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环境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lin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近日邀请在京科学界与社科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以“科技自主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为主题进行了座谈。本期选登座谈纪要,希望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
  
  赖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把科技自主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这两个题目结合到一起,特别是在我国处于一个国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与管理需要有较大改变的时候,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也必须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来解决。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总量的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的贫国,而且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和根本出路在哪里?我觉得还是只能依靠科技,依靠自主创新。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舒尔茨很早就讲过,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而忽略了科技、教育和人才在发展中的作用。因此W·舒尔茨在他的著名的《人力资本论》中提出了所谓的资源替代法,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素质的提高来一定程度上缓解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之所以在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同时,指出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化道路的原因。
  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在科技投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出、效益怎么样?表面上看起来,我们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可能是立法、执法、体制、机制、政策上或者是人才培养上有问题,但是根源在什么地方?我看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搞数字化城市建设,数字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就是GIS系统。我刚刚去武汉做过调研,在武汉要做一个GIS系统,至少要投入一千多万。武汉现在已经建了48个应用系统,据他们的分析,最终可能要建200多个应用系统,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把这些系统建在同一个GIS系统平台上,而不是各自为政、独立开发GIS系统,按照每个应用系统节约500万投入计算,一下子就节约了近2亿元。但是现在他们就面临着这些系统不得不分开来建设的局面,因为国土跟规划分家了,规划局有一套,国土局还要搞一套,那么后面这200多个系统就不知道要分成多少个系统了,结果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投资。投入越大,浪费越多,给老百姓带来的不方便也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跟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系,跟我们的官本位思想等社会不良风气有关系。所以,我觉得如果仅仅就技术上去谈创新,不考虑社会文化环境,可能走得越快,死的越快。
  再举一个也很普遍的例子。我们的科技投入现在是非常多,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羡慕我们的科学家的工作硬环境,但是我们的产出、效益怎么样?最近我们在与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讨论时了解到,国家地震局为了做地震预报需要一些数据,去向国家某某部门索取数据,国家某某部门竟要求拿钱来取!我们在国内拿不到,到美国的网站去搜索反而能拿得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资源不能够充分共享!为什么会这样?我看这里面还是社会文化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立法、执法、体制、机制、政策、人才问题,但是实质上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所以,从根子上找出一些我们国家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问题, 才能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殷登祥(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科技伦理事关科技自主创新的成败
   “科技自主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标准的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我们应该从STS的新视角来加以分析和解决。科技自主创新并不纯粹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是社会活动、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是隐含价值的社会实践,具有复杂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文化因素对科学技术具有建构和塑造的作用,科技自主创新是科技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其成功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几个层面,其中科技伦理涉及价值定向,对科技自主创新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的科技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一系列与基因工程、信息网络、全球变暖等有关的新的伦理问题;科技领域的不端伦理行为,如抄袭、弄虚作假、剥削部下、歧视等,越来越严重;科技与商业、工业之间不断增长的相互依赖,在科学资助、同行评审、科学公开性、知识产权、资源分享等方面,科学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伦理冲突日趋尖锐。因此,现在的科技伦理问题已经是一个紧迫的、事关科技自主创新成败的重大问题。
  科技伦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主体是人,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研究、变革和创新,还是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都是人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绝对离不开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的指导。科技伦理的准则和规范,可以调节科技共同体成员自身之间及其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获取正确、可靠的知识和有用、精准的技能,并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人类造福。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科技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往往重视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相对而言却比较轻视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尤其缺乏对作为科学技术主体的人的内心素养的关注和培养。这里所谓的“内心素养”,主要是指“内心的科技伦理素养”。人们在从事科技活动时,内心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科技伦理准则,怎样自觉地应用科技伦理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科技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伦理规范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内在的动力,能激发出强大的感情、勇气和献身精神,其积极作用不可估量。比如科学的客观性、诚信、公开性等规范,使科学家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技术中的责任、公正、风险等规范,使工程技术专家自觉地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设施和物品,并勇敢地揭发一切危害公众和社会的工程技术行为和产品。这些伦理规范作为社会文化环境的精神因素,可以内化到科技人员的内心深处,变成科技人员自身的科技伦理素养和良知。科技伦理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伦理保障和社会文化支撑!
  
  杜子德(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我们需要正确的科学与技术评价体系
  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二者的本质、定义和成果的评价都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创新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发现与解释自然现象,这是科学;另一个是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95%以上的活动都是属于后者,这属于“术”的范畴。这也是是否创新的判别式,即不管技术也好,机制也好,体制也好,是不是解决了现实问题。此外,科学研究除了发现自然规律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教育。科学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把科学和教育放在一起讨论。教育是要培养人,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很重要,尽管你可能看不见。
  关于科技投入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问题不是投入量的问题,而是投入的效率问题,是科技投向的问题以及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在现行体制下,投入的越多,浪费的可能越多。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考评方式不一样,在考核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把两件事情分开。
  目前社会上对科技界的产出不满意,这不能简单怪罪于社会文化环境,当然社会上有浮躁,有腐败、有急功近利的现象,会影响到科技界。但是,现在整个科研环境的恶化,不在于外部社会,而在于科学界和科学家本身,因为我们现在缺失了正确的科学和技术评价的体系,失去了具有社会良知和科学精神的科学共同体,这个科学共同体已经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判断能力。我们许多科学家借“项目”来搞钱,但看不到成果。所以,目前的问题在我们科学界和科学家本身。针对目前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能真正脱离开本部门和自己的利益,站在公众的立场和国家利益的立场来说话。只有这样,问题才有解,否则无解。我们不能寄希望政府官员去做科学方面的判断。所以,我认为,需要修正现行的科技评价体制,从项目立项到追踪问效果都要修正。虽然有许多不好的科学家,但是还有好的科学家,是真正能从公众的立场出发、以科学家的良知来评判事物的。如果,我们的科学家成了借科技项目“洗钱”的工具,成了“科学”暴发户了,这就太危险了。这时候,就应该由共同体出来说话,把这种人清除出去。
  
