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是理念下数学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实践行为不断趋于合理;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做认真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可以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加以重视.
  一、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很难实行“再创造”,而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设法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例如,碰到问题怎么办?产生错误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不断提出问题,发现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二、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会涉及到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通过教学反思,就可用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图1,△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BC=12cm,高AD=8c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课本上的解法是利用代数和几何的联系,用代数的方法解答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该题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即正方形的边长或面积可以转化为三角形的底边和高,通过线段这一桥梁可以沟通正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如果存在着等量关系(包括隐含的等量关系),可考虑用代数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可以将几何中的逻辑推理转化为代数中的计算问题,特别是碰到逻辑推理不易表达清楚的几何问题时,不妨用代数方法试一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中隐含的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列举法、归纳法,平面几何里常见的作辅助线的规律等都值得教师作深层次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方法的归纳和反思工作,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三、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自主探索,引申,归纳解题思路,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上课示范过的解题技能为什么不能熟练运用?曾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现在为何难以完成?从中反映出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环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设法改进?
  反思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特尔曼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密切相关,通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的进一步分析、评价,可以明确自己存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整体性.
  总之,只有把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反思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好.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也相应结束,而且反思的问题应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型试题,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试题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一般是通过呈现学生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数学方法等情境,要求考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操作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然后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并运用现场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由于这类题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用气象多媒体显示系统的作用,重点对其系统建设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建设更具现代化特色的农用气象多媒体显示系统。  关键词 农用气象多媒体显示系统;农业生产;气象服务系统;作用;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196-01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信息技术如何发挥其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创设物理情境,实现生活与物理对接、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来优化课堂教学,都是我们教师目前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探究教学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  用  1.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数学?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我们怎样对待课堂?这些都已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作为教
笔者一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创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既有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回味,总的说来,只要坚持以教材为本,从课标出发,最后的结果就会令人满意.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  为本,延伸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课本设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对此有充分的理解.课本,教学之本,化学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1.充分利用
求角度问题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中两大类计算题,它们从数量关系上刻画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立体几何中涉及的角度有三种: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作为三大角之一的二面角,除了本身所包含的问题之外,它又是两个平面垂直定义的基础,同其他两种角相比,二面角又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因此是每年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  在二面角的教学中,对于二面角及相关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一项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从而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和创新.这项既是具体目标又是长远战略的任务,要求教师在增进“内功”的同时,要努力优化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艺术,激发高中学生的化学情感,让他们由学习化学到学会化学,由漠视化学到亲近化学,由会学化学走向欣赏化学、拥抱化学.  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二姜中学陈利斌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且在试题中屡见  不鲜。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塑造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  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作用  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寻求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  1.有利
物理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课堂参与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先导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教学中笔者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