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结课教学有效性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初中数学华师版教材每一章都设置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小结。小结的作用不但是对全章或一节知识进行归纳整合,而且是借助小结的教学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全章或某一节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那么,如何提高小结课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关注联系 知识呈现系统化
  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并不是突如其来的,都有它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可能是为后继学习作铺垫的。只有搞清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找到一条主线,才能把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小结华师版数学八年级教材《平移与旋转》这一章,主要有平移、旋转、全等三个知识点,那么,这三个知识点是如何联系的呢?回忆初一时所学的轴对称,联系现在的平移、旋转,他们都是图形的变换,并且它们三种图形的变换都只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这正符合全等形的意义。因此,小结课中应该抓住全等这一线索,把这三种变换归纳在一起,都是全等变换,于是恰当地将初一的轴对称和现在平移、旋转用全等变换结合起来,对掌握三种全等变换的性质就容易理解了。顺势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些图形的变换可以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呢?为以后学相似形、相似变换埋下伏笔。
  二、挖掘异同 知识掌握牢固化
  知识点既相系联系,又各自独立,自然就有异同。在小结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好類比思想进行小结,这有利于学生弄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彻底理解每个知识点。
  如小结华师版数学八年级教材中《平移与旋转》一章,抓住全等变换这个关键,对三种几何变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数量关系进行归纳,就不难理解三种几何变换都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些重要性质了。比较三种变换的不同时,先从决定图形变换的要素分析,可以按认识问题的顺序:即一“轴”(对称轴)、二“平”(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三“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正是因为它们决定的要素不同,使得位置关系也有所区别:轴对称的对应边所在直线:不是平行,就是交于对称轴上同一点。平移的对应边所在直线不是共线,就是平行;旋转由于旋转角的影响,对应边所在直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两次轴对称,如果两条对称轴平行,相当于一次平移;如果两条轴对称相交,相当于一次旋转,其旋转角是对称轴夹角的两倍。
  三、归纳整理 知识运用熟练化
  大家知道: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一章(节)学完之后,学生学习了许多个知识点,如果分别运用单个的知识点,学生感觉较顺手。如果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解题时,学生就不知所措,突出表现在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理,掌握好每个知识点的用法与所需用的条件,那么才可能将各知识点运用自如。
  如华师版数学八年级教材《全等三角形》一章,学生一共学了五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在单独学习某种证明方法时可以准确掌握。但学完所有的判定方法时,普遍反映出不知道如何选用有效的方法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首先要归纳每种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并强调这些方法适用于普通三角形,而HL判定方法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一般三角形的四种方法之中,我们可以按一定顺序来整理:如三边(SSS)→两边(SAS)→一边(ASA、AAS)。再次:给学生强调为何不能有三角相等(无边)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理由是因为只有边能确定三角形的大小,而角只能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而使用三边相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时,虽然没有角来确定形状,但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一定,那么三角也一定。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筛选一些方法,从而再从寻找条件的思路中寻找方法。比如已知有两边,我们可选方法SSS、SAS,排除ASA、AAS,然后再看找边容易就选SSS,如果找夹角容易就选SAS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容易多了。
  四、精选例题 能力提升更优化
  要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小结课的地位不可小觑。一堂小结课,不同于新学知识时以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为目标,应该以综合选用知识解题为目标,提升学生能力。我们所选的例题,应该能一题多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情况选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求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这个例题还需要可以进行拓展和引申。
  比如分式一章的小结课中,可选乐山市2010年中考题中的第19题:“化简,再求值:,其中满足.”这道题的化解可以利用分配律,也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的;求值时既可以用整体思想,将化为直接代入求解,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利用因式分解、配方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的值再代入求解。这样能让学生可以判断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奠定基础。本题还可以拓展引申,将“满足”改为“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的值代入求值”,加深学生对分式有无意义的掌握。
  总之,知识的小结、方法的小结、数学思想的小结应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教学。将小结课作为常态工作来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以便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以完成颏成形术的偏突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正常颏部形态各项测量指标的正常值为参照,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比单纯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指导手术与计算机设计手术方案后打印制作手术导板指导手术两种方式,来研究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的准确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从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之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偏突颌畸形患者中选取1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课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于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摘 要】随着教学模式、方法的不断改革,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化,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问题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新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导学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并提出几点实际应用方式。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 要】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的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学观念 创新意识 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59-
在超级碗中场表演的时候,中国网友们都在讨论一个叫“水果姐”的女人。听上去很怪,但其实你们都认识她。中国人口中的“水果姐”、说的就是凯蒂·佩里——因为她的服饰经常
期刊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医疗保险事业的逐步完善,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社区医学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是必然的,同时也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探讨既教好书,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好方法,我们设计了"变单一传授专业知识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主要是:理论教学通过巧妙的提问等启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实
河北省廊坊市规划龙河园区路下穿京沪高速铁路和既有京沪铁路,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土质大多为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小,京沪高速铁路已预留了立交桥,为了实现下穿顶进框架桥在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