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期待”之花悄然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p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在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等方面做到常变常新,就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地引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走进文本,品读感悟,使他们真正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共振、情感共鸣。
  关键词:阅读期待 阅读质量 语文教学
  
  “人生因为期待而充满希望,人生因为期待而充满美好!”当阅读与期待相遇,我们收获的同样会是希望与美好。把握好阅读期待,运用好阅读期待,实践好阅读期待,将给阅读教学带来希望的一抹绿色。
  
  一、巧妙揭题,诱发“期待心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就要善于使用生动幽默、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巧妙引导,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老师的指点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好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我在教学《惊弓之鸟》时,设计了这样一则导语:“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用箭射,有的说用枪打……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随即话锋一转:“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射箭能手,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正是这一席开场白,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是啊,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带着一个急欲解开的疑团,带着一份好奇的心情,带着一种探究的欲望,自然而又急切地阅读起了课文。
  还有一位老师更绝,教学《花瓣飘香》时,她带上一束月季、让学生尽情观赏后,猜一猜这与今天的语文课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束鲜花,学生充满好奇,教室芳香四溢,学生充满“阅读期待”。后来大家明白:“这小小花瓣为我们寄托了一份感情,实现了一个愿望。”整堂课因别具一格的揭题,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的巧引妙导让学生产生了神奇的“阅读期待”效应。揭题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尽快地引入課文情境,让他们产生一读为快的急切心情,读起来就分外投入,表现欲望也明显增强。
  
  二、巧设疑问,唤醒“细节期待”
  
  “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期待心态,巧设疑问情境,学生就会有释疑的心理倾向,就会与文本发生碰撞。从而实现生活经验与课文意义的融合。
  一位老师教学《小珊迪》一课,他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选被马车轧断了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如此凄惨地死去,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学生默读思考,细细体味后踊跃交流: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他非常需要钱;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他非常需要钱;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小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他非常需要钱。
  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倾听与感受的交融中被有效地激发了。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文本,让他们在阅读中沿着各自的思路与文本进行对话,既充分展示了思维个性,又达到了“人文融合”的境界。
  
  三、给足时间,升华“期待体验”
  
  周玉任教授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的《穷人》是一篇经典性的小小说。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我这样设计:这段话主要写了渔夫家境贫困。可文中却用了“温暖而舒适”,是作者不小心用错了,还是另有其意?请大家仔细琢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犹如登楼,拾级而上:(1)“温暖而舒适”用得不准确。(2)“温暖而舒适”是相对而言的。(3)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映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突出了作者对“穷人”精神品质的赞美。
  一开始,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积累的经验,不仅断言“温暖而舒适”用得不准确,而且讲出了理由。但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马上促进了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研读课文,他们很快发现“温暖而舒适”用得很准确,因为“跟寒风呼啸的外面比,小屋里相对是温暖的”,“与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的渔夫比,坐在干干净净的小屋里相对是舒适的”。这是他们联系上下文思考后得出的新结论。此时,与“温暖而舒适”相联系的,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这种新感知已经延伸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了。学生从“温暖而舒适”体会到了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体会到了作者对“穷人”精神品质的赞美。在学生以往的经验中,“温暖而舒适”是和幸福生活紧密相连的,而在这里却和艰难贫穷的生活相连。这是学生经过揣摩、想象、体验才获得的。
  都说陈年的老酒越久越香醇,为什么?“时间!”有了足够长的时间酝酿。酒的品质才能达到“醇”境。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
  
  四、拓展延伸,扩大“期待视野”
  
  阅读期待绝不局限于课堂所呈现的文本,它还延伸到课外学习及生活领域。教师可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学生将从中受益匪浅。
  《月光启蒙》教学即将结束,这位老师播放二胡曲——《病中吟》,并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说:“此时的作者,面对自己的母亲。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大家在课后可以读一读孙友田先生写的另一篇文章《母爱似水》。”
  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环节,诱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孙友田和母亲之间还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可以想象。下课一定是学生去寻找相关读物进行新一轮阅读的开始。
  每一部好的作品,都能够让读者时时产生阅读期待,从而爱不释手。每一堂好的课,也应该时时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享受到课堂之美。让“期待”之花悄然绽放吧。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
基于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首先分析出通过建设师资队伍,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组织实践活动,加强能力训练三种策略,来遵从素质教育的宗旨,
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法宝,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以及解答时能够更清晰地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下阅读批判教学的前提做了论述,旨在澄清一些阅读误解。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是建立在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学习创新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正确理解阅读教学批判的前提,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批判 误解 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批判”的提出为落实个性化阅读,实现创造性阅读提供了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阅读批判的前提有
摘要: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教学,事实上,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因此,本文提倡语文个性化阅读。让语文阅读充满个性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语文教师应积极施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阅读个性化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话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重视课前预习工作,抓好预习习题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加强课后习题训练,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设计 课前预习 课堂提问 课后习题训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学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
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让国人记忆犹新,国务院当时对该事件的定性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更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和危机。”  事件发生后,国内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乳制品消费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生产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紧张,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奶牛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个别地区出现宰杀奶牛现象,广大奶农生产积极性受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直接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上的学习成效,可以唤醒学生对日语科目的兴趣,教师理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
核心素养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渗透.老师结合课堂授课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有效培养,激发
随着人们体育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借助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