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文笔者就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增强学生数学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57-01
  
  从数学任务看,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
  一 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二 初中数学教学应渗透的思想方法
  1、数学教学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一般地,人们把代数称为“数”而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表面看是相互独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
   初一教材引入数轴,就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的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画图分析等,充分显示出数与形结合起来产生的威力,这种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数形结合在各年级中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勾股定理结论的论证、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性质、利用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等都是典型的数形结合的体现。再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都是利用数轴或其它实图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与探索中行程问题教学,经常是利用线段图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2、数学教学应渗透方程的思想
  学会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通过适当设元,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例:在矩形ABCD中,AB=15,AD=9,点E、F分别在BC、CD边上,DABE沿直线AE翻折后与DAFE重合,求CE的长。
  分析:由图形的翻折可知AF=AB=15,AD=9,由勾股定理可求出DF的长(DF=12),从而得出CF的长(CF=3),设CE=x,EF=EB就可将EF、EB用x表示(EF=EB=9-x),在DCEF中,应用勾股定理就能列出方程:x2+32=(9-x)2从而求出CE的长。
  3、数学教学应渗透类比联想
  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就要联想。通过类比提高想象力,加以分析归纳,再进行抽象思维,寻求规律性的东西。数学中类比是比较丰富的,如代数中的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以二次函数为最基本,二次函数的零点(y=0)、正数值(y>0)、负数值(y<0)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紧密联系,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深入研究,综合其它相应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联想比较,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了解它们的相互联系。再如平面几何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也可以进行“类似”比较。
  4、数学教学应渗透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化归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最终目的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实现新问题向旧问题的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未知问题向已知问题转化、抽象问题向具体问题转化等。如在加法的基础上,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归出减法法则,使加、减法统一起来,得到了代数和的概念;在乘法的基础上,利用倒数的概念,化归出除法法则,使互逆的两种运算得到统一。又如,对等腰梯形有关性质的探索,除了教材中利用轴对称方法外,还经常通过作一腰的平行线、作底边上的高、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等方法,把等腰梯形转化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知识上来。
  5、数学教学应渗透结构联想。
  数学结构是数学知识中心和灵魂,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学生知识是支离破碎,以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等可以自成体系,学生可以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对概念问题想定义,计算问题想法则,推证问题想定理。引导学生结构联想也要注意年级特征,如初一年级有理数概念,只作描述来下定义,重点放在法则上,可启发学生看例题想法则,对照法则看例题,作习题想法则,对照法则想习题。又如平面几何中要强调学生根据每一单元的公理、定义、定理的逻辑关系,综合分析以结构为中心把知识系统化。
  三 初中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努力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方能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以及在MS发病机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资料来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乌鲁木齐市
摘 要:近幾年,我校已经开始对部分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课程进行模块化化教学,笔者认为我校机械专业部分学科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针对机械专业课模块化教学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准备工作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7-01    “模块化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是一个热门和流行的教学改
摘 要:聋校的教育对象是听力障碍学生,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平面几何一直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要让聋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就必须根据聋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开展平面几何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聋校 概念教学 平面几何  【中圖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要求相对较低,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然而德育是教学的中心,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德育。因此,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就需要教师开发情感资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本文笔者就此做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职高 数学 德育 情感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
摘 要:导数与函数在高考中所占比较较大,其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导数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近年来高考题中有关导数的热点问题作一探讨,进而总结出了察“言”观“式”的综合解题技巧。  关键词:导数 函数 综合题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9-01    导数是
摘 要:學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习,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普遍不能适应学习节奏,如何搞好中职物理教与学,使学生尽快适应物理教学和学习特点。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职 物理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8-01    一 制约教学的原因  1.学生来源给教学带来压力。中职学校的
摘 要: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改变学生的不良个性,培养优良品质,促进创新素质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就结合笔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介绍了一些在数学教学中改变学生的不良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个性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54-01    良好的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
摘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学数学 创新意识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53-01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