  胡维佳(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中国科技界是否支撑了中国这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支撑的?如果我们想清楚了,也许我们就找到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1949年到现在,可以大致上分为前后两个30年。现在,大家普遍对中国科技界后30年的表现不太满意,对没有能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不太满意。前30年,我们引进了苏联技术,完成了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体系,构筑了一个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后来,虽然苏联撕毁了合作协议,但我们还是有了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后30年,虽然中国的科技界似乎没有直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显著的贡献,但是在前30年构筑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始终是中国科技界在做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达到和美国硅谷那样规模的创新的境界的话,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促进科技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需求。个人好奇心之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作用,但从整个发展的大脉络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由需求来推动的。中国科学技术在前30年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发展,并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也就是由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构成了这样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科技力量的需求关系。
  从1981年开始,我们的科技政策有一个大的变革,科技发展方针有个大的变革。放弃了1978年制定的“洋跃进”规划,不再追求大而全的科学技术发展体系,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这些在当时的背景下无疑是有合理性的。科技政策以及科技体制的合理与否总是有相对性的。我们原先的科技政策有它当时的作用,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后果。“市场换技术”,我们有些一厢情愿,没有实现原先的预想。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开始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了。为什么?因为,市场虽然没换来技术,但是换来了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大众、通用能用它们生产的零部件来组装,奇瑞、吉利也能用它们生产的零部件来组装。所以,我们换个思路看,这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不是依赖我们科技界的创新成果取得的,但是我们的科技界做了支撑经济发展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是必要的。中国科技界没有产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创新成果的问题在哪里?是需求。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没有能去面对像硅谷企业和R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课堂承载着历史学科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旨在引导学生探寻历史真相,体悟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时序和架构上,强调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分析史料、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可循之规律,可解之因果。如何选择新颖而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史料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历史资源便是一块应该多加挖掘的宝藏,在课堂中及课堂之外带领学生认识身边的
本书作者赵振宇先生曾经长期担任一家党报的理论编辑,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特别是新思想迭出。后来他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授,由于专业所限,我们的联系少了些。虽然岁月流逝,他的开拓进取意识丝毫未减,作为非政治学专业领域的学者不仅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专业的课题,而且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摆在读者面的这部书《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便是见证。  人类社会总是依据一定规律而运
我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没有经历过战争。童年很幸福。每逢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浆》,心头总会泛起甜甜的涟漪。唱响《歌唱祖国》,“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这掷地有声的信念,从内心由衷地流淌出来。世界上再没有什么词汇,比祖国、党、伟大领袖更神圣。那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信念的时代,是我们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灵魂,是那些老布尔什维克们身体力行的共产主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胡耀邦同志1958年参观南阳隆中诸葛亮草堂时改写的一副对联。他多次把这副对联抄写和转赠给党内外友人,用来共勉。耀邦同志14岁参加革命,在六十年革命生涯中,无私无畏,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以自己的光辉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摘 要:文章以新背景下英语高考新题型为抓手,针对高三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依据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标准,对英语一轮复习教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梳理高频词汇、相似文本语篇结构归纳等方式手段让学生由“词穷”状态转变为相关篇章“串联”状态,以此为高考写作打下扎实基础,使英语写作日常化、平凡化、简单化,以此克服高三学生对高考新作文题型的畏惧。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整合,不但缩短了一轮复习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对相
“科学知识的生产”这一观念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兴起而显现出来的。与传统的默顿科学社会学不同,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关注微观的科学实践层面,关心实验室中科学研究是怎么进行的、参与者是怎么相互作用和解释研究成果的,即所谓研究的建构方面。科学知识的生产/制造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个前提。随着其他学科角度的研究的深入开展,科学知识的生产在近十年来已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富有生命力的
编者按: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形成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深刻转变。  然而,新文化运动因其特殊背景存在深刻悖论。近代民族危机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文化工具主义特性,与救国图强相关联的“民主、科学”价值得到彰显,而更为重要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被忽略;民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观诠释中具有乌托邦特征;新文化运动主流在强
最近,“江西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杀正院长并焚尸”的消息被许多媒体报道,这则消息令人震惊的原因有二:一是常见于社会上的官员为争权夺利而雇凶杀人的丑恶行为,如今也发生在了大学的校园中,说明大学堕落和腐败的现象有多严重。二是在作为同行兼同僚的学院院长和副院长之间,能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以至于使副院长要采用焚尸毁容的方式对正院长进行“清除”。三是法律专业出身的教授兼院长尚且如此漠视法律,表明工具化教育对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上到了初中阶段之后,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可以说是越来越多,从而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知识学习不适应,整体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在看到学生呈现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课程知识学习环境之中,实现学生整体知识学习上的提升与发展,这样一来,实际上体现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
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全党同志一定要努力肃清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造成的假话盛行的歪风邪气,恢复和发扬党一贯倡导的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  共产党员要忠诚坦白,对党组织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和自己的思想、观点。对人对事要开诚布公,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批评,摆在桌面上。不要会上不说,会下乱说;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