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哲学之“忘”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提出的“坐忘”之说是一种虚静超越的心理状态,侧重于“离形”并以体道为最高目的,而体道的过程与追求审美、自由的过程是一致的。本文通过对庄子哲学中“坐忘”之分析,试图探寻其中包含的审美意味。
  【关键词】坐忘;道;审美
  一、自由之“忘”
  “忘”字在《庄子》全书共出现了86次,庄子将其遗忘事物的本义引申到针对精神现象而言的境界义。遗忘的现象人人都有体验,自古人们就以不记事或遗忘来解释忘。如《说文解字》载:“忘,不识也。”《庄子》中也有这一原始义,《天下》曰:“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徐无鬼》中管仲评说鲍叔牙“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亦然。“忘”也可以指一种沉浸其中、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即“忘我”、“忘情”等等。庄子身处人命如草芥的乱世,面对生死之限、命定之限和自我之限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肉体的创伤、苦闷和矛盾的境遇,只能在精神领域寻求解脱之道。《则阳》载:“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圣人不但自己能齐贫富,而且能使他身边的人,甚至王公贵族都忘记贫富之别,以豁达的姿态遨游于精神的自由之境。唯“忘”才能超脱,才能得道,唯“得道”才能实现自由。当然,除了庄子,“忘”的精神状态常常为人们所描绘。《论语·述而》中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不知老之将至”以及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都何尝不是“忘”;苏东坡赤壁泛舟澹然忘归是忘;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发呆说痴之时有所忘,马克思在闹市专心读书也有所忘;还有见利忘义、得意忘形、流连忘返诸如此类等等。人们常把无意为之、不自觉的状态称为“忘”,而首次将“忘”看成是通向自由、获得解脱,实现精神的永恒与逍遥,自庄子始。
  二、超越之“忘”
  庄子所谓“忘”,并非遗忘这一原始义,而是超越,是无所记挂,既忘乎身外之物,亦忘乎己之存在。“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大宗师》)郭象注曰:“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1](p156)此处的“坐忘”是颜回通过执著的学习和修炼,跨越了忘礼乐、忘仁义的层次才实现的境界。“所‘忘’之物为何,决定其精神境界的高低。”[2](p72)相对于“礼乐”的外在约束,内在的道德伦理更高一层次。而老子的“致虚”、“守静”虽也是内在的心灵陶冶,但仍有主观努力的痕迹。真正进入“坐忘”、“虚静”的至境之后,精神活动无需刻意导控,而是返朴归真,静极而动、以静驭动,从而达到与“道”冥合的自由之境。“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大宗师》),物我两忘也就无所谓自我的存在,而与道为一了。于是能“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孔子对颜回的理解作了补充,即齐同万物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不会执着于常理,但听了颜回已能入“坐忘”之境,他自己都感到望尘莫及,甘愿“请从而后也”。
  三、丧己之“忘”
  与“忘”相关的还有“丧”,《齐物论》载“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陈鼓应认为“‘丧我’的‘我’,指偏执的我。‘吾’指真我。”[3](p35)“吾丧我”即吾对于偏执之我的摒弃与消解。林希逸曰:“吾即我也,不曰我丧我而曰‘吾丧我’,言人身中才有一毫私心未化,则吾我之间亦有分别矣。”(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4](p714)“丧我”是建立在“存吾”,即保持“真我”状态基础之上的,故“吾丧我”有摒弃偏执之我之义。丧我之后的吾还可与物玄同,达到“齐物”。要忘记外物,忘记天下,忘掉自己的存在,还要“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但“忘己”也是“坐忘”中最重要的功夫,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存在都可以忘,那就没有任何外物可以侵扰到他了。“忘掉一切,内心便处于虚静的状态,‘唯道集虚’,灵魂便和大道在这虚静之处会合了。而精神与大道合一,则无所往而不逍遥。”[5](p153)如“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应帝王》)自己是“牛”是“马”都搞不清了。再如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齐物论》)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好像已经不是同一个我了,这便进入“忘己”之境了。进入了“坐忘”的状态,就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这时的心灵才是完全开放的、光明的。“是非”、“善恶”、“功过”都侵入不了虚静澄澈的心灵。可以无翼而飞,可以心如泉涌、意如飘风,可以登天游雾,到“无何有之乡”(《逍遥游》)去享受那自由的馈赠。
  四、齐物之“忘”
  《大宗师》中所述女偊得道的历程,对“坐忘”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女偊很年长了依然色若处子,南伯子葵请教他养生之道。“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女偊以“外天下”、“外物”、“外生”来描述自己的修习过程,“外”即是“忘”,其最终结果,是“朝彻”,这里的“朝彻”已不仅仅是心性清静的问题,而是心性清静之后所达到的澄明之境。成玄英曰:“朝,旦也。彻,明也。死生一观,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阳初起,故谓之朝彻。”[1](p140)它如初阳普照大地,驱散漫长的黑夜,使幽暗的心灵豁然开朗、玲珑剔透。这绝非死寂的,缺乏生机之心,而是呈现出鸢飞鱼跃、无羁无滞之动相的灵觉之心。进入此一境界即能“见独”,“独”者,道也,因“道”无以为对故曰之以独。进入道境大彻大悟之后,就没有了时间流转的观念,因此也就能齐同生死,不生不灭。庄子说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生。”(《在宥》)就是指通过“坐忘”的功夫可以长生的道理,甚至可以像“真人”一样“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知北游》),这应该说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格。
  参考文献:
