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美术课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使学生兴趣浓、记忆深。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
  2.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想象是创作的源泉” 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 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3.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而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0-10-14
其他文献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在我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了,它终于结出了果实。今天,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们教师。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小学时,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激动,那么地自豪!然而,现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面对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不好、调皮、捣蛋。再加上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我显得举足无措。怎么办呢
期刊
【摘要】2009年6月12日省教育厅严令规范办学。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在这一大形势下如何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如能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备课质量,实现教学高效,追求作业质量定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质量;专业素养;备课;上课;作业     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与壮大的根基。自2009年6月12日省严令规范办学以来,我们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在工作中面
期刊
【摘 要】1.历史课堂枯燥的现状。2.改变历史课堂枯燥的现状就要让历史课充满文学艺术性。3.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充满文学艺术性。(1).歌曲、诗歌的运用使历史课堂充满文学艺术性。(2).适当充实历史人物事迹、思想等内容,用鲜活的例子使历史人物更加具有文学艺术性。(3).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历史课的枯燥;历史课的文学艺术性能;歌曲;诗歌;鲜活的例子;历史知
期刊
从素质教育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应从学习过程抓起,特别是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这里谈点想法,与同行共商。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通过预习,能初步明了新课的内容,找出难点和疑点,提出需特别弄懂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接受和理解自然会更快更深一些,还能做到听课与讲课
期刊
【摘 要】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什么是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能自己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与行为控制,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要。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  我想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班干部的培训、指导,通过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培养干部重要的一点是选好班干部,要选公正、负责、有热心的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How establish valid mathematics teaching scene  Sun Hai-ju  【Ab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但由于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够到位,时下有些语文课堂,为了迎合某种教学时尚,套用某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语文课堂应该正本清源、务实求真,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对关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摆正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三)摆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四)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期刊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缺少人文精神,有必要把语文课上的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用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
期刊
【摘 要】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高尚的师德就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教师,更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用一颗童心去和学生沟通,用爱心去施与每一个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到知识,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童心;爱心;责任心  Kid's heart, benevolence and responsibility  Chen Ming-hua  【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