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谈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这些抽象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这就突出了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写结合又分为仿其意(即立意、中心)、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仿其格(即思路、结构)三种形式。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
  Thick talk the junior high school"record a Xu text to 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teaching"
  Peng Guang-de
  【Abstract】The beginning composition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 pass to control knowledge, usage knowledge but acqui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se abstract of writing knowledge of induction have to combine concrete of the article surmise then can thorough appreciate, this is outstanding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and is divided in to imitate its idea(namely purpose, center), imitate its method(namely expression way,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nd imitate three kinds of form of its space(namely way of thinking, structure).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Record a Xu text;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Teaching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一种感受: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失去兴趣,对记叙文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大多数语文教师为改变现状感到头痛。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读与写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此话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它有意贬低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若照此逻辑推演,作文指导就成了多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本身就含有为达 “不教”之目的必须有一个“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师的作用在于“引路”、“开门”,路通了,门开了,登堂入室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该并且也无法代替。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样“开门”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学中“授”的角度,略陈管见。
  1.初中记叙作文教学可从读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写作知识
  从根本上说,写作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但从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看,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获得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也已证明,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是作文能力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初中记叙作文教学也可从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入手。这些知识,即文章写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大体”和“规矩方圆”。诸如如何观察积累,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剪裁,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处理详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衔接照应,如何叙事记人,如何写景状物……等等,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作文时就敢于动笔实践,就像学会了裁剪知识,给你一块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样。初中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其好处就在于对写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即使开始时可能显得被动和生硬,也总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滥要好得多。
  初中生一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记叙作文能力,根据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又起促进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比较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但是,众所周知,作文课又最忌上成纯理论色彩的知识课,那么这些写作知识的传授应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呢?
  2.读写结合,是解决学生读写困难的桥梁
  作文知识是一种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揣摩才能深入领会,然后还需尝试以领会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取得实效的可能,这就突出了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知识传授要以学生的接受为目的,“授”与“受”之间,是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文章为中介来达到理解的默契和情感的共振的。教师应尽量地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众多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写作方法的共性,形成知识体系。如通过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理解象征联想、托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学习《魏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领会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背影》,领会描写人物要从人物描写方法上下功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现行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重视读写结合,读写训练的安排具有阶段性、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以读导写,读写结合。
  但是,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传授写作知识,必须针对具体课文的特点找准“结合点”,然后以课文为写作范例,把写作知识的传授,融会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心领神会。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离开课文只单纯讲那么几条干巴巴的筋,纸上谈兵,于事无益,反而会败坏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结果。
  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涉及到“以物喻人”“一物串联”“倒叙”等写作知识。从文章的标题可以体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从阅读文章后又能得知文中虽写了很多事,可都是被“花”这一线索串联在一起。所以文章的标题就可使学生在品析中收获许多与写作有关的知识。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实践性是写作自身的一个重要特点,掌握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用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而任何作家、教师都无法直接传导写作能力,只能传导一些知识和方法,然后由学生完成把它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这“转化”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实践练习的过程。那么,在多种多样的具体练习形式(如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以及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当中,有没有一种最基本最直接又最容易实现迁移的训练形式呢?
  3.仿写,是读写结合桥梁上的首次车
  常有教师因埋怨学生作文缺乏“新意”而不准摹仿。其实,一味要求学生作文有“创新”,不落俗套,像要求作家那样,这不符合实际。“依样画葫芦”是贬义,但若能照着样画得像倒也是可褒的。古人画竹能达到“成竹在胸”,就是事前经过千万次“摹竹”的。由仿到创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一条普遍规律,仿写(注意:这和“抄袭”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初的直接实现。为什么《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作文周刊》、《作文通讯》等刊物备受师生们的青睐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为他们提供了众多可在教学中作为范例的优秀作文。事实上,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就是最初借助摹仿的方法慢慢地摸着门道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摹仿能力强的这一优势,在结合课文传授写作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知识,又锻炼能力的目的。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仿其意(即立意、中心)。如学了《背影》、《藤野先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二是仿其格(即思路、结构)。如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仿其“一物串联”、以小见大的思路,回忆倒叙、首尾呼应的结构,以《…的….(…)》为题,练习写作。
  三是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学了《陋室铬》、《爱莲说》等课后,仿其比喻象征、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写老牛吃苦耐劳的精神、小草适应环境的能力、粉笔舍己为人的品格等等。
  实践表明,学生用仿写法完成的作文,形式上与原文是那么相似,但内容上又绝不雷同,这不正是读写结合的具体成果吗?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学别的行当大体如此,写文章,恐怕连这也难以做到,只能是“师傅指指门,修行在自身”。学生在“规矩方圆”基础上,多写多练,摸着了门道,再进一步经过自身的“心营意造”,工而后巧,是能够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来的
  
  收稿日期:2010-11-14
其他文献
从素质教育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能力是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应从学习过程抓起,特别是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这里谈点想法,与同行共商。  1.重视课前预习,培养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通过预习,能初步明了新课的内容,找出难点和疑点,提出需特别弄懂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接受和理解自然会更快更深一些,还能做到听课与讲课
期刊
【摘 要】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什么是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能自己安排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与行为控制,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要。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  我想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班干部的培训、指导,通过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培养干部重要的一点是选好班干部,要选公正、负责、有热心的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How establish valid mathematics teaching scene  Sun Hai-ju  【Ab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但由于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不够到位,时下有些语文课堂,为了迎合某种教学时尚,套用某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语文课堂应该正本清源、务实求真,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对关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摆正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三)摆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四)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期刊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太缺少人文精神,有必要把语文课上的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用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
期刊
【摘 要】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高尚的师德就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教师,更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用一颗童心去和学生沟通,用爱心去施与每一个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传道、授业、解惑,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到知识,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童心;爱心;责任心  Kid's heart, benevolence and responsibility  Chen Ming-hua  【Ab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1.创设
期刊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小班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萌发;积极;自我意识  How stir up a s
期刊
【摘要】什么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很多人一直感到很困惑。笔者认为无论什么风格,都与教师个体有关,它既不容易改,也容易学。从本质上讲,它只有不同之别,没有优劣之分。什么是教学风格,对教学风格的解释有多种,其中之一的解释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的多样性的反映。”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风格  Youth English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