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实施,外语专业的人才激增,外语专业学生顺利并高质量就业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需要大量高质量翻译人才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是提高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翻译人才;创新;就业能力;提高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四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就业理想追求和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是否有确定的职业目标、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岗位匹配适应度。当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发展快速,校内所学知识薄弱;高校方面理论学习教育偏多,实践能力有所忽视;自身的就业观念及企业要求逐步递高。
  二、当前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近几年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还是非常广的,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外事外贸部门从事翻译工作,也有在外企、专业翻译机构等任职。更是有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学校从事教师行业。总结来说,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设计到商务、旅游、教育、行政等等多种行业。不仅在国内就业广泛,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或就业。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与世界接轨的密切带来的是翻译专业人才的大量紧缺,同时对当前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言语表达、翻译能力的运用尤为看中。因此,提高毕业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对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高等学校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专业在高校中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但也是处于起步、慢慢发展的。传统的外语专业,一般只在高年级时开设翻译课程,受学习时间等因素影响,翻译能力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指导思想、学习模式及目标上尚未足够成熟。而且,学生翻译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仅有短短两个月的集中实习,显然无法培养学生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无法从实践中锻炼翻译技巧。课堂教学存在灌输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教育教学的只要方式,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明显提升。正如有專家学者为此指出:“如此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需要切实提高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决绝翻译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
  四、结合就业核心竞争力浅析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提高学生内涵素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促使毕业生高质量高水平就业是培养的最终目的。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活动这一主渠道,充分发挥现有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精彩教学;另一方面,着眼学生发展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促进顺利就业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高校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新的培养要求及创新翻译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合理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一)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英汉转化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旅游、外事、商务、教育等行业从事翻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更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我国与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除此之外,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要紧跟时代变化,面对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及知识的交叠更新,翻译专业的培养要力求保持同本学科的最新科学发展。在传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应注重传播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前沿发展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学习多研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丰富自身专业说。
  (二)明确人才培养要求
  全球化的趋势及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翻译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言技能和翻译实务,具备口译与笔译的翻译技巧,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其次,翻译专业人才需具备宽口径的知识储备,除了翻译专业学科外还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最后,在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中,毕业时所掌握的知识未必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能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成为翻译高级专门人才。
  在增强专业能力的同时,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包括交流表达、网络、计算机等必备技能。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要求下,迫切地要求创新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翻译思维的培养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完善专业知识,在丰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身就业价值。
  翻译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就业关键在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于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最新科学研究动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晓梅.人才应用能力主导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2]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01).
  作者简介
  唐剑(1992—),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会议
摘 要: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听读环境和丰富的会话语境支持,推动着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优化了英语课堂结构,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情境性、交互性,可让学生的思维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配合下进行大容量的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整合是对教
海原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和教育等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主要依赖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师对于学习任务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能力的增强。因此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在我校英语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我校部分学生的英语作业抽样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做一简单阐述。  一、作业设计的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惰性,设
期刊
小麦产量潜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表现,高产性状不仅直接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上,还与其他许多形态、生理性状、抗病性等密切相关,同时还受温、光等生态条件、栽培措施的制约。改
【摘要】高职阶段的教育,是许多学生的人生中最后一个校园教育阶段,在经历过这个阶段后,学生们将奔赴工作岗位,正式成为社会的生产者。因此,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有所不同,应当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以英语语言为桥梁,拓展视野,形成更加全面的世界观,这既是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当下社会对于劳动者的要求。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未特别注重高职英语的特殊性,仍然沿用中学英语
摘 要: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的核心内容,在线性方程组的解、矩阵的特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列式的计算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利用行列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一道文字行列式出发,通过行列式中元素的不同变化观察它们之间的特点,针对不同特点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凸显了行列式计算中一题多解的特性,同时也培养了从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知识建构能力。这些探讨为今后指导教学和利用行列式解决问题奠定了一定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学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智力、情感发展的主要阵地。高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