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班主任的“离线权”

来源 :中小学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群体是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石,面对网络时代,班主任出现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模糊、网络“形式化”工作增加、班主任工作出现新的形式的负担加重,班主任需要拥有“离线权”。从班主任缺乏“离线权”的现状分析、负面影响讨论、应然需求研究、实现策略探讨,为班主任早日实现合理的“离线权”做出一定贡献。
其他文献
教学监控是指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的自我监督和调控。教学监控能力是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改善基本“认识”、掌握基本“策略”。
作为后学晚辈,我其实和陶西平老先生并不十分熟悉,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和北京教育学院的很多领导和同事都比我更了解陶老。我能有幸写陶老,一是因为他和我们杂志的特殊渊源,1987年,《中小学管理》在他和学院老领导们的直接推动下创刊,陶老担任首任主编(1987-1997年)和编委会主任(1997年至他去世),我来到杂志社已18个年头,一直在陶老的影响与指导下工作。
价值引领者作为融通教师教育责任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角色定位,超越了价值权威者和价值中立者的二元对立倾向,成为当前教师在价值教育中的理想角色样态。但在实践过程中,意向迷失、角色焦虑以及支持缺位等因素却妨碍了教师对于价值引领者角色的践履。为此,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提供恰当的教育支持,以及激发持续的自我修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价值引领意识、增强教师的价值引领能力、充盈教师的价值引领底蕴,帮助教师真正担负起引领学生价值成长的责任。
摘 要 品,是我国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要方式。品诗可以沿着品读—品味—品评这个逐渐递升的路径,实现对诗歌文本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 诗歌鉴赏;品读;品味;品评   一、古代诗论中的“品”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品,众庶也。从三口。人三为众,故从三口。会意。丕饮切。七部。凡品之属皆从品。”从字源学看,“品”本意是多人、众人。后来,引申出名词和动词义。名词义主要是“品类”“类别”;作为动
教师“读·思·行”校本研修中的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是指在教师读书、思考与行动的研究修习活动中,由教师读书、经验与反思所获个人知识通过读书交流、实践互动等转变为超越个人、为组内成员所共享的组织知识,同时读书研修所形成的组织知识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教师个人知识。建构教师“读·思·行”校本研修中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的模型,展现了“个体化”“外在化”“组合化”“社会化”和“内在化”的知识转化过程。同时,提出促进“读·思·行”校本研修中个体与组织知识转化的若干策略。
精确性是数学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各行各业的需求。从数学文化、教育目的的角度,回顾数学精确性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实现这种教育价值的方式,并以此引起数学教育教学对精确性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新时代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从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构的意义及特征出发,初步探索该体系建构的流程及“三级八段式”课程,并以福建省三明地区为试点实施及评估,积累一些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省份开展相关教师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
大概念是一种认知框架和意义模式,大概念视角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有独特意义。从学的角度看,发挥大概念的统领整合功能,可以拓宽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的“协同思考”;从教的角度看,发挥大概念的认知导向功能,研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精准施教,实现教和学的最优化。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参与认知活动,人的认知应该是身心合一、不可分离的。教材重点关注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具身认知重视不足,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学内容立足于大单元,重构教材内容顺序,对习题进行重组;依据具身认知观进行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习作单元,单元的五部分内容跨越了阅读双向心理过程和作文双重转化过程,以严谨的学理推演达成读写迁移。站在读写迁移的立场上,可以更准确地解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深刻领会编排的意图,进而在合理组合教学资源、准确把握教学要点、精确选择教学方式等方面找到明确的思路,而这些也适用于普通单元的习作指导和日常作文教学。