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uery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根据化学特点,挖掘人文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只要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梳理教材,研读教参,就能发现许多人文教育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1.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药品的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化工产品、石油工业、水资源的保护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因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把环保、农业、能源及原材料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和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
  2.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单元课都有相关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发生的离奇现象,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梳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体现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审美教育,保持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化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美”的内容与现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好素材。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实验产生“美”的现象,及时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稳定与持久,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高锰酸钾遇水变紫红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花四射;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雾等奇妙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从而使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不仅是所谓的文科学习方法,理科也要重视阅读。只有阅读教材、读懂教材,才能深入思考,并提炼出核心知识,抓住关键词,增强参与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不是盲目地阅读,而要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从而对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事实证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对现实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非常有益。
  2.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发散思维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表现,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惧权威,敢于挑战,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特别化学学习中,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神奇无比的现象,要理性思考,遇到问题要大胆猜测,并进行多次验证,不断总结与反思。同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知识,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与培养。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驾齐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因此被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学生经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氧气的制取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交流与分享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断总结与反思,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展示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学生实验 研究性实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2003年的中考试题中,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比比皆是。如江西省要求学生利用一瓶矿泉水,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南京市请学生针对“磁体能吸引1元硬币”现象进行猜想;河南省要求学生针对自行车在烈日下容易爆胎现象提出一个自己认为
摘 要:在对科创板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问题对科创板的作用展开了分析,发现企业通过在科创板上市能够降低融资门槛和实现融资方式转变,得到融资渠道的拓宽。未来伴随着科创板的发展,资本市场融资环境能够得到优化,资本将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关键词:科创板;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资本积累  2018年宣布设立科创板,为国家战略落实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提供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在白纸上能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仪,能够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游戏,能够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
摘 要: 新课程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指导。科学探究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物理蕴含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考查科学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今后中考
摘 要: 初中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加强科技教育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五种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题材和开展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遵守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一  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又有不同之处。它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有更大的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结合,可将生物学知识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一堂教学活动为实例,试从实践操作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意义 策略  新课程伴着课程标准、新理念,倡导采取探究学习、合作互动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本文探讨“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从学习方式的转变,转换课堂角色;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课堂的精彩;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个方面阐述“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生物课堂 自主探究 精彩  “生本教育
摘 要: 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与推广的同时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改革,高中生物教学就是改革课程之一,尽管很多教师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措施,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周全之处存在于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失去原有教学进度与方式的大方向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对生物教学研究与探讨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帮助。
对所有湖南应急系统的人员来说,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战斗的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七,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湖南省应急管理厅(以下简称省应急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凝聚起抗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