  [1] 郭象 成玄英.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涂光社.庄子范畴心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 陈鼓应.庄子今注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 张继禹.中华道藏 第十三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 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M].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的考试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中数学总复习是策略性高,针对性强的一项工作。我们在高三复习时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高三数学总复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通过总复习都能使解题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有的学生可能花了不少时间,收效却甚微,原因是方法不对,因此在具体复习实施过程中适时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自己教学中的两个案例片断,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多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过程性教学。  【关键词】数学思维;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  案例片断一: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中的代入法时,我出了一个例题,解方程组2x+4y=5 ① 和4x-3y=1 ②的解。要求大家先自己求解,尽量用多种解法,得出解答后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看谁组解的快,然后各组推出最好
期刊
数学错题订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况来看,一方面作业的内容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况,那种“为了订正而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可以将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与意志力,加强对课堂的管理,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交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化学;高中  不少学生常感到化学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
期刊
【摘要】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整个世界都在计算机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微软公司推出以word,ppt,excel为主的办公系列软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现代办公模式从简单的,单一的办公模式向智能化,开放化以及无纸化逐步推进。在这样的新要求下,在高等教育模式下,尤其是将来以文字为工作基础的专业,对学生中文录入速度,录入准确性以及录入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提高中文
期刊
一. Fibonacci数列的组合数形态通项公式和组合数形态前n项和公式.  考察Fibonacci数列:  1,1,2,3,5,8,13… …  和二项式系数:  可以看出在二项式系数中存在Fibonacci数列,猜想其另一个通项公式为组合数形态.  可以归纳得到组合数形态通项公式为:  下面来归纳并证明Fibonacci数列的组合数形态前n项和公式.  可以归纳得到Fibonacci数列的组合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把握策略。具体而言,必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注重“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明清时代是古今中西交汇的时代,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明清民俗既传承了古老的生活传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民俗内涵。明清民俗总体特征是世俗化,人们对世俗生活空前重视,无论是庄严的祭典,还是寻常的儿童娱乐,人们都以世俗的需要为基本前提。这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  【关键词】明清;民俗;民俗娱乐  明清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从历史行程看,它既是皇权终结的时代,也是传统社会
期刊
【摘要】幼儿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运用益智类游戏辅助幼儿教学,可以很好的调节教学的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幼儿教学的一个有效选择。本文拟以此为切入口,主要阐述了益智游戏在新时期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希望对相关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幼儿教学;益智游戏;孩子们;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游戏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可以经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小组合力完成,因此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本文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有效进行合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学生融入集体、建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组组合;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既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讲究相互协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竞争与合作是构成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