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微小而细致,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细节的作用在于“借一斑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教育教学中的细节,粗粗看来似无独特之处,细细品来却摄人魂魄、发人深省。课改试验以来,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改,从细节开始》《教育,要关注细节》等一系列文章从各个方面都强调了细节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些新颖的教学细节确实在教学实践中显示了它特有的魅力。那么,教学细节是什么呢?它是外显的教学价值和意义。细节,可以是师生的一句对话、一个动作,可以是一个问题或一个练习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教学片断……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点或一个侧面。
一、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课伊始,教师一边向学生出示许多漂亮的剪纸(有人物画、有窗花、有喜字……),一边向学生介绍这些剪纸的用处,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更唤起了民族的自豪感。教师随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案美吗?说说美在哪里?为学生提供欣赏实物是一种情境创设,自然是细节的巧妙设计。
二、作为一种过程,“细节”是应该被珍视的
一堂课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应该珍视,不能随意忽略任意一个。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知道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呢?教师可以拿一个平行四边形随意在中间剪一下,再拼一拼,让学生观察到无论怎么拼都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这一小小的细节演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再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能理解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会忽视课本上静态呈现的拼法示意图。所以,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要借助学具或多媒体,先指导学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并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旋转和平移,并要求学生大胆操作实验,探索规律,推导公式。这样,不仅帮助了一些不会拼摆的学生,又使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华罗庚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细节。
三、作为一种资源,“细节”是可以挖掘的
数学问题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可以利用综合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为例,让学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会很自然地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老师可以不作解释,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学生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批改学生的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让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板书习题后,再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会养成。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找原因,印象深刻,避免了以后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当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也很重要,我经常把一些优秀作业贴在佳作欣赏区域,对于作业认真的学生,学生评价时大都发出“他们的作业真是太棒了”的赞叹。发挥学生自主评价作业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及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而且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中,达到了自我教育之目的。所以,多为学生挖掘一些自主评价作业空间的细节,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严谨细致、求实认真的作业习惯。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是一种资源;细节,是一种智慧;细节决定成败。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大处入眼,小处入手,注重打磨细节,那么就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致,更和谐,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些毫不起眼的教育细节时时启发着我们:点燃态度的火种,沐浴细节的光芒,摒弃无端的借口,爱学生、爱自己,教师就要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疏忽每一个细节。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反思、重视并整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新课程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里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一、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课伊始,教师一边向学生出示许多漂亮的剪纸(有人物画、有窗花、有喜字……),一边向学生介绍这些剪纸的用处,让学生边欣赏边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更唤起了民族的自豪感。教师随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案美吗?说说美在哪里?为学生提供欣赏实物是一种情境创设,自然是细节的巧妙设计。
二、作为一种过程,“细节”是应该被珍视的
一堂课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应该珍视,不能随意忽略任意一个。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知道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呢?教师可以拿一个平行四边形随意在中间剪一下,再拼一拼,让学生观察到无论怎么拼都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这一小小的细节演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再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能理解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会忽视课本上静态呈现的拼法示意图。所以,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要借助学具或多媒体,先指导学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并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旋转和平移,并要求学生大胆操作实验,探索规律,推导公式。这样,不仅帮助了一些不会拼摆的学生,又使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华罗庚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这一细节。
三、作为一种资源,“细节”是可以挖掘的
数学问题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可以利用综合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为例,让学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会很自然地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呢?”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老师可以不作解释,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学生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批改学生的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让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板书习题后,再让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会养成。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找原因,印象深刻,避免了以后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当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也很重要,我经常把一些优秀作业贴在佳作欣赏区域,对于作业认真的学生,学生评价时大都发出“他们的作业真是太棒了”的赞叹。发挥学生自主评价作业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及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而且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中,达到了自我教育之目的。所以,多为学生挖掘一些自主评价作业空间的细节,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严谨细致、求实认真的作业习惯。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是一种资源;细节,是一种智慧;细节决定成败。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大处入眼,小处入手,注重打磨细节,那么就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致,更和谐,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些毫不起眼的教育细节时时启发着我们:点燃态度的火种,沐浴细节的光芒,摒弃无端的借口,爱学生、爱自己,教师就要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疏忽每一个细节。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反思、重视并整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正把新课程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里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