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产生的文化趋同现象,结合旅游风景区、文化景观、博物馆文化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的历史演变,阐述了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从而将博物馆景观研究用于指导设计,发挥其打造旅游品牌,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提高景区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风景 地域文化 博物馆景观 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78-01
引言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许多城市均已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投资,以期跻身于世界城市竞争行列中,其中博物馆作为传统旅游景点之一,其外部空间设计及文化氛围的营造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和典藏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地方,它就像一个相互链接的独立房间,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博物馆景观就是要创造一个为观众所认同,并能为公众参与的开放性文化空间。
一、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征
(一)旅游区风貌与地域文化景观
旅游区风貌最早指的是风景,是一个视觉化的概念,后来地理学界赋予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旅游规划、旅游景观往往和地貌联系在一起。
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景观形式。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反映出不同特性。
(二)旅游景区的地域文化
旅游区本身绝大部分都是因其历史文化特征而文明,例如北海公园、南海普陀山等等。
将地域文化赋予旅游景区并不是简单视觉化,而是基于对旅游风景区的文脉分析,确定风格和文韵。第一,现代景区中融入乡土元素。北京香山饭店,其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营造出江南风光的韵味。第二,空间和环境的处理。安腾忠雄的光之教堂以抽象、纯粹的空间设计手法创造出光的十字架,营造教堂神圣、肃穆的氛围。第三,传统民俗符号。成都西藏电信大楼外墙立面的设计采用西藏“八宝”图案中的“盘长”图案,寓意吉祥,赋予建筑灵魂。
二、博物馆文化系统进化过程
大约公元前几世纪就出现了博物馆这一机构。四千年前,人类本着炫耀财富的目的搜集珍宝。公元前三世纪,专门的神庙被建造起来并成为了博物馆的雏形。之后一些国家和城市相继出现了用于收藏珍宝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有了很大进步。中国自商代起,皇室就已经开始搜集各类奇珍异宝并加以保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博物馆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典藏”到“陈列”,再到“研究”和“教育”,这些都标志着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化。
三、博物馆景观设计
(一)博物馆景观设计的含义
现代博物馆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独立房间、开放系统,其景观应为观众提供公共活动区域和自由开放的文化空间。博物馆主建筑以外的所有基地空间都属于博物馆景观设计的范围,这一空间就决定了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方向。
(二)博物馆景区环境
传统博物馆的不足:传统博物馆过分强调让参观者获得知识,设计往往过于生硬,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建筑内部为公众提供的公共空间较少。展览路线设计过长,影响观者游览心情。
现代博物馆设计的方向:第一,运用与博物馆展览内容相关的元素作为馆内空间展览的外延补充。第二,通过景观的塑造,使观众感受博物馆的主题,从心理上为观众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
四、博物馆景观文化特色实证研究——荆门博物馆景观设计
荆门博物馆是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综合性博物馆。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有着“荆楚门户”的称号。荆门市内象山与圣境山、十八罗汉山浑然一体。在象山等地还有欧阳修、黄庭坚、陆九渊等名人的遗迹,老莱子山庄、中华名人雕像等。这些景观风貌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荆门文化的集中体现。
依附博物馆北侧大片山麓设计层层阶梯,利用原有场地形成博物馆前广场主入口,与东南两侧的历史街区融为一体。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地域文化,保留场地的记忆。我们对展厅等建筑进行序列设计,创造出大空间的公共广场,运用台阶、水池、门阙、列柱等景观要素组织空间,形成主入口景观轴。建筑单体作为历史文物展览馆,墙体局部采用回字形和花栅格元素进行装饰,使之更具古典韵味和历史感。利用开放性广场将各个陈列馆联系起来。这种做法使得整个博物馆游览主线更具围合性和互动性。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并非一味将历史文化填充进去,因为地域文化并不等同于历史文明。而与现代城市相关联的历史才是最能唤起人们生活记忆的事物。现代文明虽然造成人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环境破坏,景观破坏,文化丧失,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城市记忆。因此,利用具有现代感和历史感的景观要素才是唤起人们记忆的最好媒介。
