痕,光阴的见证;两年的时间太短,不够他们养好腿脚,漂洋过海,万里长征。两年的空间太大,模糊了定位,空荡了眼神。拉长,拉近,依然不甚明了,远方,到底在何方。”——杨天雪  带着对英文的热情  从中学开始,杨天雪的英
在才过去不久的两会期间,很多教育问题被提出。在此大背景之下,“三点半”现象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教育部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也就是说,小学生需要在下午三点半左右放学,因此与父母的下班时间产生了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孩子到底该怎么办?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心理学专家各抒己见。  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看待“三点半”现象  三点半放学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给予充足
2017年2月5日~11日,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文学特长生”語文素养提升课程训练营分别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训练营由课堂内外少年大学主办,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数百人参与。在为期近一周的活动中,营员们参观了营地所在的大学校园,并与教授名师面对面,就高校自主招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高考作文备考等主题与专家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零距离接触自招专家  在北
名师名片  陈琳,山西创意语文工作坊主持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6年,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复习班班主任及语文任课教师工作,先后主编出版高中教学用书9本,参编13本,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并被聘任为《学习报》特约编审,“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2017年被杭州敬一书院、西安秦都高才国学研究中心特聘为副教授。  你可以影响改变他的一生  想做一名老师是陈琳从小的愿望。他出生在一个山村,学校很小,只
校园里,绯红的樱花正在尽情地绽放,温润的桃花正在热烈地盛开,娇羞的蒲公英像星星般点缀在如茵的草地上,池塘边柳浪起伏,群鸟正在婉转啼鸣,其中似乎就有斑鸠的“勃咕咕”声。一段生命成长的故事就此转场。但故事还在延续,还在发展。可以想见,后面的故事,背景一定更加广阔,情节一定更加精彩。毕竟,春天已经到了。  2017年3月4日,我发现学校社团活动专用教室的窗台上,有两只斑鸠正在搭窝。于是告诉了“文学社”的
我对书法的喜爱要得益于家庭的熏陶。  在我家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大书柜,里面摆放着的书中有很大部分是各种字体的字帖、书法字典及名家名作,那时的我虽然不太懂得欣赏,但书法那飘逸灵动的形象已在我幼小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五岁时,父母便把我送到北京市少年宫学习书法,从那时起,我便推开了书法艺术这道神奇的大门,走进了这座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艺术殿堂。  初学书法是枯燥的,而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在枯燥乏味的路
名师名片  魏香三,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现为蒙城八中副校长、高中化学教师、县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亳州市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得安徽省“模范教师”、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首届中国“好老师”、安徽省“江淮好教师”、 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亳州市“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他所主持的化学名师工作室团队连续三年被蒙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怎么变?我用6个W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个W是Where(哪里)。在哪里变,或者说未来在哪里接受教育。未来学习的地方很多,处处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教育,学校不再是唯一。现在很多人已经通过网络、拜师、研学旅行等进行学习,学习形式已经多元化了。未来,学校不能再垄断所有的教育资源。  第二个W是When(何时)。未来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不间断的学习,学习与工作、工作与学习之间没有天然
如今回想起来,不管面对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90后、80后还是70后,老师若能以心相待,学生也会以诚相对。凡事有了一个用心的过程,自然会有一个得心的结果。  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课的第一年,授课对象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我和这些准备在中国上大学的孩子们年龄相差不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既视我为老师,也视我为朋友,这样的师生关系让我觉得很舒服。  有了一年教留学生的经历之后,领导
6月16日,北京師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举行毕业典礼。1249名毕业生中有近一半于4年前通过综合评价录取模式(“631”模式)入学,即学生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同时,他们也是广东4所中外合作大学第一届“631”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