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军:现代学校应注重构建德育生态环境/徐长江、费纯等:学校应为教师多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秀军:现代学校应注重构建德育生态环境
  冯秀军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今天,学校德育的诸多困惑与难题,越来越多地源自于社会环境急速变迁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机械割裂,不但难以实现学校改造社会的使命,就连学校德育的本分——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发展与变迁的合格公民的职责也难以完成。理想的德育,应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组织、沟通校内外德育环境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彻底地打通学校内外环境的阻隔。因此,整体性的德育研究与实践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这一过程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学校德育关注的根本点将从关注德育对象个体,转向德育对象在特定德育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应树立开放性的整体大德育理念,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社会环境中有益的德育资源为己所用。其次,学校应该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应突破校园的局限,主动发挥引领外部环境建设和优化的作用,既为改造社会环境贡献自身力量,同时也为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另外,学校应主动搭建社会力量整合的平台。学校必须主动建立持续连贯、内在统一、科学有效的学校—家庭、学校—社区、学校—社会、学校—企业等合作关系,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服务,形成有利于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基础和背景。
  徐长江、费纯等:学校应为教师多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
  徐长江、费纯等在《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表达组织以及工作所要求的情绪,这称为情绪劳动。在教师情绪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情绪表达规则,它是教师在工作场合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表达恰当情绪的规则。访谈研究发现,教师教龄越长,控制情绪的能力越强,表达情绪的方式越灵活;而性格内向的教师在表达情绪时选择抑制的可能性更高;相对于任课教师,班主任为了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更倾向于表达出中性的情绪。教师在与同事相处时,以融洽互助为情绪基调;教师对学生家长往往也是直接表达积极情绪,一般不表达消极情绪;教师在与领导相处时,也遵循着与一般同事相处的情绪规则,但中国文化强调在组织中下属对领导的顺从和忍受,这使得“尊重”成为教师在与领导相处时的情绪基调。
  教师在“前台”要进行情绪演出或伪装,尤其是社会文化赋予教师的形象是不能任意表达消极的、特别是愤怒情绪,因此教师的情绪更是容易被压抑与忽视,导致产生更多的情绪劳动负荷,引起情绪衰竭或倦怠的产生。教师在“前台”的情绪劳动所产生的负性情绪需要通过有效的渠道予以宣泄与释放。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教师情绪和心理健康关注较少。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让教师意识到消极情绪对自己的危害,要为教师多提供情绪宣泄的渠道,同时也应鼓励教师组成情感支持团体,能够在其中分享教学经验,发泄消极情绪,寻求心理支持。
其他文献
人的品德是怎样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什么环节?  人的品德是怎样发展的?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  人的品德形成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和外部影响及道德认知主体自身在品德形成过程各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  德育在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何价值?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德育
自2007年起学校以“雅慧并育 和乐共生”为校训,开展“和乐教育”系列研究,并将“和乐教育”的理念引入课堂。和乐品德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结合品德课堂的特色与和乐课堂的理念提炼而成的。和乐课堂主要倡导教师“乐教善导”,学生“乐思会学”,体现在品德课堂中的核心理念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这一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尊重人格原则  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尊重孩子人格,就要正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平等对待。  故事分享:孩子的刚性  孩子俩小时,我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如自立、有主见、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面对一个个“小皇帝”,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为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方法,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尝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教育学生、管理班级。这一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师生关系也因此而更加和谐。
时下,QQ已经成为人们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聊天工具。利用它,人们可以方便地用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联络,因而备受大家喜爱和推崇。而QQ群教研凭借其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上的教育教学研究之中。这一研修模式,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构建起教师间一种新型有效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交流环境,展现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研新格局。大家的
近日看电视读报纸,发现诸多关于女教师是否有必要化淡妆进入课堂的讨论。是啊,社会进步了,全国上下一片蓝或一片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开始讲究对自己仪表的修饰了。  在这种风潮之下,大连某小学甚至规定“女教师不化妆不许进课堂”,据称只是化淡妆——大概是说要描一描眉,涂一涂唇,抹一抹脸……确实,为人师表,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尤其像大连这样的旅游城市,常有外国人光临观摩,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  北京
【摘要】互联网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实用的、及时的多方位的资源,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学活动会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的发展也将极大地得益于网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及作为终身学习者,应充分运用网络,让它促进教与学。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赵桂霞,云南红河技师学院。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发展,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所占
近日教学《桃花心木》,心中涌起太多的感慨。我想,没有人在面对生活的波澜时能泰然自若,何况我们的孩子。事实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习惯了顺其自然,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时很少能处变不惊。  就像班里的好孩子宏。宏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学业优秀。谁曾料到,一次竞赛失利就让他在短短的时间里颓然跌入情绪的低谷。可怜的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昨日还是阳光明媚,今天却是乌云密布。面对一蹶不振的他,我想对他说:“不
近年来,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为此,笔者试通过江苏省2012年中、高考思想品德(政治)试题的对比分析,从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试题对比分析  综合来看,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关注的社会时政热点逐渐趋同,取材相近;在能力考核、试题形式、学科素养的侧重点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  1.关注热点趋同化逐渐明显  近年
在北京海淀区育英学校小学部张雪敬老师结合 “世界上的国家”(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利用图画书《村里来了马戏团》,以拓展学习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堂以“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品德与社会课。从师生互动、学生感言及对图画书内容的分享、感悟中,我们可以看到《村里来了马戏团》无疑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解读和分享这本书,不仅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看待世界的视角,而且唤起了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