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蚂拐舞本体特征初探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以模仿蚂拐的动作为其主要元素特征,舞蹈动律有膝部的跳跃、左右顿脚、弹腿、屈肘张掌。其舞姿优美、节奏明快爽朗、动作粗旷、刚劲有力。蕴藏着原始古朴、硬朗稳沉、简拙逗趣的特点,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非常强烈的动律感。本文以壮族蚂拐舞蹈作品《山娃仔》为例,从中提炼出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的动作特征并对其动律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壮族 蚂拐舞 性格特征 舞蹈动律
  壮族民间舞蹈是来源于壮族的祖先们长期以来勤劳以及智慧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文化等特色。这一点从花山崖壁画上就可以清晰的得到一个很好的见证,花山崖壁画上的动作正是我们文中所说的蛙形舞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原始壮族民间舞蹈的蛙形舞姿并没有消失不见,从现当代众多的壮族舞蹈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从中找到原始壮族民间舞蹈的遗存。
  壮族民间舞蹈作品《山娃仔》是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的典型舞蹈之一,编导根据蚂拐舞蹈的艺术形态特点和壮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及其宗教信仰创作出这个优秀的作品。作品《山娃仔》中的舞蹈体态形样式各异,在传承下来具有独特特点的蛙形舞姿的基础上,还根据现代生活文化的进步对舞蹈的蛙形舞姿上进行了一些加工。这足以看出壮族民间舞蹈原始的动作元素被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进一步赋予了其更加丰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体态特征分析
  体态,是所有舞蹈基本形态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民俗不同,因而他们的民间舞蹈都各有其特点,并始终相融贯通到整个舞蹈的过程中。其独特的体态造型和风格特征,是其他民族舞蹈所不能模仿和替代的。蚂拐舞的基本体态是“蛙式”:双腿向两旁分开,大腿与小腿垂直,双手打开弯肘向上或者一手叉腰、一手屈肘向下,型态好似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而又雄壮神秘的意蕴。这些体态的形成与壮族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他们崇尚青蛙、模仿青蛙的不同形态,与“花山崖画”上的“蛙式”图像极其相似。
  舞蹈作品《山娃仔》是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在现代艺术作品的运用之典型舞蹈之一,其编导依据蚂拐舞蹈的艺术形态特点和壮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及其宗教信仰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山娃仔》中的舞蹈体态形样式各异,在传承下来具有独特特点的蛙形舞姿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生活文化的进步对舞蹈的蛙形舞姿上进行了一些加工和创造。在作品《山娃仔》中,它的基本体态是保持蛙形舞姿,下半身半蹲状,大腿与小腿垂直成90度;上半生立直,双手保持屈肘向上。上半身直立,双手屈肘斜前打开,左腿屈膝,右腿伸直于右旁。舞姿优美、节奏明快爽朗,男生的演绎也显得动作粗犷、刚劲有力。其体态与壮族民族文化和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反映出该民族勤劳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原始古朴的宗教信仰。
  二、动律特征分析
  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它必须深入到民族生活的各个细节,热爱民族生活,挖掘、研究继承与弘扬民族舞蹈文化的优秀传统,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去挖掘更加深层的内涵,呈现更为多彩的外观,强调大胆的创新,以研究性、开放性、前瞻性的意识以及融合现代的审美理念,兼顾处理好每个作品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这是当代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蚂拐舞它是流传于红水河中游两岸的天峨、南丹、东兰县的壮族民间舞蹈。蚂拐舞现有的相关内容遗存及舞蹈片段的表演都是较为简单的,其舞蹈动作也仅只是对人民生活和劳动的简单模仿和再现,从舞蹈肢体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几乎难以构成动律特点。但是,正如日本著名舞蹈家石井漠所说:“舞蹈也与其他艺术一样,决定其本质的是动律。”没有动律的舞蹈是不能存在的。