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中史地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新领域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开展的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现实的问题是,历史、地理学科经常出现同学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涉及地理知识时,历史教师显得不够专业,地理教师对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又显得不够明确,导致教师的指导不利。类似“越界”的研究课题很有价值,却被“撂荒了”,成了弃田,实在可惜!故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性学习中,史地结合的可行性,实施范例中得出的指导原则,有效的指导措施、教师的业务提升等,做些探讨研究,以图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领域。
  【关键词】历史地理 研究性学习 新领域
  一、强化基础性研究,顺应史地融合的大趋势
  (一)高端学科的低端起步
  学科综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走势,是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学科,是重点大学新兴学科。该科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之间交融搭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场所演变的过程和基本规律。社会文化地理学是大学地理系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探讨人地关系的又一新兴学科,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笔者的感触是,高中史地开展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时常会涉及几门学科,特别是嫡亲的史地学科!而且,这种融合性的研究,也是学生对社会课的延续:“明白当今社会生活中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初步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中所采取的有效政策及重要性等”。所以,师生对史地交融类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实战演习的广阔领域
  按传统的说法,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等,高中阶段,应用最多的是历史人文地理,包括:民族、古都、农业、人口等,也涉及到战场、关隘、长城等军事设施。学生对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勘察等,进行相关研究,利用如文献逻辑推证法、实地考察法等,了解人与地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人类的活动,有受制于地理的方面,也有影响地理的一面,“人”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影响“地”,而且这种作用愈来愈强烈。
  二、强化教师的综合意识,提升指导水平
  (一)跨科进修,开阔视野
  针对基础教育学科呈现交叉的趋势,复旦大学附中校长郑胤飞等专家提出“通识教育”,提倡不同学科老师“适度客串”,使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能互相融合,从而给学生以更多启发和指导。故此,要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我们教者就必须把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改变“单打一”的局面。要提升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就必须跨学科进修,成为复合型教师。史地学科一起备课,互通有无,共同探讨,结成了“亲戚”关系。
  (二)用好媒介,搭起桥梁
  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也。两个学科的结合点,常见的就是地图,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地图,如,政治上有疆域图,军事上有战争形势图等。再比如,历史中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平时的教学中,教者留意两个学科的结缔点,就会有备而战。所言的结缔点,大的方面,可以是史地的渊源,小的方面,也可以是微小的一个字,例如“豫”。考证文字历史得知,“豫”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考证地理得知,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
  (三)努力引导,鼓励为主
  学生把历史知识运用到地理研究中,说明综合能力提高了。但是,引用布洛赫的《为历史学辩护》中的一句话:“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指的是在一定时空中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具有其真实性。所以,两个学科的交融,一要适量使用,二要分清主次。绝不能无节制地大量引进史料,扭曲地理的研究主线。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的“天时、地利”就属地理因素,“人和”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当然,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同学的研究过程即可,不要过分强调专业性,对偏激的观点,可以保留意见。如,对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有学生归结于1813年3月初,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遭遇的一场暴雨:暴雨一下,一切火器都无法进行射击,拿破仑军队无敌大炮无法在泥泞的泥地上前进,使得拿破仑击溃联军的计划泡汤。据此,学生得出结论:没有这场雨,欧洲历史可能会改写!
  三、史地相融性研究遵循的若干原则
  (一)人地时相结合原则
  指导同学研究相关的课题,涉及到人与地时的关系,应以人为主体去研究,离开主体的人去研究,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一定要坚持研究特定时间内的,特有空间下的,一定团体的人的活动。
  (二)秉承生态教育原则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人类欣赏自身智慧美的同时,也让人类看到了自身活动的瑕疵:酸雨、沙尘暴、物种灭绝等,恰如一位呼吁环保的人士所指出的“人类不可一世的中心地位正在它越来越孤独的生存环境中悄悄的转移”。通过学生的研究,反思历史,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得发展,才是我们人类文明的走向。
  (三)适度性应用原则
  毕竟是基础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史地研究性学习,应立足本学科,防止喧宾夺主,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的民族,对这种论调要批判。其次,客观地看待史地关系,不要人为地臆想固化。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评价目前学科教学各自为战的现状时,形象地称之为“做加法”而不是“做乘法”。我们的原则是该加就加,改乘就乘。语文、政治、物理等学科,凡是涉及到的,就要应用起来,拓宽学生的研究领域,为国家培养全才型人才。
  作者简介:罗天荣,男,布依族,大学本科,贵州省紫云县人1966年10月8曰出生,贵州省紫云县民族高级中学历史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少数民族学生上汉语学校的比例逐年增高,我们发现用汉语授课的小学,教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滑坡,一线教师也深感教学中困难重重……其实真正的“困难群体”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学习困难 原因与策略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近年来,许多少数民族家长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上汉校(用汉语授课
【摘 要】历史课本身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初学历史的学生都会感觉历史这门课程很难学,这让教师们也很为难,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问题亟需解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们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再现与还原了历史情境,使历史课本中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与直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而且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 历史情境  前言  近几年来多媒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人格。所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自由”。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结合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