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 宝马M4 CS

来源 :名车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不太懂车的人来说,可能只会认为眼前的是一辆看起来还挺酷的BMW双门轿跑车,因为这辆M4CS其实从外观上来说还是蛮低调的,但是对于那些M Power的忠实粉丝来说,自然会一眼认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M4CS可以理解为标准版M4的轻量化运动版本,所以毫无疑问,减重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事情,M4CS采用了一个轻量化的碳纤维发动机舱盖,可以在保证刚性的基础上大幅减轻重量,在舱盖上还有一个通风口,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气流,前包围的下唇也换成了碳纤维材质,更轻不过也更低了一些,在通过高减速坎或者进出地库的时候可要更为小心一些了,不然有你哭的。
  车身侧面来看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轮圈升级为20英寸的锻造轻量化版本,配的是前六活塞后四活塞的制动系统和碳陶制动盘。车尾同样“碳纤维化”,碳纤维扩散器与四出排气更加搭调,尾厢上还竖起来一个碳纤维的小尾翼,可以在高速行驶时提供一定的下压力,当然对于日常来说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好看倒是真的。另外需要一提的是,M4CS上的尾灯还是OLED首次出现在BMW的量产车上面,无论点亮与否都非常绚丽,科技感十足。
  拉开车门,第一反应就是竟然如此轻巧,因为BMW将标准版M4的门内饰板完全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碳纤维材料,拉手也不复存在,用了一根有着MPower三色涂装的拉绳代替,而且不管是门板上的储物格还是中央扶手箱也全都牺牲掉了,可见为了减重BMW真是煞费苦心。不过结果总是好的,M4CS的1580公斤整备质量相比标准版M4少了多达60公斤,减重成效很是不错。
  为这辆M4CS提供动力的依然是那台经典的S55系列3.0升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与标准版M4的431马力、550牛·米相比,这台发动机在M4CS上可以在每分钟6250转时输出460马力的最大功率,600牛·米的最大扭矩会在每分钟4000-5380转时到来,是的,你没看错,无论最大功率还是最大扭矩都来得非常晚,高转速发力也就代表着M4CS想要发挥实力自然是要在赛道之中。与这台发动机相匹配的还是那个7挡MDCT双离合变速箱,技术成熟,匹配完美。经过减重和动力升级之后,M4CS从参数上来看最大的变化当属百公里加速和最高车速,M4标准版的4.1秒被进化为3.9秒,极速也被提升到280公里/小时。
  为了一探M4CS究竟有多强,我们带着它来到一条赛道之中。将车辆的各项设置调节到最强模式,不过DSC电子稳定系统我并没有完全关闭,只是进入到MDM模式,系统可以允许车尾有轻微的滑动,但是还是会在可控的范围内。
  挂上1挡,一脚全油门下去,所有的动力全部经由285毫米宽的后轮胎释放出来,因为现在还算冬季,虽然之前已经行驶了几十公里,但是标配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2还是没能达到工作温度,所以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车尾在扭动,轮胎也在找寻抓地力与空转之间徘徊,短暂的挣扎过后,汹涌澎湃的推背感尽数到来,当转速直指红区之时,变速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升一挡,伴随着重锤一般的感受,车辆继续毫无迟疑地向前狂奔。因为发动机在高转速才发力,所以整体的输出并不太像涡轮机有个非常明显的突然爆发点,而是颇有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线性感受。
01.这么一大块碳纤维看起来简直太爽了,而且但凡是用一根拉绳取代门把手的,无一不是轻量化高手。
02.7速mdcT双离合变速箱拥有飞快的换挡速度,通过下面的按钮还可以调节换挡逻辑。
03.m4cS并没有采用赛车桶椅,而是兼顾日常使用,配备了一款拥有镂空设计同时内侧采用了alcantara材质的运动座椅。
04.位于副驾驶前方的cS标识设计很是独特,而且可以看到内饰很多部分也都采用了alcantara材質。

  准备进入弯道,出色的制动系统响应非常快,而且制动力度十足,入弯时转向指向非常明确,相比标准版M4来说,更轻的重量让M4CS的车头更为轻巧一些,不会出现车头在坠着车往前走的感觉。
  出弯加油,给油的瞬间车尾会有些蠢蠢欲动甚至已经有轻微的滑动,不过不用担心,主动式M限滑差速器会非常及时地介入控制行驶轨迹,让车辆可以更为迅捷地离开弯角。仅仅一圈下来,就让我感受到了这辆M4 CS和标准版M4真的有着超大的进化,减震器支撑更加出色到位,底盘调校更为扎实,动力当然也是更给力,不得不佩服MPower的功力。
  在之后的数圈之中,逐渐进入工作温度的碳陶制动和米其林Pilot Sport Cup2轮胎愈加出色,可以尝试更晚的制动,用更快的速度冲进弯道,更早地给油出弯,M4CS真的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就如同轨道车一般按照我的预想路线飞驰在每个弯角之间。
  可以发觉这辆车从本质上是不愿意让车尾过度甩动的,哪怕是DSCOFF的情况下,车辆也拥有很好的抓地力,就算是突破抓地力了,那一瞬间来得也很有征兆,让人可以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去反打控车,小幅度的滑动(我并不愿意将之称为漂移)会让弯角过得更加刺激,但是一定要懂得克制,过快的车速和过大的滑动很可能会换来失控的后果,毕竟这可不是个温顺的家伙。
  最后,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辆M4CS的话,我会说:或许它不太能在撩妹时为你加分,却能够在赛道上让你乐得合不拢嘴,你越强,它越强。在不久之后全新一代M4便会到来,而这辆M4算是给现款车型收了一个好尾。
BMW M4 CS
其他文献