[关键词]旅游风景 地域文化 博物馆景观 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78-01
引言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许多城市均已加大对旅游业的开发投资,以期跻身于世界城市竞争行列中,其中博物馆作为传统旅游景点之一,其外部空间设计及文化氛围的营造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和典藏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地方,它就像一个相互链接的独立房间,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博物馆景观就是要创造一个为观众所认同,并能为公众参与的开放性文化空间。
一、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特征
(一)旅游区风貌与地域文化景观
旅游区风貌最早指的是风景,是一个视觉化的概念,后来地理学界赋予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旅游规划、旅游景观往往和地貌联系在一起。
地域文化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景观形式。文化景观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反映出不同特性。
(二)旅游景区的地域文化
旅游区本身绝大部分都是因其历史文化特征而文明,例如北海公园、南海普陀山等等。
将地域文化赋予旅游景区并不是简单视觉化,而是基于对旅游风景区的文脉分析,确定风格和文韵。第一,现代景区中融入乡土元素。北京香山饭店,其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营造出江南风光的韵味。第二,空间和环境的处理。安腾忠雄的光之教堂以抽象、纯粹的空间设计手法创造出光的十字架,营造教堂神圣、肃穆的氛围。第三,传统民俗符号。成都西藏电信大楼外墙立面的设计采用西藏“八宝”图案中的“盘长”图案,寓意吉祥,赋予建筑灵魂。
二、博物馆文化系统进化过程
大约公元前几世纪就出现了博物馆这一机构。四千年前,人类本着炫耀财富的目的搜集珍宝。公元前三世纪,专门的神庙被建造起来并成为了博物馆的雏形。之后一些国家和城市相继出现了用于收藏珍宝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有了很大进步。中国自商代起,皇室就已经开始搜集各类奇珍异宝并加以保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
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博物馆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典藏”到“陈列”,再到“研究”和“教育”,这些都标志着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化。
三、博物馆景观设计
(一)博物馆景观设计的含义
现代博物馆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独立房间、开放系统,其景观应为观众提供公共活动区域和自由开放的文化空间。博物馆主建筑以外的所有基地空间都属于博物馆景观设计的范围,这一空间就决定了博物馆景观设计的方向。
(二)博物馆景区环境
传统博物馆的不足:传统博物馆过分强调让参观者获得知识,设计往往过于生硬,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建筑内部为公众提供的公共空间较少。展览路线设计过长,影响观者游览心情。
现代博物馆设计的方向:第一,运用与博物馆展览内容相关的元素作为馆内空间展览的外延补充。第二,通过景观的塑造,使观众感受博物馆的主题,从心理上为观众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
四、博物馆景观文化特色实证研究——荆门博物馆景观设计
荆门博物馆是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综合性博物馆。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有着“荆楚门户”的称号。荆门市内象山与圣境山、十八罗汉山浑然一体。在象山等地还有欧阳修、黄庭坚、陆九渊等名人的遗迹,老莱子山庄、中华名人雕像等。这些景观风貌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荆门文化的集中体现。
依附博物馆北侧大片山麓设计层层阶梯,利用原有场地形成博物馆前广场主入口,与东南两侧的历史街区融为一体。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地域文化,保留场地的记忆。我们对展厅等建筑进行序列设计,创造出大空间的公共广场,运用台阶、水池、门阙、列柱等景观要素组织空间,形成主入口景观轴。建筑单体作为历史文物展览馆,墙体局部采用回字形和花栅格元素进行装饰,使之更具古典韵味和历史感。利用开放性广场将各个陈列馆联系起来。这种做法使得整个博物馆游览主线更具围合性和互动性。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并非一味将历史文化填充进去,因为地域文化并不等同于历史文明。而与现代城市相关联的历史才是最能唤起人们生活记忆的事物。现代文明虽然造成人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环境破坏,景观破坏,文化丧失,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城市记忆。因此,利用具有现代感和历史感的景观要素才是唤起人们记忆的最好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