假设我们从蚂拐舞舞蹈中的基本形态、动作特征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不难发现,蚂拐舞的表达中蕴藏着原始古朴、硬朗稳沉、简拙逗趣的动律要素及特点,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非常强烈的动律感。我们来看看壮族蚂拐舞的“蹲裆跳踏步”。壮族蚂拐舞的表演场地主要是在人们日常劳作的田间、地头,由于其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愉悦别人,而是在进行一种具有娱神功能的神秘而又庄严的祭祀活动。在蚂拐舞“跳踏步”中的踏又或是为了反映人们在劳动中用脚用力踏平土地的动作,因此壮族蚂拐舞的“蹲档跳踏步”并不像其他民族的舞蹈那样或是发出悦耳的声响,或是表达出轻快欢乐的情绪。而始终保持着其古朴、沉稳、简拙的特征。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同样都是以“踏”为主要表现形式却从风格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韵味。
  三、蕴含的民族文化
  (一)崇拜意识
  蚂拐舞蹈对动物崇拜意识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壮族先民们把蚂拐与雨水和丰收密切相联系起来,将蚂拐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和舞蹈,通过祭祀和愉悦蚂拐神来驱灾逐疫,祈求风调雨顺,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壮族先民们崇拜青蛙不仅是为了求雨丰收,也与壮族先民氏族的形成发展、繁衍生息有着密切联系。壮族古代到现代都以崇拜青蛙的祭祀舞蹈,是因为壮族人民觉得青蛙的鸣叫和雨水,丰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先民们认为蛙鸣天才下雨。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农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按着远古人们万物有灵的观念思维方式,青蛙和天上的雷王一定有一种很神秘的血缘关系的。认为青蛙是雷王之子,雷婆之子的许多传说便应运而生了。青蛙崇拜也就随之产生了。前人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所谓的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于是就产生了动物崇拜。当壮族先民进入农耕社会后,发现了青蛙与农业的丰收有着如此重要的关系。
  (二)民族精神
  舞蹈《山娃仔》以壮族蚂拐舞为创作基础。蚂拐舞是以青蛙式的方形结构形象为其舞蹈的造型基础,以模仿蚂拐的动作作为其主要元素特征,通过各种蛙形的舞姿变化充分地表现壮族人民质朴、勤劳、沉稳、粗犷的民族性格。蚂拐舞不仅带有原始舞蹈的特征,而且反应了农耕社会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政治面貌。既包含民族舞蹈与祭祀的成分,又包含民族文化的因素。它不仅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还体现出了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寄托了整个民族美好的愿望与理想,渗透着整个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彰显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生活信念,才能促使壮族人民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境,才能使壮族人民保持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不断地开拓美好的新生活。壮族蚂拐舞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迷人的动作体态讲述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并且逐步的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具有延续性、传播性、技艺性、文化性、民族性。它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对振兴壮民族精神,塑造广西特有的形象,弘扬着广西民族文化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作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舞蹈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且作为科研项目《壮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结题论文。批准号:桂教科研,【2011】22号。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张种丽.民间舞动律初探[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0,(01).
  [2]吴冠铭.壮族民间舞蹈动律特征初探[J].民族艺术,1989,(01).
  [3]覃彩銮.壮族舞蹈文化研究[J].民族艺术,1997,(03).
  [4]张小梅.壮族民间舞的保护与传承——以广西艺术学院壮族民间舞传承的探索为案例研究[J].中国音乐,2010,(03).
