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人生终点

来源 :名车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种机械末日的苍凉感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只要一说到“报废”二字,我脑海里弹出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同样,我对于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好奇。以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穷尽一生恐怕都无法看到人类文明走向终结的景象。然而这种汽车坟场却可以向我们揭开这种末日情景的一角,看到那些似乎永不疲倦的机械集体走向生命终点的情景。
  两周前的一天,一位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是从事汽车报废工作的,想问《名车志》是否会对于他们的工作有兴趣。我二话没说就加了他的微信,其实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毕竟想去看报废车厂好久了,这样的大好机会居然就这样送上门来。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报废车厂在上海地界上早已没了身影,其实不然,这家上海华东拆车股份有限公司就藏在美兰湖高尔夫球场的北面。从大路穿到一条小街走不了多远,就能看到路边的厂子。
  只不過它的身形远非我想象中的那么粗放,两个大车间外加一大一小两个存车场,便组成了这个上海规模排在前列的报废车厂的全部空间。那种目视难及边际的汽车坟场或许只存在于好莱坞大片之中,而在这里丝毫没有那种死寂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流水线般生产进行时的机械感。

  当然,这里不乏对人视觉震撼的部分。比方说绕到车间背后就是他们最大的存车场,其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待报废的400辆“克隆”出租车。就在我们采访后几天,上海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销毁“克隆”出租车的仪式——通常来说,这样的报废厂唯一能被大家所关注的时刻,都出现在社会新闻上。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个厂子就和隔壁的加工厂一样,默默地居于工业园区一隅。工人们也是正常的朝九晚五,与一个普通的工厂无异。但他们每天所打交道的对象,都是这些行将结束生命周期的汽车,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将这些车拆解成最接近原材料的形态。
  这家汽车拆解基地的处理能力是每年30000辆/10万吨,也就是说只消他们开足马力几天时间,那些堆满场地的出租车,就会完全烟消云散。
  在我一个外行人看来,拆车这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藏着些有趣的元素。比方说一辆车到了这里之后,工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液压装置钳断A柱。完成了这个步骤并得到车管所的确认之后,车主就可以领到一张报废证明。这种防止进入流通市场的标记方式,竟然和我十几年前听的那些打口磁带、打口碟莫名相似。
  在这里出现的可不仅是经过了十多万公里行驶的旧车,还有很多“新车”。这些新车的来路通常都是汽车厂家的试验车或者概念车,当它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最终的归宿也都是来到这里。只不过厂家对于报废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些,通常都不允许有任何一个配件完整地离开这里。
  即便是报废这些新车,工人们未必会有怜惜之情,毕竟干这份工作时间长了,对于车的新鲜感总会消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于车的情感已经麻木,对于那些美的或者是经典的车,他们还是会感到惋惜。在车间那堆车的最上面,是一辆敞篷的第五代Mustang,看上面积落的灰尘,想必它在这里的时间要比其他车更久一些。
  在厂子转了一圈,浏览过各色行将报废的车之后,我问了那位在这里工作的读者朋友一个问题:一辆车从来到这个地方到报废完,总共需要多久?
  他给我的答案是:几十分钟。从一辆完整的车开进这个车间开始,首先要做的是对这辆车残留的所有油液进行无害化处理,毕竟环保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然后是拆除所有车门以及内外装饰,紧接着是车灯、方向盘、座椅等等功能组件。
  而最重要也是最考验技术的工序就是将这辆车上无法用人工拆卸的部分全部分类拆除,这时候他们用到的就是那台长相酷似挖掘机的拆车机。履带下方的两个前铲紧紧卡住车身,然后从车身上将车轮、悬挂系统、发动机、保险杠、行李架、分别拆下,并且依照材质的不同来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在熟练的操作工人手里,全过程不超过5分钟。
  整个拆车过程的感觉并不像是在拆解一个庞大的机械,而是如同一个厨子在切肉。上下翻飞的菜刀去筋削骨,最后留下的部分就可以下锅料理了。
  经过250吨的液压打包机“打包”,一辆车最终就变成了两盒半立方米的金属方块。接下来这些金属会运往各个地方,再次熔炼、成型,变身成为其他工业制成品。而用到这些工业品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料想到,自己手中的一件工具,或是正在拧动的一颗螺丝,它的前世竟然是一辆汽车。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样的工作未免有些冷酷无情,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这家报废车厂,你还可以在这里买到从那些报废车上拆下来,完好无损的汽车配件。从车门到车灯,从发动机零件到仪表盘应有尽有。这可能会让你联想到陈田汽配城,不过在这里出现的所有配件,都是合法的。它们留存在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让那些还能够正常行驶在道路上的老车们,增加一分延续生命历程的可能性。
  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有着和我们一样对于汽车的爱。他们在接待大厅里专门有个储物柜,里面存放着从各类报废车上留下来的“纪念品”。而在纪念品墙的对面,是一张用报废的宝马V12发动机做的茶几。
  临走的时候,我在工厂门口看见了一辆工友们自己的桑塔纳旅行版,从外观到内饰丝毫看不出是一辆已经行驶了十几年的老车。我并不了解这辆车上用了多少兄弟车型配件,才使得它依然如此年轻。但是打开车门之后我看到,这辆车竟然更换了阿尔法·罗密欧的真皮座椅。
  如果有机会见证汽车生命的终结和轮回,你是否会感觉到它变得更真实了些?
