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角下环境类专业学位课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新型教育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步入课堂,正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崭新的阶段。针对环境类专业学位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群建设,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智慧课堂,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新工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工程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本科重点建设课程立项资助项目(KC2018BS003)
  [作者简介] 梁文俊(1978—),男,山西太原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研究;刘 佳(1979—),女,江蘇泰兴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研究;李 坚(1965—),男,北京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入了蒲松龄的《促织》,其中“一鸡瞥来,径進以啄”的“瞥”字,有教师通过归纳推理出“瞥”应译为“突然,倏然”,但其归纳方法存在着逻辑不严密之嫌。细读《聊斋志异》中涉及“瞥”字的语段,结合《说文解字》的释义,对《促织》篇中的“瞥”字进行多元思考和逻辑分析,在具体文本中运用语用疏义的方法解释“瞥”字,达到对文本的细读和解释。  关键词:《促织》;瞥;归纳;语境;语用疏义 
[摘 要] “轨道工程理论与技术”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生主干课程,通过多年实践,其课程讲述内容、授课方法等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轨道交通及铁路现状不相适应,也不符合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改革理念。详细探讨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应重点建设的内容,分析了应采用的授课方式,并从铁路行业要求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点出发,针对该课程提出了增加实践性教学
[摘 要] 在教育部提出大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背景下,使用调研数据分析了对本课程是否感兴趣、课程论文能否起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用、分组做一项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能否起到模拟感受技术项目的作用、教师是否应该加强课程互动、是否因为技术而造成记忆困难等因素,对大学生希望提升平时分占课程总分比重意愿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师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采用“出门便条”等方式,实施教学改革的有益做法与启示。 
摘要:好的讨论话题要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彰显凝聚力。好的讨论话题不是“一问一答”式的,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应付的,而是涵盖全文信息,或者指向多个层面的课文理解,体现支撑力。好的讨论话题,还要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能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更多的新东西,激发生长力。  关键词:讨论话题;凝聚力;支撑力;生长力  一直困惑于自己低效的课堂:学生整体活跃度低,很多甚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的案例和成果,但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开展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研究是保障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归纳总结出基于体用融合的共生式、基于课岗对接的匹配式、基于课证融通的协同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嵌入式等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关键点。同时,为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能更好地推广并落地实施提出除了政府、学校层面在政策、资金、平台
[摘 要] 基于河海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平台基础课程“海洋数值模型”的教学实践,从聚焦时代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强化使命担当,理论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明确了“定位人才培养新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相结合。通过比较发现,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并融入课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