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l929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现行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教师就应立足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一、困惑与出路
  
  数学以其逻辑性、严密性备受大家推崇。体现在数学学科体系中就是结构的完整性,这样数学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离生活和实践。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数学教育追求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很容易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似乎只需要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而缺乏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决策身边事物的能力。二十一世纪的数学要求我们: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实际上体现着数学与自然及人类杜会的密切联系,这正是数学价值的所在。特别是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不是和书本上的知识一模一样,而是有所变化。我们要认识到实践和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实践和生活当作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来看待。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如何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如何使生活数学化。让学生参与、解决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是目前数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近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向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一) 借助生活经验。激发主动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背景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课堂导入生活化。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从现实生活中引人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的实际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目前社会上较为关注的一件事情,与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让学生从税务机构了解相应的税率,以每月3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收入为例,来计算需交纳的所得税款。诸如此类的日常生活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怎样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挖掘潜在资源,感悟身边数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我们要创造性地联系生活实际重新设计例题,使例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应用题过程中,我经常对应用题进行生活化的改编,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如这样的题目“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从而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三、生活数学化
  
  生活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 倡导研究性学习,解决生活问题
  现在家家户户都流行分时用电,供电公司分时电价执行时段分为峰谷两个段,峰段为8:00到21:00,谷段为21:00到次日8:00,蜂段用电价格在原销售电价基础上上浮0.03元每千瓦·时,谷段电价在原销售电价基础上下浮0.25元每千瓦.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安排用电,才能更好地节约电费?这就是一个生活数学化的问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情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让生活数学化。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说处处可见,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把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数学概念的建立本来是抽象空洞的,然而,由于这些具体的事物经常摆在学生的眼前、身边,学生很快就能熟知并会运用了。这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当中。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对儿童来说,是他们在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也是数学课改的最大亮点。事实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在观察探索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把学习变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二)撰写数学日记,巩固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激活头脑中的知识储存,逐渐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自然联系。数学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对学生数学日记的辅导。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能自觉地捕捉生活信息。并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载自己的所恩所得。刚开始学生觉得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渐渐地通过培养,指导学生多看一些有关生活数学的练习,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感受到数学日记的写作方法,数学日记也不断地丰富与规范。通过几个学期的写作锻炼和指导,学生不再觉得写数学日记时无话可说,基本上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一些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今天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明天的生活”。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葛彪(1986.1-),男,土家族,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
其他文献
(本刊讯)10月15日,由实力国企广州工业集团开发、中地行代理的广州开发区西区全新楼盘--【水韵翔庭】正式向市场公开发布项目。   据开发商介绍,【水韵翔庭】是开发区五年内唯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所折射的人文气息,是高校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文章从校园文化的特征展开,从绿化环境、空间环境、网络环境、学术环境等方面分析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方法,探索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途径。    一、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特征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新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学校花草树木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也包括教风、学风、学术活动在内的学校风气,更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重要理念、 目标任务、 原则方针和主要措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大政方针一以贯之的坚定性和与时俱进的
期刊
磁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与河南省安阳市相邻。方言属晋语邯新片的磁漳小片。[t?藜□■]、[lei31]是磁县方言中的较常用的两个助词,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记作“的”、“嘞”。  壹 的[t?藜□21]  “的[t?藜□21]”不同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磁县方言的“的”是一个动态助词。可表示持续体、达及体、先行体、实现体等。  1、持续体:表示事件发展过程中某种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其分布、功能
中国同布基纳法索复交!rn5月26日下午,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布基纳法索外长巴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布基纳法索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即日两国正式恢
期刊
2017年底以来, 台湾《联合报》 《中国时报》 《远见》《天下杂志》 等公布的民调均显示, 岛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呈现统升“独” 降态势, 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好感度上升,越
期刊
1830年11月,波兰首都华沙爆发了震惊欧洲的华沙起义。起义在硝烟中持续了十个月,最终不幸被沙俄军队镇压而宣告失败。肖邦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他在日记中写到:“啊!上帝,你还在吗?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肖邦将自己对祖国的全部热爱溶入音乐当中,以波兰人民那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灵感创作出这首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是肖邦一生创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中,流传的较为广泛的一首,
美国建筑师法兰克.盖里(FrankO.Gehry,1929~)成了当今最受瞩目,也最受争议的建筑人物。这位在加州住了50几年的老顽童,70年代初期的作品就已显得不按牌理出牌,而被媒体描写为“加州
一、引言  十九世纪以后,各种文字、各种版本的《诗经》相继在世界各国出版,全译本有之,选译本或选译的诗篇更是不计其数,把中国灿烂的文化传遍了世界。仅以《诗经》的英文全译本而言,就已达10余种之多:有的是散文式的直译 有的是韵体的翻译 ,有的是无韵体的翻译 ,有的是与原文相去甚远的自由发挥。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试图通过对庞德、许渊冲《采薇》的英译文本分析来揭示目的论对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产生
5月1日, 由岛内数十个劳工团体组成的五一行动联盟举行反过劳、 拼公投, 要加薪、 争劳权 大规模示威, 逾万人在台北市凯达格兰大道上高呼暴力小英、 欺压劳工 等口号, 对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