我们对于科技产物的要求,正在随着科技产品的进化被“培养”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需要一部手机,在兼顾品牌的同时还希望它既全能又省电,最好还是全面屏;我们需要一个人工智能音响,既能声美如组合音响,又能应付得了我们随时提问;我们甚至在买一块表的时候,都既希望它能够潜入水下十米,还能搭配得了西服正装。  随着当代人兴趣的边界不断扩展,我们正走在一条不断丰满自己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斜杠”已经不只是一种
期刊
在做了十年汽车编辑之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个“奖励时刻”——在敲击键盘或者用鼠标同视频、图片搏斗的喘息空隙,总有一些车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为兴趣投身工作而带来的快乐。这种车肯定不是名贵的超跑——毕竟那是和借来的名表珠宝一样,是让人战战兢兢的物件,而是如同适脚的跑鞋一样,让你感受到轻松和畅快的车。而在这些年积攒的快乐清单中,全新奥迪RS6 AVANT绝對是第一眼就被它的美貌吸引,而开了一天之后又极难断舍离
期刊
Henri Suzeau  Henri Suzeau曾作为汽车运动记者先后供职多家知名汽车杂志及电视台,报道了超过200场F1大奖赛及其它国际性赛事。热爱经典车的他目前供职全球最大经典车活动主办公司之一,任收藏级汽车的拍卖与鉴定专家。吴波  旅居法国多年,深深被欧洲繁荣的经典车文化所吸引,成为了一名经典车历史、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六年前开始与多家顶尖中文传媒合作撰写有关经典车内容的专栏,同时还从事
期刊
每每青梅煮酒论三国、午夜梦回操金戈时,我都不认为周公谨可以配得上“羽扇纶巾”的美誉,固然真实历史中的赤壁大捷确为周瑜之作,固然他远非小说评书中的心胸狭隘,但对于授其“羽扇纶巾”之名号,我依然认为苏大学士看走了眼。  王佐之才、高瞻远瞩是周瑜,文韬武略、万人之英也是周瑜,但在同时代另一人的光辉下,这位东吴骄子依然显得黯淡。温文尔雅,长风拂动鹤氅;神机妙算,羽扇摇胜千里;才气绝伦,伶舌斥退群儒……唯有
期刊
大型GT已经过时了,它是专属于那个时髦熟男平时穿着西裤和高领毛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男人还喜欢留连鬓胡,所有成年人每天都要吸3包烟、喝6瓶啤酒,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但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痴迷于纹身、跨界车——于是就有了2019宝马M850i xDrive coupe,双涡轮增压530马力的四驱轿跑。  “天呐,这看起来就像一辆雅阁。”我朋友第一次看到全新回归的8系列时脱口而出。这话虽然有点言过
期刊
如果不是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提了比如跟S级一样的64色氛围灯,比如跟S级同一句,我可能不会想到奔驰A级车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當初A级诞生的背景是奔驰对于新兴市场的探索,人们已经习惯了C级作为豪华车的敲门砖的时候,一辆尺寸更小的A级还可以叫豪华车吗?20年过去后不用我说你也知道答案了。  以现在的眼光回头去看第一代A级车,会觉得那时候我们对“豪华“的阈值可真低,而全新的A级轿车几乎拥有了你能想到的所有
期刊
大众蔚揽旅行轿车是在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凭借着其时尚的设计、宽敞的使用空间和不错的动力操控,再加上刚好赶上了旅行车的小热潮,蔚揽笼络了不少的旅行车粉丝。如今眼前的这辆蔚揽则在车名之后加上了“GTE”这三个字母,带来了另外一番风味。  熟悉大眾的人都知道,在大众的车型和历史中有三个字母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就是“GTI”,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以及不断严苛的排放法规,诞生了一个全新
期刊
这种机械末日的苍凉感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只要一说到“报废”二字,我脑海里弹出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同样,我对于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好奇。以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穷尽一生恐怕都无法看到人类文明走向终结的景象。然而这种汽车坟场却可以向我们揭开这种末日情景的一角,看到那些似乎永不疲倦的机械集体走向生命终点的情景。  两周前的一天,一位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是从事汽车报废工作的,想问《名车志》是否会对于他们的工作
期刊
01.奥迪这套全新的quattro系统,在急加速时会将80%的动力分配至后轮,此时相当于一辆后驱车。  南方人看到雪有多高兴,在冰上开车就有多兴奋。今年,在这个北方看南方下雪的气候里,奥迪用一场冰雪试驾,打消了我在飞机落地时看不到丝毫积雪的忧虑。在一汽奥迪的大本营长春,在星星哨水库厚厚的冰面上,在奥迪对quattro系统最引以为傲的环境下,最早开始组织冰雪试驾的奥迪带着ADE教练团队,从最基础的开
期刊
Mathis Heller  毕业于德国Burg Giebi-chenstein艺术和设计大学。在汽车和产品设计领域拥有25年工作经验,在阿姆斯特丹和上海拥有工作室。赢得过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包括红点最佳设计奖和iF设计奖。现为位于上海的detao大师学院导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cidadetao创新学院副院长,也是多项国际设计大奖的评委,包括iF学生设计大奖和《名车志》10best大奖。  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