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解答问题及解答问题没有头绪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主阅读,自由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整体领悟,综合分析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解决问题 读中悟 悟中解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问题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小学生存在不知道如何解答数学问题的情况,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成了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目、掌握问题关键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在小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再进行问题分析,能够有效提高数学问题解答的质量,对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答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的重要性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是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一)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
  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是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更加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能够在数学问题解答教学过程中,展现学生的更多想法,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数学的魅力及数学问题解答的方式[2]。
  二、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自由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整体领悟,综合分析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
  (一)自主阅读,自由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较注重小学生解答问题的标准性及答案的正确性,但是忽视了小学生的问题解答方式及问题解答过程,忽视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和思考,组织学生清晰问题及问题所求的关键[3]。
  例如在四年级教材中有一题:“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张的速度是4米每秒,小李的速度是6米每秒,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如“环形跑道、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感悟题中两人的行走方式,明白是从同一点相背而行,并结合所要求的问题,学生就能很快明确解题思路,要求环形跑道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两人行走的总路程。抓住题中的关键词,通过理解感悟关键词意解题。
  (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更要关注对小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小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之间的想法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学习他人的思维模式及解题策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答的质量,而且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4]。
  (三)整体领悟,综合分析。
  在小学生进行自主问题分析和合作交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表述,教师可以对这些方式进行鼓励或者适当的指导[5]。教师要引导学生再一次地进行问题分析及不同解答方式的指导,引导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及不同的观点,构建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问题,掌握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点,对数学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题:“自行车运动员每天要骑车训练10小时,行300千米。某位运动员连续训练20天,一共要行多少千米?”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解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有多种解法。第一种解法:“10×300×20=60000(米)”,第二种解法:“300×20=6000(米)”,第三种解法:“20×10×(300÷10)=6000(米)”。我将这三种解法呈现在黑板上,并没有直接解释这几种解法的对与错,而是先让学生逐一讨论这三种方法的意思,学生在交流中就接收着其他同学的想法,就能认识到自己在读题时对第二句话的理解出错,误把它理解成每小时行300千米,在交流中还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并且通过比较还能找到第二种方法是解决本题的最佳方法。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掌握数学问题解答的方式,并形成一定的数学问题解答思维和解答模式,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是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小学生数学问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自由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整体领悟,综合分析等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娟娟.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0(03):134-137.
  [2]曹新,纪雪颖,张永雪.对数学情境及其性质、作用的探讨——由数学真实性问题的解决引发的思考[A].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0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5(01):154-156.
  [3]陈国权.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三个步骤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01(04):104-108.
其他文献
蒲松龄是清代的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但长大后屡次应试皆落第.蒲松龄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追求成功.他曾含羞自荐,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大宗师黄昆圃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
均匀性误差是指计量光栅各部位透光量不均匀所造成的定位误差,它用转换点误差来表示。如图1所示,1-2为亮区间(相当于亮线条),2-3为暗区间(相当于暗线条)。使亮区间等于暗区
灸疗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灸疗须逐穴施行,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吃力,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还污染诊室和病房的空气。为了改进灸疗及其医具,北京中医学
体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它不仅塑造人的体质,同时也塑造人的心灵,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美学领域的不断拓宽,美学正渗透到体育学中,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体育美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称重大项目)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组织的重要基础性研究项目。其目的在于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作为教师,该如何指导呢?我做了一
1.电话传递声音的物理过程是( )。  A.振动→电流→振动  B.声音→电流→声音  C.振动→电流→声音  D.声音→电流→振动  2.观察图1中的几幅图片,其中不是利用数字通信进行传输信号的是( )。  3.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  ②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  ③电阻忽大忽小  ④电磁体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
分析目前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试题对考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考生要想在“书面表达”题中获取高分,除了要点齐全、语法正确外,还必须学
在我对童年的记忆中,并不存在“幼儿园”这个概念,因为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境况不具备那个条件。但是今天,我竟然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走进了幼儿园。也许就是因为多少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十分经典的成长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经历艰难困苦最终获得成长、变得成熟的过程。本文将以《追风筝的人》为例,对成长小说的特征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