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qz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堂不是“死”的课堂,实际上是“活”的课堂,而学生就是这个“活”的主体,要想实现之,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有兴趣,通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从而实现主体的参与意识,提供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体;参与意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46-02
  历史不是别人的历史,不是别人的故事在自己眼中的呈现,历史应该是每个人心中自己的家族史。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分数功利化的影响,历史课堂上,学生就是为了拿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敬仰去学,不是带着一份收获去学,而是为了明天分数的上涨而学。为此,如何在历史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如何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成了一个必须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眾所周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与内驱力的源泉。怎么只有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历史,从而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历史学科素质。如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有关革命斗争与帝国主义战争的相关章节,这里面掺杂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保守,也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正向力量,还存在着保守势力等多种因素,在理论上有种“扯不清,理还乱”的复杂情况,在思想上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头疼,很多学生对此非常不理解,也没有任何的学习兴趣,而要想理清这里的复杂关系,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更多的投入思考,就很难真正的理解历史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了以下探索:
  1.从教材内容出发,收集更多相关的故事或人物。
  从教材内容出发,收集很多相关的故事或人物,包括在人文上的诗歌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讲故事,并呈现的诗歌散文,甚至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或是读诗。结果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开始去探究这些故事、人物、诗歌散文背后的历史背景,这样的话就给我接下来的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课堂上,我主导,但绝不主动。我只起到了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也就是说在探究活动开始后,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我采取了以旁观者的身份列席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历史,去评价历史。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对一些价值观上的东西进行引导,这个在实际操作中我是在最后说出我的担忧与思考,让学生进行反思来完成的。
  3.课后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如:有位学生就提出要换个角度——从当时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角度来评价孙中山。反映了他们思维的广阔性、活跃性以及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天然的内驱力。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与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开始学生们还有一些胆怯、害羞心理,站在台上不自在、别别扭扭的。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1.做到“以史为鉴,究当今兴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式的特点,在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有些学生感觉不是自己的历史,有什么好学的排斥心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到英国侵占我国香港时,我就把相关的“港人治港”后的繁荣呈现了出来,并寻找一些国外媒体对这一情况的报道与评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而去了解相关的“一国两制”的情况,改变历史的过去史认知面貌。还用学生寻找的案例进行呈现与讲解,由于事例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且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许,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而其他学生也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新的隐含着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如学习洋务运动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问题进行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改变以前那种表面化的理解。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录象机、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地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正走向终身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教研团队的构建已经成为有一定战略眼光学校的共识,诸如科研小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成长学校、研究者联盟、教研俱乐部之类的研究团队的出现,是学校科研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它预示着学校科研由单骑突进式的个人研究向齐头并进式的团队研究过渡,并最终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共赢。但是,目前教研团队的构建大多存在着要求自上而下、管理过程粗放、团体组织松散、研究行为自由放任、研究方向游离、研究内
以鲜重变化、水分平衡值、叶片的衰老及瓶插寿命等的变化为指标,初步探讨九种不同浓度配比保鲜剂对紫萼鲜切叶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10g/L蔗糖+100mg/L8-HQ+1.5g/LCa(NO_3)_
近年来,由于“论从史出”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史料得以广泛运用,史料的正确解读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正确选取史料的情况下如何解读史料,真正实现史料的价值,这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史料解读需要科学的方法,我认为高中历史材料解读分为“读”和“解”两个步骤,下面就这两个步骤,谈谈我的看法。  一、史料解读第一步——读  1.“读”的原则  (1)全面性。我认为,阅读史料的次数应该在两次以
广玉兰因其在豫北地区四季常青,花大状似荷花,成为人们喜爱的园林绿化树种。由于该树种在豫北地区年生长量小,若栽植常用规格苗木,则生长慢待效期长;若栽植大规格苗木,则成活
为提高协同商务链系统的运行工作效率和网络安全性,针对目前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使用方面的不足,提出企业应将Mobile Agent技术引入协同商务链系统建模中。讨论了Mobile Agent的具
为了描述、分析和验证多Agent系统交互协议,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Petri网.与现有的形式化方法相比,面向对象Petri网能形象、直观地刻画多Agent系统复杂、并行的交互协议,可以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建筑符合时代的宜居城市生活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政府部门对建设城市的生态规划提出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