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实践行为不断趋于合理;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做认真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可以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加以重视.
一、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很难实行“再创造”,而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设法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例如,碰到问题怎么办?产生错误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不断提出问题,发现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二、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会涉及到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通过教学反思,就可用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图1,△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BC=12cm,高AD=8c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课本上的解法是利用代数和几何的联系,用代数的方法解答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该题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即正方形的边长或面积可以转化为三角形的底边和高,通过线段这一桥梁可以沟通正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如果存在着等量关系(包括隐含的等量关系),可考虑用代数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可以将几何中的逻辑推理转化为代数中的计算问题,特别是碰到逻辑推理不易表达清楚的几何问题时,不妨用代数方法试一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中隐含的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列举法、归纳法,平面几何里常见的作辅助线的规律等都值得教师作深层次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方法的归纳和反思工作,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三、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自主探索,引申,归纳解题思路,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上课示范过的解题技能为什么不能熟练运用?曾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现在为何难以完成?从中反映出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环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设法改进?
反思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特尔曼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密切相关,通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的进一步分析、评价,可以明确自己存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整体性.
总之,只有把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反思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好.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也相应结束,而且反思的问题应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实践行为不断趋于合理;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做认真的分析与思考,这样可以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加以重视.
一、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很难实行“再创造”,而数学学习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设法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例如,碰到问题怎么办?产生错误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不断提出问题,发现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
二、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会涉及到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通过教学反思,就可用数学思想或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图1,△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BC=12cm,高AD=8c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课本上的解法是利用代数和几何的联系,用代数的方法解答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该题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即正方形的边长或面积可以转化为三角形的底边和高,通过线段这一桥梁可以沟通正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如果存在着等量关系(包括隐含的等量关系),可考虑用代数的方法来解答,这样可以将几何中的逻辑推理转化为代数中的计算问题,特别是碰到逻辑推理不易表达清楚的几何问题时,不妨用代数方法试一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题中隐含的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列举法、归纳法,平面几何里常见的作辅助线的规律等都值得教师作深层次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方法的归纳和反思工作,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三、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自主探索,引申,归纳解题思路,从而极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上课示范过的解题技能为什么不能熟练运用?曾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现在为何难以完成?从中反映出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环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设法改进?
反思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特尔曼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密切相关,通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的进一步分析、评价,可以明确自己存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整体性.
总之,只有把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反思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才好.同时,反思的程度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也相应结束,而且反思的问题应是经过选择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而不是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