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的写作堪称写作之基石。要写好记叙文,看似容易实则难。请看作者独僻溪径“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
  How instruction is student the writing record a Xu text
  Jiang Hui
  【Abstract】The writing recorded a Xu text is rated as the sill of writing.Want to write good record a Xu text, see easy solid difficult.Please see author only a Pi river path"how instruction student the writing record a Xu text."
  【Key words】Record a Xu text a writing
  
  记叙文的写作是中小学生写作之基础,也是写作的重要内容。写好记叙文,对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但当前中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生活或者超越自己生活的实际;二是多“克隆”或“基因变异”的文章,千篇一律;三是没有新意,走老路子,套老框子,唱老调子;四是言之无彩,读来令人乏味;五是缺少真情实感,假、大、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对症下药。
  1.贴近生活
  初中阶段,都把写作要联系生活作重点强调,强调摒弃假、大、空的文风。作文,从来就不是为圣人立言。写作是生活的反映,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总和,是自己成长的足迹。如果不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去写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写作就没有多大意义。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也是说这样的意思。写作应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如语文版初一冰心的《忆读书》就是典范。因此,指导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应围绕贴近生活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观察生活
  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写好记叙文。观察生活,就要感悟生活,陶醉生活,让生活充满情趣。记叙文,记人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真谛。如初中课文《我的老师》就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3.言之有情
  文贵有情,文贵情真。自己不曾感动,怎样感动别人?写不出自己的情感,便不能使文章有一种扣动人心的力量。因此,动人要动情,写人要写心,应成为写作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原则。尤其是以家庭、学校、社会情感为题材的,更是要用心写出动情之处。写作之“情”,主要表现有两种:一为作者之情;一为人物之情。写作者之情,就是要写出作者对其描述对象的情感体验;写人物之情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显示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情感表现。要摒弃那些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逢场作戏、矫情取宠的“虚情假意”。如初中语文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典范。
  4.言之有彩
  言之有彩,是指文章语言的巧妙运用能力。考试作文的语言是吸引老师高分的首选。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没有智慧的表达,只有表达的智慧,那不能算好文章。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入手:
  其一:情感是首选。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的,是美的。意欲获语言,首先要亲近语言。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因为美的体验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感,才能驾驭语言。
  其二:文辞积淀是基础。文辞无彩则意不能达,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老套而枯干生涩。要善于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要多方积淀词汇。通过所学课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等积淀文辞,提高语言能力。
  其三:借鉴是捷径。语言可以借鉴,借鉴不是抄袭。可以借鉴前人遣词造句的技巧,拣前人三二好诗句,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中,往往是文章“亮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诗词在文章中的运用,会增色无限。
  其四:写作习惯是保证。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提高语言能力尤为重要。写作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年、两年、三年。。。,持之以恒,笔头自然变得轻松、流畅起来,文字自然变得清通、圆熟起来。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写日记、修改作文等习惯训练,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总之,要写好记叙文,除了注意记叙要素、结构详略、选材等基本要领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言之有情、言之有彩。
  
  收稿日期:2010-11-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但由于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够到位,时下有些语文课堂,为了迎合某种教学时尚,套用某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语文课堂应该正本清源、务实求真,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对关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摆正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三)摆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四)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期刊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缺少人文精神,有必要把语文课上的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用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
期刊
【摘 要】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高尚的师德就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教师,更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用一颗童心去和学生沟通,用爱心去施与每一个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到知识,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童心;爱心;责任心  Kid's heart, benevolence and responsibility  Chen Ming-hua  【Ab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1.创设
期刊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小班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萌发;积极;自我意识  How stir up a s
期刊
【摘要】什么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很多人一直感到很困惑。笔者认为无论什么风格,都与教师个体有关,它既不容易改,也容易学。从本质上讲,它只有不同之别,没有优劣之分。什么是教学风格,对教学风格的解释有多种,其中之一的解释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风格  Youth English t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这些抽象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这就突出了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写结合又分为仿其意(即立意、中心)、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仿其格(即思路、结构)三种形式。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  Thick talk the junior high school"recor
期刊
【摘要】学生生命中没有什么比自由的成长更幸福的事,教育中也没有什么比剥夺这种自由成长权利更大的悲剧。所以推进新课改,敬业一定要科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而进行过度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当是爱岗敬业的全新内涵。  【关键词】无“微”不至;新课改;敬业;科学     先来看看我们一些教师的日常工作——  时间上,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多钟,不论学生自习课还是课间操,甚至住校生就寝,教师都要去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效率;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期刊
哪个学校都有一些后进生,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对教学秩序却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常常被视为“害群之马”。如何因材施教,教育、转化这些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话题,但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想谈谈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用心去感化和爱护后进生.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心和真诚期望会激励自己的教育对象,造成戏剧性的教育后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