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的生命力不是单纯“复制”而是积极“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与时俱进,拋弃陈旧的、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僵化模式,而努力探索和创造一种新的教学互动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让学生倾情投入,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机、活力;培养出来的才是新世纪的“宠儿”,语文素质教育才不是“空谈”。笔者认为要实施中职语文新课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美的意境。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地位,如无兴趣,一切将变得黯然乏味。“学生的在大脑不是单一存储的容器,而是燃烧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蜡烛。”而点燃烛光的金钥匙就是浓的兴趣,美的氛围。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氛围中才能进发激情,产生积极的意愿。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营造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心灵之火,挖掘潜在的智慧,从而释放情感能源。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1 语言羌。
  传情语——韵律。鲁迅说:“创作须情感,至少得发热。”文学作品含情,教者传情,学者感情,“情”与“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传情者”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情有时并非只靠“意会”,尚须“言传。”语言风格应多样化:语势雄健,富有激情;语言清新、质朴;语言幽默,情趣盎然等,才能达到对学生“染情”的作用。如(周总理,你在哪里》需要感情沉郁,情辞意浓,造成感情上的低婉回环,萦耳不绝之声势;陈毅的,《梅岭三章)则须感情慷慨激昂,一种舍生取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了然于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则须语言清新、明丽、江山如画,从而使人产生豪迈之情,声调抑扬顿挫,节奏回环往复,势必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读文中之人,事,感文中之情。”
  传神语——表情。“言为心声,面为心意”,人有七情六欲,而喜怒哀乐最直白的流露就是面部表情;否则就不会留下“两情相悦”“一见钟情”的千古佳谈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千古佳句了。古之医者尚知“望面以知病”;相者知:“观色以知命运”;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察言观色,”洞悉学生心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眼神,可让学生精力集中;一个扬眉,可让学生精神振奋;一个微笑,可让学生自信心增强。一顰一笑,是师生思想的共鸣,心灵的交融,
  传形语一肢体。古人云“语言的直观展示,莫过于人的一举一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使教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小思的散文(中国的牛)中“一步一步拖出”和“一步一步拉出”中“拖”与“拉”的区别:弓身前倾谓之拖,直身后仰谓之拉,形体的变化,力量的对比,显而易见。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攥…‘舒”“缩”等一系列直观动作的展示,形象刻画出其言不由衷的虚伪嘴脸。
  
  2 图画美,音乐是。
  大自然是一幅美丽清新的画,是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教师应让学生具有一双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训练学生对文字所展示的色彩、音韵的感知力,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感受春的奔放,夏的炽热,秋的萧瑟,冬的肃杀。
  “曲状元”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对秋景的描绘,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对塞外风光的细致勾勒,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是北国壮丽雪景的入事抒写,无不令人拍手称绝、叹为观止,如果让学生将诗、词、曲中的美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拓展思维空间,去神游“草长莺飞、虎啸猿啼、长河落日”等壮丽景观,将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那将是何等的惬意。让学生与作者共鸣,领悟它的色彩美、音乐美、意象美,从而娱情于诗情画意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二、构建互动式的结构。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是为了不教”,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就越少,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低。应该彻底打破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师生互动创造积极的环境。
  1 尊重学生,精心塑造。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学生是一颗树苗,需要教师去精心的呵护、浇灌,而不是摧残。有的教师的权威是靠武力建立的,那么课堂随之变成监狱式的,还怎么谈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校应是家庭的延伸,充满亲情;爱是一种信任,一种鞭策,一种淤隋。“世界上距离最远的是心,而距离最近的也是心。”只要教师抛掉“权威感”真心付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位教师都应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教和学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2 评价学生,客观公正。
  孔子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的大成小的小成,无弃人也。”学生在学习中,能受到教师的欣赏,将会成为前进的动力,一次表扬胜过千次批评。很多教师都以分数取人甚至将某些学生“一棍子打死。”成绩主要是说明学生起点的新情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弄清每个学生的最大能动量,量体裁衣,“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能自发、主动地跳起来摘果实,体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新的奋斗目标。
  3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一点创新思维和独创性,不盲从;多质疑、问难,打破条款,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虽然承担着传道、解惑的重任,但不能仅充当工具的作用。教师可巧妙设问,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已见,培养求异思维:有时也不妨让学生“反弹琵琶”培养逆向思维,在此过教研一一龚,山c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鉴赏的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生活化和实用性。
  
  职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一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劳动者,他们所学的知识首先是要实用,要为技能服务。语文知识尤其如此。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总而言之,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师道尊严的误区。民主是搭在师生间的一座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开阔。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大胆质疑,抒心中之所见,积极开拓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13-01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教育指导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摘要] 现在的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前提下的教育。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课程设置到教育形式、教学手段,素质教育都发挥了其影响力。而我认为素质教育也应更好地运用到德育工作中。那么,如何在德育工作中贯彻素质教育呢?教育以人为本,所以我觉得情感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学生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不同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去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学校办学思想与制度建设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先进的办学思想会对学校制度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促进和优化辐射作用,学校制度建设为办学思想的有效、高效践行彰显其服务保障功能。如何将办学思想落实到位,使之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支撑,并最终外化为价值观指导下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如何在办学思想引领下进行制度制定和创新,以制度塑造校园文化和培育师生健全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校园文化深刻影响教
摘要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也意识到了必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实验中学英语组通过几年的实验,推出了课前三分钟英语报告活动。三分钟英语报告收到了显著成效,坚持三分钟英语报告的班级,期中、期末考试均全列级部前茅。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
[摘 要]培养职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是现代教育赋予职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由于学科和职业学校特点,数学课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只有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素质    素质,就其本身而言,它是指人的综合品质;而素质教育则必需是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充分而和谐的发展。  
[摘 要]初高中衔接,是高一化学教学中师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省从2006年高一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笔者所在地使用苏教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感觉有必要重新审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这一课题。  [关键词]教育;高中教师;问题;学生;化学方程式    依惯例,开学后对高一新生进行化学摸底测验,发现学生主要存在3个方面问题。第一,化学用语不规范,离子符号中离子带的正、负电荷数标得很随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l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尤其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之下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课堂互动和质疑,对于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要进行有价值的指导,这中间自然离不开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因此对话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中就成为了一道不客忽视的风景。但是在互动质疑之中,如何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行为,这则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互动质疑 对话 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怎么办?根据我在农村小学多年的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