其他文献
千呼万唤始出来!自2014年开启的“1.6T混合动力时代”来到末年之时,车迷终于等到F1该有的模样:圈速接近的两台不同赛车,天赋过人却性格迥异的两位车手的巅峰对决。今年还会增添些傳奇属性,毕竟包含“新旧王朝”的潜在更替。  符合F1该有的模样,最近得追溯到2012年——塞巴斯蒂安·维特尔(红牛)VS 费尔南多·阿隆索(法拉利),都过去10个赛季了。这些年,银箭统治坚如磐石,F1也被打上“毫无悬念”
期刊
科普复刻车  复刻车也分好多种,收藏價值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随着汽车文化的普及和汽车消费的多元化,一类属于汽车细分市场的Replic a Car渐入国人视野。那么Replica Car究竟是一类什么样的汽车呢?Replica,一个意大利语单词,源自拉丁语replicare,《牛津词典》对Replica 的释义为:a very good orexact copy of something,翻译成中
期刊
▼福特GTLM 发动机进气歧管  福特早在3D打印技术诞生之初就开始关注这项科技。按照福特所披露的,早在1988年他們就“尝鲜”了3D打印技术,甚至买下了全球第三台3D打印机。福特披露他们在现款的Ford GT耐力赛车的Eco Boost发动机上就采用了3D打印的碳纤维增压室进气歧管。像Shelby Mustang GT500这样产量较少的车型上的特殊部件,不少也是采用3D打印制造的。此外,福特还
期刊
我们对于科技产物的要求,正在随着科技产品的进化被“培养”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需要一部手机,在兼顾品牌的同时还希望它既全能又省电,最好还是全面屏;我们需要一个人工智能音响,既能声美如组合音响,又能应付得了我们随时提问;我们甚至在买一块表的时候,都既希望它能够潜入水下十米,还能搭配得了西服正装。  随着当代人兴趣的边界不断扩展,我们正走在一条不断丰满自己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斜杠”已经不只是一种
期刊
在做了十年汽车编辑之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个“奖励时刻”——在敲击键盘或者用鼠标同视频、图片搏斗的喘息空隙,总有一些车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为兴趣投身工作而带来的快乐。这种车肯定不是名贵的超跑——毕竟那是和借来的名表珠宝一样,是让人战战兢兢的物件,而是如同适脚的跑鞋一样,让你感受到轻松和畅快的车。而在这些年积攒的快乐清单中,全新奥迪RS6 AVANT绝對是第一眼就被它的美貌吸引,而开了一天之后又极难断舍离
期刊
Henri Suzeau  Henri Suzeau曾作为汽车运动记者先后供职多家知名汽车杂志及电视台,报道了超过200场F1大奖赛及其它国际性赛事。热爱经典车的他目前供职全球最大经典车活动主办公司之一,任收藏级汽车的拍卖与鉴定专家。吴波  旅居法国多年,深深被欧洲繁荣的经典车文化所吸引,成为了一名经典车历史、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六年前开始与多家顶尖中文传媒合作撰写有关经典车内容的专栏,同时还从事
期刊
每每青梅煮酒论三国、午夜梦回操金戈时,我都不认为周公谨可以配得上“羽扇纶巾”的美誉,固然真实历史中的赤壁大捷确为周瑜之作,固然他远非小说评书中的心胸狭隘,但对于授其“羽扇纶巾”之名号,我依然认为苏大学士看走了眼。  王佐之才、高瞻远瞩是周瑜,文韬武略、万人之英也是周瑜,但在同时代另一人的光辉下,这位东吴骄子依然显得黯淡。温文尔雅,长风拂动鹤氅;神机妙算,羽扇摇胜千里;才气绝伦,伶舌斥退群儒……唯有
期刊
大型GT已经过时了,它是专属于那个时髦熟男平时穿着西裤和高领毛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男人还喜欢留连鬓胡,所有成年人每天都要吸3包烟、喝6瓶啤酒,以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但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痴迷于纹身、跨界车——于是就有了2019宝马M850i xDrive coupe,双涡轮增压530马力的四驱轿跑。  “天呐,这看起来就像一辆雅阁。”我朋友第一次看到全新回归的8系列时脱口而出。这话虽然有点言过
期刊
如果不是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提了比如跟S级一样的64色氛围灯,比如跟S级同一句,我可能不会想到奔驰A级车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當初A级诞生的背景是奔驰对于新兴市场的探索,人们已经习惯了C级作为豪华车的敲门砖的时候,一辆尺寸更小的A级还可以叫豪华车吗?20年过去后不用我说你也知道答案了。  以现在的眼光回头去看第一代A级车,会觉得那时候我们对“豪华“的阈值可真低,而全新的A级轿车几乎拥有了你能想到的所有
期刊
大众蔚揽旅行轿车是在201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凭借着其时尚的设计、宽敞的使用空间和不错的动力操控,再加上刚好赶上了旅行车的小热潮,蔚揽笼络了不少的旅行车粉丝。如今眼前的这辆蔚揽则在车名之后加上了“GTE”这三个字母,带来了另外一番风味。  熟悉大眾的人都知道,在大众的车型和历史中有三个字母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就是“GTI”,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以及不断严苛的排放法规,诞生了一个全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