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警惕教法上的三大误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行三大方法:其一,要求教师每一课堂都要写出和落实“三维目标”;其二,教学方法大力强调转型为“自主、探究、合作”;其三,强调“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方法是可以应用的,但是,不分学科的性质,不看学生的年龄,不讲教学的条件,强力推行这些方法,带来不少问题。
  一、每一课堂都要写出和落实“三维目标”
  有学者强调,“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三维目标的场所”,这绝对不是《纲要》的要求。《纲要》只是从整体上提出这些目标。要求教师每一节课中,仅有40分钟,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这似乎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可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专一,不可能完成太多的目标。因此,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三维目标”,但不是面面俱到,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
  二、教学方法完全转型为“自主、探究、合作”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自主”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教育中,不能简单地推行“自主”方法。学习是一个既快乐又艰苦的过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定的纪律约束,一定的强制规定,是完全有必要的。
  “探究”的方法,适合于科学课程,但并不适合于其他课程。语文和外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阅读和背诵”,而不是“探究”;数学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思考与练习”;艺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鉴赏和创作”;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设计与制作”。“探究”的方法也是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教育中,难以普遍推行“探究”的方法。
  “合作”的方法,也并非时时都适合。有时要强调“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较为有效的合作。
  有人认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课堂实施的“亮点”和“突破口”。但如果不分课程的性质,不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普遍推行这些较为高级的学习方法,实施的结果是教学效率大为降低,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三、强调“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有专家一再强调“课程即体验”“教学即对话”。强调“课程即体验”的论断,忽略了“科学概念”和“实验检验”。强调“教学即对话”的论断,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程的主要内涵有“结构与过程”两个方面:课程即指明教学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指明教学的顺序,即教学的基本过程。课程、教材、教法,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课程即体验”的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仅仅应用“体验”来描述课程,丢掉了主要的内容。教学是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更需要学生建立“概念”。在基础教育中,忽视建立“概念”,只强调“体验”,学生知识水平就只能在初等水平上徘徊,永远难以提高。经验、体验、概念、检验,这四点都是同样重要的。
  不能简单地宣称“教学即对话”。对话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孔子在《论语》中,较多地应用了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理当继承这些教育的优秀遗产。但是,当今的课程已经是多种多样,当今的教材已经是多种多样,当今的教法更是层出不穷。孔子的启发式、柏拉图的对话式、昆体良的雄辩式、刘徽的问题式、朱熹的研讨式等等教学方式,都应当继承和选择。
其他文献
教学片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自主探究: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  【说明: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探究目标,或出示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每节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生只有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才会有深刻的印象。】  2. 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
[摘 要]活力数学追求的是从学生心灵发展出发,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活力数学源于自主,自主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课堂的开放。活力数学贵在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将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活力数学,重在思维,做到把握本质,发展思维;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
[摘 要]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会表格列举以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其他的列举形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列举 比较 体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25  在策略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对比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将知识逐步内化,
[摘 要]分数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基本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很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规定”这个冷峻的外表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温情的一面。  [关键词]转化 验证 经历 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07 
[摘 要]比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抽象、概括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比什么,怎么比,怎样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比较策略 教材例题习题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摘 要]由于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认数”不必花过多的工夫进行教学,学生自然就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教学分析,我们认为应通过“重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攻难点,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讲应用,熟练数的组成与分解”“辨数位,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四个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数,因为“小知识里藏大文章”。  [关键词]小学数
[摘 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质疑是儿童满足求知欲的一种表现。作为数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学生疑问中的教学资源,妙用生成,让学生收获更多。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边形 质疑 收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5  “认识多边形”是在学
[摘 要]作为低段的数学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上,而应追根溯源,分析学生错误的缘由,把握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重心,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减法 数量关系 变式 情境 理解 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0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解决问题
有一类蔬菜,因富含许多抗氧化物质、营养素和含硫化合物以及烹饪过程简单而深受各种健康饮食指南的推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类蔬菜的高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这类好吃又营养的蔬菜就是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花椰菜、卷心菜、菜心、萝卜、紫甘蓝、球状甘蓝、芝麻菜、羽衣甘蓝等都是十字花科的“明星”蔬菜。生吃比熟吃更有营养  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C和植物化学物质等,尤其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信息表征,带领学生借助线段图弄清数量关系,突破认知障碍,提高他们对数学表征的加工能力,使他们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线段图 变式练习 数量关系 信息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40  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教材只安排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