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应力场的动态图象

来源 :地壳形变与地震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分析了井水位变化与含水层应力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利用承压井水位变化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新方法。利用唐山地震前后井水位变化资料,反演了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形成了时间与空间的演化图象,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特征。
其他文献
智能手机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也导致许多人沉迷手机,时常想看手机、刷视频、打游戏,成为“手机控”、“低头族”.面对这种现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导致的危害,
出版行业的发展由来已久,在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下,其取得了多个阶段的进展,如今,各种媒体行业的发展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为了实现出版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
建筑施工质量离不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技术力量的支持十分关键,强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出适合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与施工技术,合理分配材料的使用,能够
在互联网全面覆盖发展之下,编辑出版行业也需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来适应新常态发展环境,传统的编辑出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互联网也为编辑出版提供了更加广阔和丰富的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之一,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汽车技术的发展将直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 ,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 ,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 :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 1.5 4mm/a ,中段为 2 .77mm/a ,南段为 5 .2 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 ;同时 ,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 ,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
1.GCSE学科内容限定了一个学科的全部GCSE科目共同要求的知识、理解和技能。它和评估目标一道,为学校或者考试认证机构制定具体的科目教学计划提供框架,因而保证了基于国家课程
研究辨析了综合贫困(Multiple Deprivation)与贫困概念、总结综合贫困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评述国外地理学对综合贫困空间的研究内容.再利用广州市最低保障数据和五普数据构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依据这些参数模拟地壳水
本文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活动习性、褶皱、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震源机制解、地壳形变场、GPS观测成果和EDM(光电测距)资料等,对比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两岸现今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处在北西方向引张的应力环境;台湾地区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方向的挤压和因台湾海峡下降而产生的向南东方向的挤压;福建沿海则受到印度板块向北向东的挤压和太平洋菲律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