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回忆与“有情”历史的建构r——关于王尧长篇小说《民谣》

来源 :文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谣》是一部借个人记忆的触角、以日常化碎片化的方式重述和反思革命历史的小说.作家采用私人视角和日常化叙事,建构起一段既残酷而又充满人性温情的革命历史,充分表现出“私化历史”、重建“我”与历史联系的努力.这种“私化历史”艺术效果的形成,得益于作家在叙事和结构等形式方面的探索,从中不难看出作家在将“怎么写”“真正由形式成为内容”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民谣》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雷鸣总是恒定地关注生态小说、边地叙事、乡土小说,或关注新世纪长篇小说,他总是抓住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文学现象,在广泛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深厚的学理性来归纳现象,阐释原因,进而透视更为宏阔的社会文化语境,彰显出难能可贵的人文情怀.雷鸣的当代文学研究呈现出三个较为鲜明的特点:类型学研究,批判性思维,主体性的价值追求.
舒文治的《永生策划师》是一部深刻描写当今社会世态的优秀作品集,作品集生动地描写了南方小县的自然状貌、风俗民情、社会发展,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有人生和社会哲理意义的主题的挖掘和探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方言问题是研究二十世纪文艺大众化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中期,方言的地位经历了从上扬到沉潜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出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大众化”与“方言”的理解亦有了新变.语言观和语言政策的变化,对农村题材小说的语言形态和语言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1927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开始,丁玲在建国之前创作的小说构成了她创作中的两条主线:“性”表象的女性书写和内在隐喻的男性“党员”革命者书写.而后者,是她小说纵深化的根源所在.丁玲对共产党员的深刻记忆来自于母辈的印记和青春期革命导师的在场,这两条主线中“本我”的女性书写带着青春期的性苦闷,成长为多思的女共产党员;而“他我”的男性革命冲动则幻化为二元性格的“韦护”形象,在革命型知识分子向知识型革命者转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党员/革命者的知识分子情怀以及不能两全的个人情感,最终在延安后期,两条主线整合、统一,形
李铮(以下简称“李”):雷老师您好,很荣幸受《文艺论坛》杂志委托对您进行一次访谈.在访谈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阅读了您的全部著作以及发表的论文,发现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学、边地叙事文学、乡土小说等几个领域,还发现您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五六篇,而且几乎全是CSSCI来源期刊,想就此请教一些问题.rn雷鸣(以下简称“雷”):感谢《文艺论坛》给予这次交流机会.辛苦你阅读了我的全部著作和论文.我很乐意与你这位“90后”的名校博士作坦率的交流,分享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心得.
期刊
祁剧在它的发展初期,是观赏性存在与非观赏性存在同时并存的,亦即是“酬神”与“娱人”的功能并重.这种“并存”“并重”,也就是将观赏性与民俗性结合在一起.人们的审美趣味是趋新的,因而带来了审美对象的变化性,导致祁剧“娱人”演出的式微;民俗习惯是守旧的、稳定的,因而带来了“演出习俗”的持久性,使得祁剧的“酬神”演出经久不息.因为这种“演戏习俗”往往是与“慎终追远”的民俗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而民俗祭祀活动,既可以强化民族心理认同,也是个人与家族融合的情感寄托所在,是个人、家族、国家三者结合的中介,因而是不可缺失
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应“糅合”在阅读教学中,初读环节,集中识字,把握字音字形;研读环节,随文识字,了解生字意思;复习环节,巩固识字,更新识字环境.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糅合”,滚动推进,才能实现识字和阅读的双赢.
只有站在“跨文化”视野下,人们才能清晰地看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启迪,让香港作家刘以鬯早于海峡两岸作家完成了对现实主义文学(包括台湾乡土文学叙事)的反思与对话,并形成了其关注都市市民个体生命情态及其可能性的文学观.这种文学观念的转变及其小说诗化叙事的发生,既是香港市民文化使然,也是香港文学自觉摆脱新古典主义传统而走向“内在写实”的起点.因此,刘以鬯创造的既放眼世界又表达“古典传统之在”的文学,使他既扮演了新古典主义的叛逆者角色,同时也成为了写实当代中国都市社会的先行者.
张天夫的散文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风格气质.乡村的生活经验、深厚的学识修养与湘西北的自然风光成为他散文创作的理性资源.他的散文聚焦生长与养育他的乡村,记录着家乡的山水人事,作品中蕴含了作者对乡村的眷恋、对家乡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与时代的思考,是其乡村经验的表达与哲学思考的结果.张天夫以丰富的创造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创作了一篇篇精彩的作品,以美好的想象建构了一个平静祥和的湘西北乡村世界,并通过精妙鲜活的语言展示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世界,其散文中清新亮丽的乡土想象丰富了乡村叙事的表达,也为包括常德在内的中国当代
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艺术化聚焦和再现不同历史时段湖湘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深情回眸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和峥嵘岁月,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新生活的创造付诸的伟大行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是一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艺术精湛的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