其他文献
5月份北京个唱情动全京城、9月底巴黎時装周潮爆秀场,2013年无疑是许茹芸的“鸿运年”,而她这一“鸿运”,在今年底又将再续一笔。据悉,许茹芸将于12月30日在深圳首开个唱,届时,被称为“亚洲最美声音”的“芸式唱腔”将在跨年之夜全情为鹏城绽放。  以一曲《泪海》成名的许茹芸近年来不断制造经典“芸式情歌”,《独角戏》、《日光机场》、《好听》、《如果云知道》、《我有一帘幽梦》,她首唱的经典歌曲无数。出道
期刊
王栎鑫,携2013年个人第三张全新唱片《降落伞》强势回归,当主打歌MV30秒预告片曝光后,迅速引起热烈反响,当即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唱片同名主打歌《降落伞》试听音源曝光,王栎鑫极具爆发力的唱功再次震撼我们的耳膜。  曝光的《降落伞》试听音源中截取了歌曲的副歌片段,动听的旋律充满记忆点,尤其是王栎鑫在副歌结尾部分展现的高音,更是让人惊喜,高亢明亮的嗓音和十足的爆发力,让人为之一振。虽然曝光的只是40
期刊
普莉西雅最新MV《从一片落叶开始》由普莉西雅与苏打绿乐团近日在台北一同拍摄完成。这首MV将于下周进行首播。  MV拍摄片场,身着一袭白色雪纺洋装的普莉西雅置身于为她搭建的森林系场景中,彷如森林里清丽空灵的仙女。普莉西雅与青峰有了先前在录音室及演唱会中的几次会面交流,二人如同老朋友见面般有说有笑,十分温馨。MV拍摄进行时,青峰红发造型看来颇有“精灵”感,似偶然闯入森林中活泼调皮的精灵,却不期然的邂逅
期刊
从陌生到熟悉、从狂热到默默相守,时间的磨砺下,证明着他的实力,也在表明着喜爱他的粉丝们的决心。一场争议之后,他在韩国的银幕前被迫处于消失的状态,挣扎过、痛苦过,然后也开始慢慢变得学会去接受,接受一些人、一些事的到来,也接受他们的消失或离开。出道十年,用一张极具深意的专辑向世人宣告他的存在,也再一次温暖了粉丝们的心。看到现在的他,涌上心头的大概就是那句:金在中,好久不见。  2003年作为东方神起成
期刊
摘要:演员与形象,二者的融合是微妙的。你弄不清楚一个在哪里结束,另一个又在哪里开始。也弄不清楚感情表达方式何者是演员的,何者是角色的。就这一点来看,斯琴高娃是一个纯粹的演员。她的每一次创作,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惊喜,除了必要的表演技巧的探索和积累,她的创作的成功得益于她的“视戏如命”和良好的演员观念。  关键词:斯琴高娃 角色塑造 视戏如命 观念  美国的玛丽·奥勃莱恩在关于演员与形象的关系的论述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了东京事变乐队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发表的两张专辑《教育》和《大人》的乐谱为研究对象,对椎名林檎乐队时期的音乐历程作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旋律创作 钢琴编配  东京事变是以主唱椎名林檎为首的日本知名乐队。乐队成立于2003年,当时是在椎名林檎的全国巡演《双六高潮》上,与贝斯手龟田诚治、吉他手昼海干音、键盘手H是都M、鼓手刃田缀色组成第一期的东京事变乐队。2004年7月,昼海干
期刊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约83首艺术歌曲,都是在1890—1916年完成的,这些作品深深扎根于俄罗斯肥沃的音乐土壤,突出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充满着深情与诗意,饱含着俄罗斯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作曲家本人对这片土地的炽热情感。本文选取了作曲家1916年创作的六首艺术歌曲(作品编号Op.38)中的前三首,重点分析了这三首艺术歌曲的和声技法,从这一
期刊
摘要:克莱夫·贝尔所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在音乐中有其相合与共同的地方,本文笔者试图在民族音乐中来寻找这种共同的体现。  关键词:克莱夫·贝尔 民族音乐 有意味的形式 共通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英国著名美学家,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的先驱,是西方最具影响的美学家之一。曾经在剑桥大学读历史学的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一度在美学界发表了一系列形式主义理论思
期刊
《一公分的海》是微电影《缘来是爱》的主题曲,这部由台湾金牌偶像剧导演陈希圣指导,人气偶像郭品超和台湾名模柯佳青领衔主演的爱情暖人微电影。柯佳青身兼名模、主持、演員等等数职,现为微电影《缘来是爱》首次发声,挑战乐坛。  《缘来是爱》的原声带一共收录了三版完全不同风格的《一公分的海》。其中包括阿里郎亲自操刀制作的韩文版和女一号柯佳青填词并倾情献唱的中文版,以及纯音乐的钢琴版。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拥有自
期刊
摘要:现代筝乐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多元化时代,传统的古民乐常借鉴西洋乐所形成的演奏技法以及吸取西方音乐作品结构形式和演奏形式之精华而创作。重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借鉴西方现代的音乐技术与形式,让中西方音乐完美融合,既可以丰富筝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拓宽了我国筝乐发展的新思路,赋于筝乐新的生命力,体现中西结合的音乐形式的新时期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协奏曲《临安遗恨》 中西结合艺术价值  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