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我校每个教室均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系统,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明显,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在工作实践中,我通过不断的尝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与想法。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我在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首先在屏幕呈现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然后问:“你们认识这么美丽的地方吗?想去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要立刻体验迷人的苏州园林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篇目的课文距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样没有生活实际作为参照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满井游记》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对这样描写景色迷人的文章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索然无味,虽然文中优美的语句很多,但空洞抽象。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找来了关于北京地区景色的一些视频,利用常用的播放软件截取了其中与课文内容比较匹配的那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播放。看到北京近郊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学生终于体会到了京郊早春诱人的景色。课后,不少同学主动多方面查找有关课文中所描写的一些文字资料,还有的学生上网查找了一些关于我国首都北京著名景区景色图片资料。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小小的视频的播放就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态度发生了如此之大的改变,不能不说这是多媒体技术的功劳。
  二、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课学习的自主性
  (一)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三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如身临其境走进三峡,了解三峡的美景,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三峡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三峡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三峡的历史,三峡的概况,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生物入侵者》这一课时,我就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当地原有的各种常见动植物物种以及后来不断出现的外来物种,接着用课件演示这些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环境的破坏景象,让学生真切的感悟到外来物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影响及破坏。通过前后图片的对比,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发起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写话练笔中,同学们有话可说,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刻上了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破坏的画面,由此引发了同学们要保护生态平衡,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
  三、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课学习的效率
  没有多媒体技术加入的阅读教学难免有些空洞乏味。只是一味听老师讲解或是针对于单一的语文教材所进行的理解都是比较枯燥的,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这个主阵地,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有不能够令人满意的。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之中我们对于任何事物的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所要求的层面之上。要充分利用好信息,使它们向深度和广度上去扩展。在学习任何一篇课文前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寻找一些有关本篇课文的资料进行准备制作成课件或以文字的形式作为补充、讨论材料。这样一节课下来,我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文中所列举的一个事例,而是具有这样事例的一类事物。
  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内容上比较简单的课文。对于这样的课文有很多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内涵。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利用好语文课本资源呢?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到网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了解还可以对同类的情感在深度上有更多地认识,扩展语文课本资源。例如,在学习《山市》这一课时,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海市辰楼的小故事。学生对此兴致很高,在语文课上针对自己查找的内容进行了讨论,交流,终于使学生对课文的真实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即使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课堂缺乏色彩而大伤脑筋。一根粉笔,绘声绘色的语言,有趣却无法产生动画效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黯然失色。如今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的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总之,多媒体进入课堂,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安排下,学习的主动权紧紧地掌握在学生手中,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保持最佳效率状态,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愿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断焕发新的生命。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反复实践与总结,我认识到要想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较大容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绝不是只图眼前热闹,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
期刊
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新的知识,那便达不到真正教育的意义。在某一方面上来讲,教师在开课前让学生们先自由预习,并提出几点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在做到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思考,便达到了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互动的目的。其实历史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课程,他是一门考究性学科,从一开始带着猜疑,和历史留下的证据与争议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真正的历史面目,
期刊
在改革开放、经常腾飞的今天,社会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各种职业、各种行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进行口语交际。而听和说能力是交际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
期刊
一、教学中细节的涵义  细节决定了成败。何谓教学细节?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有时细节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  二、关注教学语言细节  在小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上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课,有的老师,他天生就不会儿童化语,如果你安排他上低年级的课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要想学好英语,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并决定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反之,词汇量越多,词汇掌握得越好,就越能顺利地完成英语考试中各种题型,在应试中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作为英语教师如何使用正确的词汇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
期刊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
期刊
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的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攻能,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
期刊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追求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理想化课堂教学境界,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益的最终目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对于不是母语的朝鲜族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那如何使作文教学也能达到当堂达标呢?就此浅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粗浅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在新课改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编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教材提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重视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