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色彩管理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我曾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重空间环境塑造发文鼓舞.如今高新区规模不断扩大,洛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喜可贺。建筑的布局和风格.是城市视觉识别的主要对象.这点.已成共识。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建筑的群体色相。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的最大众化的形式。”当我们来到一个城市.扑面而来的是建筑群体的色相。城市的色彩已成为城市文化个性最明快的视觉标志。因为.色彩是最通俗的审美对象色彩是文化的体现。
其他文献
一个平等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师有效讲授和有效提问之外,还要有教师的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的倾听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行为,是获取新的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教师在关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更要注重准确分析与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用学生的回答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提问,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要很好的做到这些,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将学生的声音甚至是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一
2005年7月,我在北京三联书店看到《建筑师不是描图机器》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立时被这凝重的书名吸引住了。我看清了作者,竟是曾为我所执业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读书与责任”的系列读书活动,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一、以课内教学为主导,加强课外阅读拓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内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从朗读入手,通过研读、范读、导读,牵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阅读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
陶行知在晓庄中学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在“欺负”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于是他就叫高年级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放学后,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那名学生已在
2011年,地铁一号线的运行将宣告正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杭州进入地铁时代。交通的升级加速了城市化,二者共同催生大量"卫星城"和城市综合体,带来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等崭新的建
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通过“小管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班级管理提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教师把班级的公物管理一一落实到人,如“谁负责阳台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感受和理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甚至扼制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独特体验。  一、语文教学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现象  1. 以教材的预设规范学生的认识  教材编制与教师的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这两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学习地理时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掌握读图方法  要学会读图,就要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
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源于自然,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高效地学习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学生初步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因素以后,教师适当引导他们去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知识、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大有益处。  一、贴近生活有力说明物理有趣和有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吃、住、行等方面均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不是已经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吗?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定“活水”。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活跃文思。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儿童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